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基礎網絡網絡基礎

網絡基礎

一。何為互網絡?

網際網路=電腦+網絡

1.電腦:辦公、娛樂、影音等

2.網絡:

1)交換機:實作資料的交換,用于電腦之間的資料傳輸

2)路由器:實作内網通路外網(将私有位址轉化為公有位址)

二。上網流程

域名(www.baidu.com、www.youku.com等) → IP

以通路百度為例:

浏覽器 → www.baidu.com → DNS → IP位址

注釋:

DNS:www.baidu.com → IP位址(218.12.34.45)

www.youku.com → IP位址(23.45.12.56)

IP 位址:隻能在同網通路,由32位二進制(0、1)組成,每段8位轉換為10進制

三。IP位址

1.早期:

例:10101011.11011010.10101010.01010110

後簡化為:171.218.170.86

2.IP 位址最值:

最大值: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255.255.255.255)

最小值: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3.IP位址數:2^32

4.IP 位址分類:公網IP和私有IP

1)公網IP位址:收費

A類:1.0.0.0 - 126.255.255.255

 注:0.0.0.0為特殊IP,該IP表示整個網絡

B類:128.0.0.0 - 191.255.255.255

注:127整個網段為本地回環位址(網卡)

C類:192.0.0.0 - 223.255.255.255

D類:224.0.0.0 - 239.255.255.255

E類:240.0.0.0 - 254.255.255.255

注:255整個網段辨別位址           

2)私有IP位址:免費

A類:10.0.0.0 - 10.255.255.255

B類:172.16.0.0 - 172.31.255.255

C類:192.168.0.0 - 192.168.255.255           

四。子網路遮罩

  1. 作用:可确定是否在同網段
  2. 各類位址網段:

    A類:255.0.0.0

    B類:255.255.0.0

    C類:255.255.255.0

  3. 各類位址舉例:

    A類:

    10.56.32.10 10.254.254.254

    255.0.0.0 255..0.0.0 同一網段

    10.0.0.0 10.0.0.0

    B類:

    172.56.56.0 172.57.56.0

    255.255.0.0 255.255.0.0 不在同一網段

    172.56.0.0 172.57.0.0

    C類:

    192.168.2.56 192.168.2.68

    255.255.255.0 255.255.255.0 同一網段

    192.168.2.0 192.168.2.0

    注:判斷是否在同一網段,可先用IP 位址與該類子網路遮罩進行判斷,逢1(255)位原數,0即為0.新判斷出來的網段若相同即在同一網段,反之為不同網段。

    五。網絡分層模型

    基礎網絡網絡基礎
    1.OSI七層網絡模型(從上→下記:應、表、會、傳、網、數、物)
    基礎網絡網絡基礎
    1)資料發送過程:

A.應用層

電腦,将使用者所輸資料轉換為二進制,并傳輸給下一層(表示層)

B.表示層

将上層資料(應用層)的資料進行壓縮、加密,并傳輸給下一層(回話層)

C.會話層

負責與接收方間建立、斷開連接配接會話

D.傳輸層

将上層資料(會話層)的資料前加上TCP頭部(發送方使用端口與協定),分割成段并标記打包成段,傳輸給下一層(網絡層)

E.網絡層

将上層資料(傳輸層)的資料前加上IP頭部(發送方IP和接收方IP),并在末尾加上校驗和,然後打成包并傳輸給下一層(資料鍊路層)

F.資料鍊路層

将上層資料(網絡層)的資料前加上MAC頭部(發送方MAC和接收方MAC),并在末尾加上校驗和,然後打成幀并傳輸給下一層(實體層)

注:協定分為TCP(一般常用于跟錢有關的場合,速度慢安全)、UDP(一般常用于語音聊天等場合,速度快但不安全)

例:QQ UDP-->1234 UDP:1234

G.實體層

網卡,負責與接收方建立連接配接,并将上層資料轉換為比特流,通過傳輸媒體(網線、光纖)發送到接收方

注:OSI七層模型隻作為廠商參照标準,不作為具體的工作模型

2.TCP五層模型

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傳輸層、網絡層、資料鍊路層、實體層

1)資料發送過程:

将使用者輸入的資料(例如:視訊、聲音、圖形、文字等)轉換為二進制、建立接收方的會話關系、資料進行壓縮、加密、表示,傳輸給下一層(傳輸層)

B.傳輸層

将上層傳輸(應用層)的資料前面加上發送方所使用的端口和協定,在資料的最後加上校驗和打包成段,傳輸給下一層(網絡層)

C.網絡層

将上層傳輸(傳輸層)的資料前面加上源IP(發送方的IP,相當于姓名)、目的IP(接收方的IP),在資料的最後加上校驗和封裝成包,傳輸給下一層(資料鍊路層)

D.資料鍊路層

将上層傳輸(網絡層)的資料在前面加上源MAC(發送方的MAC,相當于×××号)、目的MAC(接收方的MAC)、在資料的最後加上校驗和封裝成幀,傳輸給下一層(實體層)

E.實體層

将收到的資料轉換為比特流,通過傳輸媒體(如網線)傳輸給接收方

2)資料接受過程:

A.實體層

将收到的比特流轉換為二進制,交由上一層(資料鍊路層)

B.資料鍊路層

查詢MAC頭部中,目标是否為自己,如果不是丢棄該幀,不再繼續處理;如果目的為自己,校驗和比對,不一緻時通知發送方重新傳輸資料;無問題後拆掉MAC頭部後交由上一層(網絡層)

查詢IP頭部中,目标是否為自己,如果不是自己,查詢能否到達目标,能到達時轉發包;如果到達不了丢棄該包;當目标為自己時,拆掉IP頭部,将由上一層(傳輸層)

檢視TCP頭部中所使用協定和端口告知應用層,拆掉TCP頭部,交由上一層(應用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