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北京冬奧會“遇上”中國春節

“五環彩幟迎春舞,九域紅梅傲雪開”。春節返鄉前,石家莊市民劉濤将一副特殊的春聯貼在了自家大門上。

“今年是特殊的春節,全家團圓、阖家歡樂的時候正是冬奧會開幕之時,算是‘喜上加喜’。是以在春聯上也想展現這兩種元素的融合。”劉濤說。

“春節冬奧添喜氣,華夏梅林綻新花”“冰雪騰起彩虹夢,健兒舞開春日花”“福臨北京冬奧,喜到全球千萬家”……在山東臨沂莒南縣朱家窪子村的年貨大集上,冬奧會主題的春聯成為年輕返鄉群體的“新寵”。

當北京冬奧會“遇上”中國春節

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區會甯村書法志願者展示書寫好的“迎冬奧”主題春聯。(陳雷攝)

除春聯外,冬奧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也身披紅彩悄然“躍”上百姓家的門窗。

在河北張家口蔚縣,《虎娃戲冬奧》《如意傲雪》《牛娃滑雪》《冰嬉圖》……一幅幅以陰刻為主、陽刻為輔的點彩剪紙将流傳兩百餘年的手工藝術與冰雪運動融合,為古老傳統注入新的元素與活力。

當北京冬奧會“遇上”中國春節

河北省臨城縣東鎮鎮南孟村村民圍繞“迎冬奧”主題剪紙 。(陳雷攝)

春聯、窗花、福字、燈籠……祈福永恒不變;剪紙、烙畫、蛋雕、内畫……非遺大顯身手。人們用心“裝飾”春節,飽含對新年幸福期許的同時,也在默默祝福、盼望着即将到來的北京冬奧會。

當北京冬奧會“遇上”中國春節

衡水市桃城區内畫藝人創作的“激情冬奧”系列内畫作品。(陳康攝)

除了裝飾房屋,食物也成為承載雙重祝願的重要載體。

在雄安新區,容城縣面塑非遺傳承人侯京政以面為主料,加入不同色彩的顔料,融入白洋澱荷花、容和塔等雄安元素,用一雙巧手變幻出惟妙惟肖的“面塑冰雪運動員”。

衡水市棗強縣的面塑非遺傳承人李會青将“冰墩墩”“雪容融”做成花糕、花馍,發酵恰到好處的面團在巧手的揉捏下将吉祥物的圓潤、憨态可掬展現得淋漓盡緻。

“我們這裡過年,家家戶戶蒸花糕,寓意‘年年高’。今年不少客戶專門定制奧運吉祥物的花糕,這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以後在造型創作上,可以思考多結合國家重要的大型活動,也能另辟蹊徑打開新的市場。”李會青說。

當北京冬奧會“遇上”中國春節

74歲的衡水市民孫福根制作的冬奧和虎年主題的花糕。(王鐵良攝)

同時,冬奧主題的糖畫、糖人也豐富着孩子們過年的美食清單。在河北鹿泉、固安等地,孩子們品嘗着用麥芽糖制成的迷你“跳台運動”“單闆滑雪”“雙闆滑雪”糖畫。此外,手藝人們融化麥芽糖後在20秒内吹制出的“冰墩墩”“雪容融”更讓逛大集的孩子們排起長隊。

“春節是中國的重要節日,冬奧會是世界的重要活動。‘相遇’後,給彼此都帶來了新的元素,也讓2022年的開端變得非同凡響。‘一年之計在于春’,這個特殊春天的到來,非常值得紀念。”石家莊市民張媛說。(記者任麗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