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iPhone 15歲了!一路走來,憑什麼成為世界上最好的手機?

2007年1月9日,時任蘋果CEO史蒂夫·喬布斯在Macworld展會上向全世界正式釋出了蘋果公司的最新産品以及這個産品——iPhone。盡管這個沒有實體鍵盤、功能不大完善、甚至用起來都有可能随時當機的産品在釋出之初并未被世界所看好。但後來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這個起初并不被看好的智能手機迅速席卷了全球市場,同時也創下了一個又一個銷量和營銷的神話,更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擔當了蘋果硬體業務的“核心支柱”。

iPhone 15歲了!一路走來,憑什麼成為世界上最好的手機?

盡管iPhone在那個時代重新定義了現代智能手機發展方向和市場格局,但如果我們回看iPhone 15年的發展曆程,不難發現iPhone也在随着手機市場的改變而改變,其中也不乏“吸收了外部經驗”的時候。那麼在趕在iPhone“15周年紀念版”釋出和MWC開幕之前,我們不如回顧一下iPhone的發展,看看iPhone對整個行業究竟起到了什麼推進作用。

開天辟地

盡管2007年喬布斯在釋出iPhone時顯得自信滿滿,但從多家媒體對相關人員的采訪來看,喬布斯對iPhone項目最開始其實并不抱有太大希望。這一方面是因為iPhone項目早期有一個用iPod改造出來的裝置原型,而這樣的設計根本不合格。此外,一個美國品牌想進入手機行業,強勢的營運商将是他們創業的第一道挑戰,如何處理和營運商的關系,在不犧牲蘋果自己銷售網絡的情況下銷售iPhone也是一個不小的問題。隻不過在iPhone釋出成功示範了iPhone的各項功能後,這些顧慮很快就煙消雲散。

iPhone 15歲了!一路走來,憑什麼成為世界上最好的手機?

在提及iPhone時,我們常常會說“iPhone改變了手機行業和手機的形态”。盡管部分使用者認為這樣的說法略顯誇張,但從實際情況來看,iPhone确實改變了手機的設計理念。在iPhone面世之前,主流的智能手機手機長這樣:

iPhone 15歲了!一路走來,憑什麼成為世界上最好的手機?

所有互動都集中在手機的下半部分,輸入和輸出區域分離。而iPhone長這樣:

iPhone 15歲了!一路走來,憑什麼成為世界上最好的手機?

在iPhone釋出之後,智能手機就變成了這樣:

iPhone 15歲了!一路走來,憑什麼成為世界上最好的手機?

在知乎上曾經有一個提問,說如果你回到2007年,在iPhone釋出前向喬布斯展示了最新的某品牌安卓手機,喬布斯會怎麼樣?在一系列腦洞大開的回答中,我最贊同的一個是“這部手機向喬布斯證明了在最少10年後,智能手機還是沒能跳出自己當年畫下的觸屏互動方案”。

盡管在iPhone釋出之前,市面上就已經有了不少采用觸屏設計的手機,但從來沒有一個品牌敢将所有互動都放在觸屏互動上,從硬體的層面上,iPhone的出現可以說徹底改變了智能手機,這也是我認為“iPhone重新定義了現代智能手機發展方向”的原因。

不過如果大家回顧了2007年的iPhone釋出會,可能會發現一個問題:第一代iPhone隻改變了智能手機的硬體互動,那誰來改變智能手機的軟體生态呢?

先于時代

沒錯,定義了現代智能手機“應用商店”這個模式的,還是iPhone,不過是一年之後的iPhone 3G。2008年7月11日,搭載了iOS 2.0.1的iPhone 3G正式發售。在iOS 2.0.1中,蘋果App Store首次登場。在當時,不少人認為iPhone推出App Store隻是為了彌補iOS并不豐富的系統軟體,讓iPhone更具競争力。

iPhone 15歲了!一路走來,憑什麼成為世界上最好的手機?

