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貨足 幸福滿(新春走基層·讓脫貧群衆生活更上一層樓)

作者:海外網

來源:人民日報

年貨足 幸福滿(新春走基層·讓脫貧群衆生活更上一層樓)

圖①:饒金輝的妻子黃玉招在選購年貨。劉苑利攝(人民視覺)

圖②:陳軍福在整理年貨。李婷婷攝(人民視覺)

圖③:邵顯來在擦拭新買的電動三輪車。邵 峰攝(人民視覺)

一份年貨,承載着新春記憶,映照了生活變遷。

在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後的第一個春節,記者走訪多名脫貧群衆,他們家裡年貨種類齊全、物資豐富。

從日用百貨到家具家電,從集市采買到網絡購物,年貨清單和購買方式反映出脫貧群衆生活越來越好,日子越過越甜。

家門口能逛集市

“賀新年咧!鑼聲鼓聲響起,隆咚锵咚锵!”步入江西省會昌縣站塘鄉新圩農貿市場,喜慶的贛南民歌傳入耳中。隻見各類攤鋪櫃台挂着火紅的燈籠,擺滿了各種年貨:水嫩的蘿蔔,吊成排的闆鴨,還有鹹香酥脆的客家“年果子”,琳琅滿目,好不熱鬧。

“爸爸,我想要小老虎燈!”饒金輝的小兒子一隻小手拉拉他的衣角,指着一個憨态可掬的老虎燈籠說。“買!買!”摸摸孩子的小腦瓜,饒金輝笑着對記者說,“過年了,今天帶家人出來逛逛。”

饒金輝家住站塘鄉新圩安置點,步行到這裡不超過5分鐘。一早吃過了飯,他便帶着妻子和3個孩子來到農貿市場采購。“過去呀,趕集可麻煩了!”饒金輝說,“鎮上每月逢一四九才有集,趕集要走1個多小時,中間還得翻過一座山。遇上農活忙,油鹽醬醋隻能托鄰居帶。”

2017年,由于家裡人口多,勞動力少,饒金輝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當時饒金輝一家住在站塘鄉岽背村的土坯房裡,五口人擠在一間屋。

2018年,當地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1萬塊錢就能拎包入住,真好!”饒金輝一家搬進100多平方米的樓房。當年,站塘鄉68戶374人的易地扶貧搬遷戶也陸陸續續搬進了安置點,住上了新房。2019年,當地投入2000萬元,在安置點附近建成了農貿市場,以友善群衆生活。

新圩市場共3層,一層用作農貿市場,共2730平方米,有攤位120個、店鋪95個。二、三層被打造成就業工廠中的房間,友善搬遷群衆就業。妻子黃玉招在安置點附近的國小找到了一份廚師的工作,學校放假時她就在新圩市場的就業工廠中的房間打打零工。一家人擰成一股繩。饒金輝家的日子一天天變好,2021年,全家個人所得1萬多元。

“家裡已經做好了臘味,今天就隻買些魚和糖果點心。之後再要買啥,随時可以來。”饒金輝說。

網上商品進鄉村

早上10點,吉林省靖宇縣大北山村村口,幾十個快遞盒子堆在一起。48歲的陳軍福從中翻找出一個大箱子,抱着往家走,“這是我網購的十幾條比目魚,平時總吃鯉魚,今年過年咱嘗嘗鮮!”

陳軍福家裡,玻璃上早早貼上了大紅窗花,“這也是從網上買的,還買了倆大燈籠。”今年,在家看直播購物成了陳軍福的新愛好,湖北的綠茶、新疆的核桃……“新鮮東西太多了,都想買來見識見識。”

陳軍福曾是村裡的低保戶,以前聽鄰居提起網購時,他連軟體名字都不敢問,“一分錢恨不能掰成兩半花,哪能舍得到網上買東西。”

近幾年,在靖宇縣政府的幫扶下,陳軍福摘掉了貧困帽,發展起靈芝種植産業,年收入達20萬元。生活寬裕了,看着村裡的年輕人時不時就拿回幾個快遞,老陳也想嘗試。可他一上網就花了眼,既不知道該咋買,又怕買到假貨。

問鄰居,學操作,陳軍福慢慢習慣了在網上買東西。2021年,吉林省首次組織線上年貨節,省商務廳組織甄選各地産品,“有人給把關了,網購更放心。”陳軍福說。

今年,吉林省繼續舉辦網上年貨節,在多地籌備近百場直播帶貨,讓網購走進鄉村。“你看,這是賣煎餅的,不光介紹産品,還教咱咋下單、退換貨,可詳細了。”陳軍福随手點開一場直播。

除了網購活動豐富,陳軍福的另一個感受是網購更友善了,“以前取快遞得坐公交去鎮裡,現在每天有人送。”2019年,大北山村村口設定了快遞點。

吉林全省農村商業建設工作現場會提出,完善農村電商物流配送體系,加快縣城物流配送中心、鄉鎮物流配送站、村級物流配送網點建設,深入實施“快遞進村”工程,推動物流設施共建共享;確定2022年底,實作符合條件的建制村“村村通快遞”。

“我看直播不光是為了買東西,也是跟人家學習,将來咱也直播帶自己的貨。”拿着手機,陳軍福認真地模仿起主播的動作語氣。

新年貨裡幸福年

頂着寒風,騎上嶄新的藍色電動三輪車,邵顯來這個春節過得喜笑顔開。

買車的那天記憶猶新。一大早,揣上錢,邵顯來出門左拐。徑直走,幾百米後到村部,他一邊等公共汽車,一邊時不時摸摸上衣口袋。

坐上車,10來分鐘到達站點。安徽省長豐縣羅塘鄉徐廟社群街上張燈結彩,賣鹹貨的、寫福字的,熱鬧非凡。顧不上看,老邵直奔三輪車商店,瞅準目标,掏出捂熱乎的5500塊錢,買單提貨。

“年貨買啥,合計了個把月呢。本想買輛小汽車,老伴不同意,說以後下地種田不友善。我一琢磨,是這個理。”59歲的邵顯來家住羅塘鄉邵集社群,曾是貧困戶,家裡有三四畝地,可他身體弱,幹不了重活。“一年到頭就靠老伴種地養牛掙萬把塊錢。治病得花一大半,診所裡面欠着債,還要供娃娃上學,半分錢都攢不住。”邵顯來說。

靠着扶貧政策,生活有補貼,看病能報帳,邵顯來的身體也越來越好。養好了身體,恢複了力氣,他到工地務工,每月能掙5000多元。2016年順利脫貧。

走進老邵家,布沙發、長茶幾、電視冰箱一應俱全。

“這也是我們今年新添的年貨。”指着雙開門的大冰箱,邵顯來笑着說。拉開冷凍室,老鴨、鲫魚,塞得滿滿當當;打開冷藏室,白菜、豆角,擺得整整齊齊。

“過去哪想得到現在!以前過年,肉都吃不上幾回,哪兒想得到現在還能開上電動三輪車。”老邵感慨連連。

日子好了,消費水準高了,新春佳節,邵顯來一家人的幸福感更足了。

如今,長豐縣已跻身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為了鞏固脫貧成果,長豐縣持續完善因病返貧緻貧風險防範機制和農村脫貧人口住房安全動态監測機制,兜底脫貧人口生活保障。2021年,全縣投入資金1.4億多元,建立和完善市級标準化特色産業扶貧基地50個,将9個脫貧村打造為“一村一品”專業村。(記者 王 丹 劉以晴 遊 儀 李俊傑)

《人民日報》(2022年02月02日第04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