天天看點

三炸水門橋

作者:精神夢想家jt

1950年,志願軍戰士緊盯着水門橋“殘骸”,唯恐再生變故。此時,突然有人驚呼:“你們快看!”一座“橋”從天上砸下。

11月底,北韓氣溫已經降到零下40多度,但美軍指揮官史密斯的心情遠比天氣更冷。

距離長津湖一戰已經過去數日,北極熊團被志願軍全殲,美軍王牌陸戰一師也傷亡慘重,此時,史密斯正帶着陸戰一師的殘部向南撤退。

聽着軍部傳來的情報,他的面色越來越凝重,志願軍已經做好了部署,陸戰一師一旦被困,立馬發動進攻,把這支部隊永遠留在雪地。

局勢越來越緊張,史密斯也壓不住心慌,不斷催促前線:“先遣部隊加快程序,不惜一切代價,務必保住水門橋!”

水門橋,雖然稱之為橋,但橋下沒有一滴水,它建在水電站洩洪大壩之上,不過8.8米寬,但橋下是“萬丈深淵”。

美軍之是以要保它,是因為這是逃出長津湖的必經之路,一旦通過水門橋,翻過黃土嶺,美軍就進入了平原,志願軍圍追堵截之勢不攻自破。

美軍要保,我軍就要毀,這不是争奪一座橋,這是争奪一場勝利,賭注是陸戰一師全軍的性命。

另一邊,作戰參謀郭榮熙率領志願軍頂着風雪,疾行數日,先美軍一步到達水門橋。剛抵達目的地,顧不上休整,立即帶着炸藥沖上水門橋。

直到水門橋橋面被炸毀,志願軍才松了一口氣,按照以往經驗,修好水門橋起碼需要一星期。

然而,12月1日,美軍先頭部隊抵達水門橋,同時到達的還有一大批志願軍從來沒見過的鋼鐵機器,僅經過半天的搶修,橋面就被修複。

郭榮熙察覺事态不妙,但無論如何,水門橋必須炸毀,他一聲令下:“馬上安排第二次炸橋,我要親自去。”

12月4日深夜,郭榮熙率領部隊,在夜色的掩護下越過敵人的封鎖區,潛入水門橋下,以最快的速度安裝好炸藥。

拉線、點火、轉身、撤退!

30秒倒計時結束,“轟!”巨大的爆炸聲響起,餘波将郭榮熙狠狠“推”了出去,一個石塊從火光中沖出來,正中他的左小腿,小腿當場骨折,左腳也折成180度。

情況緊急,來不及多想,郭榮熙直接用手把扭斷的左腳掰正,強撐着發抖的身體往前,直到看到接應的戰友,才兩眼一黑,疼暈了過去。

與此同時,美軍用來修橋的木料也被我軍處理幹淨。

第二次炸橋成功,本以為這樣起碼能拖住美軍幾天,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們運來了鋼材!

這一次,水門橋不僅被修複了,還比之前更加堅固。更雪上加霜的是,志願軍剩下的炸藥已經不夠第三次炸橋了。

一面是“聞所未聞”的高端裝置,一面是彈盡糧絕的志願軍,就在史密斯認為水門橋已經穩穩拿下的時候,我軍又有一人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

姜慶雲,80師240團3營7連的連長,帶領7連奔襲兩天趕到水門橋,接下第三次炸橋任務。

第三次炸橋遠比前兩次艱難,水門橋已經被志願軍成功炸橋兩次,且陸戰一師大部隊即将抵達,美軍必須嚴防死守,決不敢讓志願軍再次成功。

而志願軍也抱着同樣堅定的目标:絕對要炸毀水門橋。

姜慶雲帶領連隊趕到水門橋時,已經2天沒吃飯了,但物資短缺,形勢緊急,即使又餓又累也顧不上休息。

6日夜晚,姜慶雲和20多名戰友出發了,踏上了一場生死難料的戰鬥。

距水門橋100餘米,7名戰士倒下,3死4傷。

距離水門橋30餘米,姜慶雲手臂連中兩槍,意識清醒的最後幾分鐘,還在指揮戰友:“繼續前進!”

志願軍沖上水門橋,姜慶雲倒下,緊接着,火光沖天,那一瞬間,黑夜亮如白晝,從橋面到根基,水門橋第三次被炸毀。

天空拂曉,“看着”水門橋的“殘骸”,志願軍如釋重負。距離美軍大部隊到達還有3天,3天時間可以修複一座橋,但不能從無到有建一座橋。

然而,意外再至。

9日,水門橋上空傳來一陣轟鳴,志願軍警惕地擡頭觀察,幾架美軍飛機正從遠處趕來,緊接着,一個個降落傘飛出,傘下挂着的是八個M-2鋼梁(組裝橋梁的部件)。

原來,就在美軍也感到絕望時,史密斯突然想到,可以用現成的部件,直接空投到水門橋,重新組裝一座橋。

緊接着,日本三菱協助美軍制作M-2鋼梁,空投到水門橋,一座鋼橋就這樣在一天内建成了。

而此時,美軍大部隊趕到,志願軍已經無法阻止美軍撤離,任務失敗了。

水門橋戰鬥的失利,敗在了天氣,輸在了物資,差在了落後。我們雖然有悍不畏死的士兵,卻沒有足夠強大的武器,沒有足夠充足的物資,即使郭榮熙可以說:“為國而死,死就死了!”但國家不能讓戰士們“死就死了”。

即使是在敵我力量對比如此懸殊,戰鬥環境如此惡劣的情況下,經過志願軍戰士們一次次艱苦卓絕的戰鬥,最終還是把敵人趕回了三八線。

幾十年來,中國一直在奮勇直追,為什麼直到現在,中國已經能在國際上取得了很大的影響力,我們依然還要不斷發展,因為曆史的教訓已經告訴過了我們:落後就要挨打!

三炸水門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