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5年六成以上高速路服務區能快充

2025年六成以上高速路服務區能快充

充電設施的進一步完善将對傳統車市帶來裂變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戚耀琪

2021年國内綠色消費蓬勃發展,以汽車為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352.1萬輛,比上年增長1.6倍,每賣出8輛新車就有一輛是新能源汽車。驅動新能源汽車進一步發展的關鍵所在就是充電設施的不斷完善。可以說,充電樁最遠裝到哪裡,新能源車就能最遠跑到哪裡。

中國公共充電樁達到81萬個

1月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出了《關于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根據意見要求,鼓勵停車充電一體化等模式創新,實作停車和充電資料資訊互聯互通,落實充電車輛停車優惠等惠民措施。建立居住社群要確定固定車位100%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安裝條件。

目前,中國公共充電樁達到81萬個,其中,廣東、上海等排名前十地區的公共充電樁規模占比超過70%,而縣城、鄉鎮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不足。中國高速公路充電樁1.38萬個,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魯、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尚未實作全覆寫。國内汽車充電仍存在居住社群建樁難、公共充電設施發展不均衡、使用者充電體驗有待提升、行業品質與安全監管體系有待完善等突出問題。

按照要求,到“十四五”末,中國電動汽車充電保障要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能夠滿足超過20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

居住社群鼓勵“臨近車位共享”

按照意見,居住社群管理機關應積極配合使用者安裝充電設施并提供必要協助。業主委員會應結合自身實際,明确物業服務區域内充電設施建設的具體流程。

對既有居住社群,要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及城市居住社群建設補短闆行動,因地制宜推進。具備安裝條件的,居住社群要配建一定比例的公共充電車位,建立充電車位分時共享機制。建立居住社群要確定固定車位100% 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安裝條件。預留安裝條件時需将管線和橋架等供電設施建設到車位以滿足直接裝表接電需要。

意見還要求創新居住社群充電服務商業模式。鼓勵充電營運企業或居住社群管理機關接受業主委托,開展居住社群充電設施“統建統營”,統一提供充電設施建設、營運與維護等有償服務,提高充電設施安全管理水準和綠電消費比例。鼓勵“臨近車位共享”“多車一樁”等新模式。

加快實作充電站“縣縣全覆寫”

按照要求,各地要優先利用存量停車場等土地資源,以新增土地供應方式建設的公共充電場站,應加強論證。

進一步優化中心城區公共充電網絡布局,加大外圍城區公共充電設施建設力度,因地制宜布局換電站,提升公共充電服務保障能力。充分考慮公交、出租、物流等專用車充電需求,結合停車場站等建設專用充電站。鼓勵充電營運企業通過建立、改建、擴容、遷移等方式,逐漸提高快充樁占比。

電動車不敢遠離大城市,就是因為鄉下充電難。是以意見提出,還要加快補齊縣城、鄉鎮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短闆,加快實作電動汽車充電站“縣縣全覆寫”、充電樁“鄉鄉全覆寫”。優先在企事業機關、商業建築、交通樞紐、公共停車場等場所配置公共充電設施。

快充站納入高速公路服務區配套

電動車過節跑長途,最怕就是堵在服務區排隊等充電。對此,意見要求,加快制定各省高速公路快充網絡分階段覆寫方案。明确高速公路快充站建設标準規範,将快充站納入高速公路服務區配套基礎設施範圍,加強高速公路快充站項目立項與驗收環節管理,做好建設用地和配套電源保障工作。力争到2025年,國家生态文明試驗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快充站覆寫率不低于80%,其他地區不低于60%。

政府機關、企事業機關、工業園區等内部停車場加快配建相應比例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滿足公務用車和職工私家車充電需要并鼓勵對外開放使用。

此外,意見也強調探索機關和園區内部充電設施開展“光儲充放”一體化試點應用。加快開展智能有序充電示範小區建設,逐漸提高智能有序充電樁建設比例。

記者觀察

自動無人充電成發展路徑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意見考慮的問題更加細緻,比如再次強調了充換電問題、停車充電負擔問題等。

比如在充換電方面,意見要求加快大功率充電标準制定與推廣應用,加強跨行業協作,推動産業各方協同更新。推進無線充電、自動無人充電等新技術研發。推動主要應用領域形成統一的換電标準,提升換電模式的安全性、可靠性與經濟性。完善新能源汽車電池和充電設施之間的資料互動标準。

停車要交錢,充電又要交錢,對不同公司就得下載下傳不同應用,交錢還得分别交,加起來綜合成本較高,增加了許多車主的麻煩與負擔。是以這次意見也指出,要加快推進充電營運企業平台互聯互通,實作資訊共享與跨平台、多管道支付結算,提升充電便利性和使用者體驗。鼓勵停車充電一體化等模式創新,實作停車和充電資料資訊互聯互通,落實充電車輛停車優惠等惠民措施。

長期占用停車場卻不能充電的充電樁,還會給遠道而來的充電車輛以誤導,對此,意見也做了要求。推動建立充電裝置産品品質認證營運商采信制度。建立“僵屍企業”和“僵屍樁”退出機制,支援優勢企業兼并重組、做大做強。

此外,意見也鼓勵停車場與充電營運企業創新技術與管理措施,引導燃油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分區停放,維護良好充電秩序。

意見還提出了,要加快建立國家、省、市三級監管平台體系。擴大監管平台覆寫城市範圍,逐漸建成縱向貫通、橫向協同的國家、省、市三級充電設施監管平台體系,完善資料服務、安全監管、運作分析等功能,推進跨平台安全預警資訊交換共享。鼓勵地方建立與服務品質挂鈎的營運補貼标準,進一步向優質場站傾斜。這些對于電動車充電的安全保障和長遠信心都是非常重要的。

來源:羊城晚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