但實際上,2008年App Store的出現意味着蘋果已經意識到硬體和品牌的功能是有限的,隻有廣大第三方開發者才能為iPhone、甚至是蘋果生态帶來源源不斷的競争力。誇張點說,整個移動網際網路生态,最初都源自螢幕上這個不起眼的藍色圓角圖示。

不過和iPhone 3G相比,一年後的iPhone 3GS顯得有些平淡了。盡管硬體上iPhone 3GS相較于過去有了不少提升,比起過去兩年前的iPhone和一年前的iPhone 3G,3GS的進步有些過于“微創新”了。盡管蘋果推出了白色的機身,讓新手機有了更高的識别度,但iPhone 3GS對iPhone銷量的提升并不明顯。當時的iPhone在總銷量上已經超越了黑莓,但距離諾基亞和三星還有一定距離。

而真正将iPhone推上王座的,還得是一年後的iPhone 4。

加冕為王

年輕的朋友們可能不太清楚,但iPhone 4的釋出可能是有史以來蘋果釋出會最大的災難。我的意思并不是說蘋果的iPhone釋出會翻車了,而是由工程師在釋出前将iPhone遺落在了酒吧,并被有心的數位媒體買走了,吃瓜群衆也有機會在釋出會之前提前兩個月一睹iPhone的風采。

iPhone 15歲了!一路走來,憑什麼成為世界上最好的手機?

2010年6月7日,蘋果正式釋出了iPhone 4,憑借手機極高的設計水準和硬體配置,這款手機一經釋出就得到了全球大量使用者的一緻好評。除了将手機的輕薄推至極緻之外,iPhone 4的另一個“功績”是提出了視網膜螢幕的概念,将手機的每英寸像素數提高至326ppi。在此之前,使用者從未想象過手機也能擁有這麼清晰的螢幕顯示效果。

在接下來的5年裡,蘋果幾乎每年都為使用者行業帶來了驚喜,這段時間在我看來也是iPhone的鼎盛時期:iPhone 4s未蘋果帶來了Siri語音助手;iPhone 5帶來了LTE網絡和16:9分辨率的in Cell觸摸屏;iPhone 5S首次搭載了Touch ID和M7低功耗協處理器;iPhone 6 Plus開創了智能手機大小雙型号的時代。

iPhone 15歲了!一路走來,憑什麼成為世界上最好的手機?

而在軟體方面,iOS 7也掀起了扁平化設計的潮流。雖然我個人始終還是更喜歡拟物化設計的iOS 6的美術風格,但不可否認的是,在iOS 7釋出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當時的國産Android系統上,無論是桌面、控制台和圖示、我們或多或少都能看到一些iOS的影子。

隻可惜,屬于iPhone硬體的高光時刻要暫告一段落了。

風光不再?

正所謂“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在學習了這麼多年的學霸操作後,各品牌Android手機開始崛起,在硬體上超越了曾經的标準答案。但在iPhone 6s到iPhone 8釋出會的前半截這段時間裡,蘋果在硬體上的改變我們幾乎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略。

iPhone 15歲了!一路走來,憑什麼成為世界上最好的手機?

當然了,蘋果也不可能完全停滞不前。在iPhone 6s上,蘋果引入了Force Touch(3D Touch)技術,為手機互動帶來了全新的次元,iPhone 7 Plus還搭載了雙攝像頭;在iPhone 8上,蘋果更是直接用觸覺回報模拟Home按鍵。但在Android手機面前,iPhone的影響力正在逐年下滑。

産品影響力下滑歸根家底,其實是産品競争力薄弱的展現。可能是由于蘋果過于自信,也可能是因為蘋果正集中精力研發下一代iPhone,在iPhone 6到iPhone 8中間這四年了,蘋果幾乎每隊手機的正面設計做任何改變。我承認,iPhone這套設計語言非常成熟也非常經典,iPhone 8 Plus玻璃後蓋和手機中框的銜接也處理得非常到位。

