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衆,中國人買走了你全球一半的車!你憑啥還“歧視”中國?

本文為老司機侃侃車平台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自從大衆進入國内市場以來,中國市場一直都是大衆汽車全球銷量的主力軍。2021年大衆汽車品牌在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共計傳遞約242.8萬輛汽車,而大衆乘用車在全球賣出了489萬輛,占了全球總銷量的一半還多,也就是說中國人買走了去年一半以上的大衆汽車。

不僅是大衆品牌,國人對大衆集團旗下的奧迪等品牌也十分熱衷,2019年整個大衆集團在中國大陸及香港共傳遞了423萬輛車,占到了大衆集團全球銷量的近40%。不僅如此,大衆的在國内的發展一直順風順水,中國,簡直就是大衆的第二故鄉。

1985年,上汽大衆正式投産,迄今為止,大衆已經進入中國近35個年頭。從“老三樣”中的桑塔納、捷達,到帕薩特、邁騰,大衆取得了“官車”的身份,在中國汽車市場剛剛起步,國内消費者對汽車的缺乏認知的年代,大衆就已經先入為主,配合車門站人、大錘敲鋼闆等雜耍般的營銷,讓VW車标的大衆在國人心目中留下了結實的印象,大衆成為了國人心中無可替代的品牌,此後,大衆推出一款車火一款,POLO、高爾夫、朗逸、途觀、速騰、寶來、途嶽.....至今為止,仍然有相當一部分消費者選擇大衆的原因是認為這車結實、安全。在皮實耐用的金字招牌下,大衆在國内獲得了豐厚的利潤。那麼大衆在全球其他市場處境如何?

在歐洲,2019年大衆汽車傳遞了176.3萬輛,銷量僅國内的一半,近日,在波蘭,大衆汽車因在排放問題上誤導消費者被罰款3180萬美元,2018年,大衆曾因排放門被德國處以10億歐元的罰款。在北美,大衆品牌總傳遞量下降了1.6%,為56.5萬輛,2017年,大衆集團與美國司法部達成和解協定,最終支付高達43億美元的罰款在澳洲,去年12月,大衆汽車公司被聯邦法院處以創紀錄的1.25億澳元罰款(約合6億人民币)因為排放門,大衆汽車集團已經付出的經濟成本已經高達300億歐元(約合人民币2341.84億元)。

即使是這樣,大衆面對其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不說拿出好的産品來回饋消費者,反而是肆無忌憚地減配,“歧視”中國消費者。從邁騰、到途觀L再到帕薩特,大衆汽車在中保研的碰撞測試一次次地重新整理底線,甚至“霸占”了正面25%偏置碰撞的倒數第一和第二名,和海外版本形成天壤之别。我知道很多人都在拿标準說事,但是這種标準僅僅是市場準入标準,賣3萬、4萬的汽車追求達标,難道20萬的大衆也僅僅追求達标。那這種行為和鑽法律空子有什麼差別?它又何德何能賣到20萬的價格,何德何能以德系品質自居?

其實,大衆的歧視政策由來已久,早年的DSG變速箱死亡閃爍,中國台灣地區匆匆召回,大陸地區卻是冷處理,直到質檢總局對大衆釋出最後通牒,才在315前一天匆匆召回更新程式,如何行為卻始終未能影響大衆的銷量和口碑。

中保研事件,其實隻是大衆國内減配的一次集中爆發,大衆就像一個偷吃糖的小孩,一次次地重新整理底線,來試探國人的反映,發現銷量不增反減後,大衆就越發肆無忌憚了,說白了,大衆能有今天,也就是國人慣的。一個汽車品牌竟然能做到在國内有千萬信徒的程度,這究竟是大衆的成功還是國人的悲哀呢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我們為何要遭受這樣的歧視對待呢?中國汽車市場确實還不夠成熟,但是要提升的不僅是法規政策,還有消費者的理性認知。隻有這樣,如此歧視對待的汽車品牌,才能付出其應有的代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