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河北滄州滄縣崔爾莊村附近的一座大型古墓遭到了盜掘,此後這片地方就成了盜墓賊經常光顧的地方。
當地的文物局和考古專家聽聞之後痛心疾首,立即對這片地方進行了搶救性發掘,遺憾的是其中的陪葬品并沒有多少,甚至還有一些遭到了破壞。

在後來的持續性發掘過程中,專家們也找到了墓穴主人的棺椁,可是令衆人奇怪的是,在棺椁的周圍以同樣的姿勢端坐着七具屍骨。
墓主人究竟是誰,在棺椁周圍端坐的屍骨又是誰,一時間成為了圍繞衆人心目中想要盡快解開的疑惑問題。
經過對棺椁的發掘和對墓中物品的研究,考古專家最終确定,墓主人就是在清朝紅極一時、幾乎人盡皆知的紀曉岚。
而棺椁周圍屍骨主人全是清一色的女性,根據考古專家們的考證推測,這些人應該全是紀曉岚的小妾。
這就讓人很匪夷所思了,在我們的印象中,紀曉岚是個學富五車滿腹經綸的文化人,而在不少影視劇中所塑造出的紀曉岚都是很專情的正面形象。
就好比《鐵齒銅牙紀曉岚》中,他與杜小月之間的感情,那可是令乾隆都羨慕不已的,那麼這七位女子又該怎麼解釋?
其實影視劇并不是真正的曆史,而是基于曆史加工而成的娛樂節目,是以影視劇中的紀曉岚并不是真實的曆史。
而河北挖出的紀曉岚墓,裡面所端坐的七位女子,也揭開了紀曉岚的真實面目,原來真實的紀曉岚真能颠覆我們的認知。
生性好色的紀曉岚
封建制度下,男尊女卑是社會的主旋律,而男人三妻四妾也稀松平常,尤其是大戶人家,這種現象似乎更是非常普遍,或許這也談不上好色。
是以,作為官員的紀曉岚有個三妻四妾倒也貌似也在情理之中,但是真實的紀曉岚是真的好色,而且還不是一般的好色。
在紀曉岚的古墓被發掘之前,曆史上的一些記載中,也有關于他好色的記載,但是由于這些記載沒有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可,總被人們冠以野史的名目,這就導緻根本沒有多少相信。
比如說《蟲鳴漫錄》中就這般形容紀曉岚的日常生活:
紀文達公自言乃野怪轉身,以肉為飯,無粒米入口。日禦數女,五鼓如朝一次,歸寓一次,午間一次,薄暮一次,臨卧一次,不可缺者。此外乘興而幸者,亦往往而有。
這句話雖然是文言文,但是我想大家也不難了解,說得就是紀曉岚在家中的日常,一天五次,缺一不可,此外,臨時起興的突然事件,還不算其中。
或許有人就會說,這是紀曉岚年輕的時候吧,年老的時候,縱然有心估計也辦不到,這自然是人之常情,但是紀曉岚似乎也是個例外。
《嘯亭雜錄》還有這段記載:
公(指紀曉岚)今年已八十,猶好色不衰。
意思是說,紀曉岚在八十歲的時候,依然還十分好色,這番舉動當真是令人不可思議。
根據現在的養生之道,年紀大了要修身養性,紀曉岚這般縱欲過度,自然不符合養生,但偏偏他在古代也屬于長壽人群,難怪總有人稱他為“奇人”。
離不開女人的紀曉岚
紀曉岚是個很有文采的人,自幼的時候便得到了神童的稱呼,古人講究學而優則仕,紀曉岚自然也不例外。
在影視中紀曉岚是一個非常受乾隆重視的人,但實際上根本不是那麼回事,乾隆對于紀曉岚根本談不上重視,甚至還有些厭惡。
現在在烏魯木齊市人民公園鑒湖西南側,就有一個為了紀念紀曉岚而修建的公園。
當然那裡有紀曉岚的紀念公園,并不是紀曉岚的名聲傳到了那裡,而是紀曉岚真的去過那裡,甚至還在那裡住過一段時間。
在清朝時期,烏魯木齊這地是屬于偏遠的地方,紀曉岚自然不是自願去的,而是被乾隆給貶過去的,甚至乾隆還公開羞辱過紀曉岚:
朕以汝文學優長,故使領四庫書,實不過以倡優蓄之,爾何妄談國事。
意思是說,我讓你編纂四庫全書是因為你有點文化,實際上不過是個倡優,你還敢妄談國事?
說起來,紀曉岚的主要功績也就是編纂了《四庫全書》,而在這期間卻有這樣一件事。
有一次乾隆去視察紀曉岚編書的進度,可是他卻發現紀曉岚神情萎靡,臉色不對,似乎得了重病。
乾隆很擔心,以為他是因為編纂四庫全書給累病了,但是當乾隆正要釋放關懷的時候,紀曉岚卻回答說,自己是因為“數日未近女色”,乾隆那叫一個氣啊,但是礙于紀曉岚的才華,還是給他安排了兩個宮女。
令人驚詫的是,在此之後,紀曉岚的神色果真就變得很正常了,以至于後來,在編書的時候,紀曉岚身邊總有女子陪伴。
妻妾成群的紀曉岚
在正史中有名有姓的記載,紀曉岚總共是一妻三妾,妻子是馬月芳,小妾是文鸾、郭彩符、沈明軒。
但是實際上紀曉岚的妻妾應該不止這四位,而最直接有力的證據就是紀曉岚墓中的那七個端坐的女子,這些人應該都是紀曉岚的妾或者是侍女,還是地位很低的那種。
不然,如果地位足夠高的話,她們必然也會有自己的棺椁,而不是以這種姿态圍繞着紀曉岚的棺椁了。
是以學者們推測,紀曉岚生前所納的妻妾至少有八位,而如果算上沒有名分的那些,這個數字估計還要翻上一番。
是以,真實曆史中的紀曉岚根本不是獨愛小月的專情男子,而是一個生性好色的風流才子。
值得一說的是,紀曉岚這幾位有姓名的妻妾幾乎都屬于才貌雙全的類型,隻是不知道她們嫁給紀曉岚究竟是幸福還是憂愁。
人是立體的,也是最難看清的,有時候我們想當然地認為,總會和實際上的真實相差十萬八千裡,紀曉岚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這或許是因為我們受了影視劇先入為主的影響。
但是真實的曆史決然不是影視劇,如果我們把影視劇當作曆史,那麼就要贻笑大方了,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即便是正史中明确記載的事情也未必就是真實的,是以我們要具有分辨曆史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切不可人雲亦雲。
參考資料:《紀曉岚傳》、《嘯亭雜錄》、《蟲鳴漫錄》等。
(圖網,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