但也同時期的Android手機相比,iPhone對非全面屏的堅持讓蘋果和當時的手機設計潮流脫節,也逐漸被采用全面屏設計的國産手機拉開了距離。直到在iPhone 8釋出會的下半場,iPhone X釋出,蘋果才重新回到了自己曾經的位置。

盡管我對iPhone X一直有些意見,畢竟就是它把其旗艦手機的價格推到了999美元。但平心而論,iPhone X确實是自第一代iPhone釋出以來,蘋果變化最大的一次。

iPhone 15歲了!一路走來,憑什麼成為世界上最好的手機?

從設計、做工到互動,iPhone X無不展示着蘋果的巅峰,同時也向大衆證明了蘋果從未離去。不過可惜的是,iPhone X誕生的時代不是2007年,2017年的其他手機品牌,也沒打算再讓蘋果“領先”下去。在iPhone X誕生之後,國産手機品牌迅速以更成熟的全面屏工藝和更高的屏占比重新整理了手機邊框和螢幕的極限。但反觀iPhone,直到iPhone 13,蘋果才第一次縮小了Face ID區域的面積,但與此同時,其他品牌已經開始想屏下攝像頭技術大步邁進。

從偶像到友商

盡管在晶片、設計、影像和釋出會上,蘋果和其他品牌、尤其是國産手機品牌相比依舊有着一定的優勢,但從整體來看,蘋果已不再是國産手機品牌心目中高攀不起的偶像,而是在釋出會中日常用來當靶子的“友商”,就連吃瓜群衆Google,在宣傳自己手機夜拍能力時都會拉上“Phone X”做對比。這對蘋果來說并不是什麼好事,但對手機行業來說,卻代表着良好的市場競争。

iPhone 15歲了!一路走來,憑什麼成為世界上最好的手機?

2019年蘋果更是首次在釋出會上拿出了三星、華為和Google的手機用作跑分對比,進而展示自己的強勁性能。雖然在圖表上,蘋果的A13仿生晶片領先了同行一大截,但這樣的對比對蘋果來說無異于《人間宣言》,它意味着“蘋果不是高高在上的模範手機,蘋果也是可以被超越”。

于是在接下來的幾年内,盡管蘋果多次為iPhone引入了全新的設計元素,但在吸引力上,蘋果已經大不如前。被人認為是“交白卷”的iPhone XS如此,“倉促”支援5G網絡的iPhone 12系列也是如此。直到iPhone 13系列釋出,蘋果才靠着晶片優勢站住腳步。

iPhone引領手機,蘋果引領行業

也正是這種品牌影響力的差異,讓部分蘋果粉絲在近幾年對蘋果感到失望。确實,作為多年的iPhone使用者,iOS、iCloud和App Store組成的生态已經将我們牢牢套住,轉向其他作業系統的成本也随着時間流逝慢慢提高。但蘋果影響力和吸引力日漸走低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在15年前,橫空出世的iPhone改變了智能手機的曆史程序,15年後的今天,蘋果卻在網際網路與個人數位終端的十字路口前“亦步亦趨”,這很難讓人對未來的“蘋果霸權”抱有期待。尤其是前段時間“元宇宙不是AR核心”的傳言流出後,大家對蘋果的期待更是進一步降低。

iPhone 15歲了!一路走來,憑什麼成為世界上最好的手機?

不過就我個人來看,現階段的元宇宙與其說是網際網路的未來,倒不如說是一個面向投資人的概念,和元宇宙最初的定義幾乎背道而馳。再加上蘋果在涉足新産品形态時往往會給我們帶來驚喜,我個人對蘋果未來的“AR産品”還是非常期待的。要是蘋果的AR裝置真能重走iPhone的路線,在引領AR裝置成為了未來的個人數字終端後,iPhone還是否具有競争力自然也就不再重要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