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南六羅村:37載“村晚”傳承鄉風文明大戲

作者:春河月亮

新華社海口2月1日電題:海南六羅村:37載“村晚”傳承鄉風文明大戲

新華社記者嚴钰景

“在膠林裡穿梭,聽汗水在訴說。半夜蚊蟲來伴舞,彙成幸福的歌。那一滴滴乳白色,承載的夢太多……”伴着歡快的流行音樂曲風,鄧重英在“村晚”舞台上激情獻唱自己作詞、譜曲的新歌《刀人》。

從5歲第一次登台表演,37年來,鄧重英一年不落地出現在六羅村的“村晚”節目單上,為本村鄉親獻上原創節目。

六羅村是海南省儋州市和慶鎮轄下的自然村,常住人口400多人,村民主要以種植橡膠為生。走進村子,高大茂密的橡膠林遮蔽蜿蜒平整的村道,豁然開朗間,但見土地平曠,屋舍俨然,有良田,村中央寬敞的文化廣場和高大的鄉村舞台彰顯“文化品位”。

一個普通的小村莊堅持37年辦“村晚”,成為十裡八村聞名的“文化重鎮”。沒有華麗的舞台和絢爛的燈光,沒有大牌明星和專業演員,村民自導自演,自發組織排練演出。“受1983年電視台首次播放春節聯歡晚會啟發,‘村晚’成了全村人每年最期待的公德心大戲。”鄧重英介紹。

“那時候想找台電視機可不容易。1986年春節前,村裡人一合計,不如大家自己演吧。”76歲的鄧國慶回憶,37年前,六羅村首屆“村晚”在自家門前石灰地曬谷場上“隆重”舉行——繃幾根鐵絲,挂上彩紙、氣球,一台盒式錄音帶錄音機,點幾支火把。“簡陋的舞台,業餘的表演,卻讓全村人歡樂了一宿。”鄧國慶邊笑邊說。

作為村裡“文藝細胞”最多的“文化人”,鄧重英能寫歌、會演唱,攝影錄像、剪輯視訊,編排獨幕喜劇,調試音響裝置,布置舞台燈光,樣樣精通,他被村民譽為“六羅才子”,自然也就成了晚會的“總導演”。

與“總導演”合作演出最多的當屬村民黃月雙家。55歲的黃月雙全家老少十幾口人都要登台表演,且“人人有節目、個個有才藝”。今年全家人表演了5個節目,分别是山歌對唱《我的家鄉是天堂》、大合唱《不忘初心》《六羅青年時裝走秀》、小朋友歌舞《恭喜發财》和舞蹈串燒。

六羅村所在行政村黨支部書記萬壽強表示,六羅村入選2022年全國“村晚”示範展示點,是對村民37年堅持不懈追求鄉風文明的褒揚。從石灰地到茅草棚,再到如今的鄉村大舞台,舞台變遷演繹傳承的是鄉村振興大戲。六羅村“村晚”已經成為村民記住鄉愁,弘揚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的文化符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