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2,沒有微商

文 | 一刻商業

曾朋友圈風生水起的微商江湖,漸行漸至“冰點”。

就連微商教父和教母也攜手倒在了2021年,2022似乎已無微商的立錐之地。

在2021年尾,一則“張庭林瑞陽公司涉嫌傳銷被查處”的話題沖上了新浪微網誌熱搜,上海達爾威貿易有限公司被監管部門查處,财産保全當機資金高達6億元。而事件的主角,正是被奉為“微商教母”的張庭創辦的微商品牌“TST庭秘密”。

2022,沒有微商

“TST庭秘密”直播慶功,圖/TST庭秘密官方微網誌

就在TST事件前不久,号稱“微商第一人”的龔文祥,也在自己營運了8年的“老觸電會”社群内釋出了一封告别信,宣布公司破産、退出微商行業。

在會員信中,龔文祥解釋了退出原因:“收到工商稅務公安法院等專案組的聯合查處,公司已經破産,高額處罰後個人已經到了負債累累、賣房賣車、傾家蕩産、身無分文的滅頂之災地步。”

微商行業的“頂流”們都在加速雪崩,而卷攜而下的每一片雪花,都有迹可循。

從《電子商務法(草案)》三審稿将“微商”納入了電子商務經營範疇,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正式實施,從微信上線群聊折疊功能到新版朋友圈折疊圖檔新規的即将上線,微商行業被條條框框逐漸束縛,而一直以來被質疑的涉嫌傳銷、逃稅等問題,也因“TST事件”再次暴露在大衆的目光審視下。

微商頂流紛紛墜落,都沒能撐過2021年,而那些曾經“霸占”了大多數人的朋友圈的中小微商們,也更加銷聲匿迹。

産品品質問題屢見不鮮,殺熟玩法透支信譽,政策監管層層加碼,微商帝國的傳銷大案正在加速結案,一錘定音下勢必将退出曆史舞台,2022年将不再有微商的一席之地。

01 頂流沒落,微商為什麼式微?

豪車、遊艇、别墅……每一段暴富故事,都能發生在微商的朋友圈裡。

早上發雞湯、中午推産品、下午炫個富,晚上開始曬訂單和微信餘額,浮誇的資料與泡沫般的流量,在誇張演繹和炫富“朋友圈”下,微商們用擊鼓傳花、殺熟、明星背書等五花八門的玩法,讓無數頭腦發熱的人為之買單。

而說起這些玩法,微商的屬性就決定了這是一個類似“傳銷”的擊鼓傳花遊戲。

玩家想要将這個遊戲一直玩下去,就需要拼命找到下一個接盤俠,如果找不到,代理銷售的産品則會砸在自己手裡。

這些微商不斷發展下線,賺取自己人的“代理費”,頻頻擦邊“傳銷”。他們所售賣的産品嚴重偏離商品自身的實際價值,基本是成本遠低于定價的貼牌産品。

絕大多數微商販賣的都是“低劣的産品+一夜暴富的機會”,借此瘋狂收割做着發财夢的代理商們——其中很多是在家帶娃,無事可做的寶媽們。

而寶媽們最大的資源優勢就是掌控朋友圈熟人經濟,也就是所謂的“殺熟”玩法。

衆所周知,“殺熟”就是利用親友、熟人之間的信任關系進行交易,尤其是在微商所兜售的産品存在虛假宣傳、售後不佳甚至缺位、劣品橫行、代理卷款跑路等亂象層出不窮的情況下,微商依然将下一個接盤俠瞄準了身邊的“熟人”。

将鍋扔給“熟人”來賺錢,透支信譽來撈錢,雖飲鸩止渴,微商卻玩得不亦樂乎。但殺熟的玩法也隻能騙一兩次,無法一直騙下去,更何況在熟人圈傳開後,微商也難以繼續騙下去了。

此外,明星背書玩法也在窺見熟人經濟的财富密碼後,大行其道。

不少微商并不滿足于小打小鬧的朋友圈生意,開始将從前成本極低的産品打造成品牌商品,甚至也有明星加入其中,張庭與其丈夫林瑞陽建立的微商帝國“TST秘密”便是明星背書下炙手可熱的縮影。

2022,沒有微商

“TST庭秘密”明星背書,圖/TST庭秘密官方微網誌

在張庭夫婦的明星光環下,TST迅速從衆多微商中脫穎而出,利用明星效應和聲望,還邀請了衆明星好友為其站台,如陶虹和徐峥夫婦、明道、林志玲、蔣依依、曹格夫婦、汪東城等。

此外,劉濤、範冰冰、徐峥、趙薇、張馨予、錢楓等人,也在社交平台曬出過使用TST産品的照片,為其助陣。

隻可惜,無論擊鼓傳花還是殺熟,抑或是明星背書,産品品質不夠格,再高逼格的商業玩法都無法支撐微商繼續往前走。

擊鼓傳花已經不再有人輕易接盤,在這個龐大的體系中,不斷有人退出,但也不斷有人加入,各級代理商的每月任務就是拉人頭,最大的利潤來源也是下線入會的費用,并非産品的銷售額。而這些所謂的産品兜兜轉轉,更多是在各級代理商之間流轉。

而且,自從明星加入直播帶貨後,消費者也早已看淡了明星背書,微商的這一“大殺器”也失去了往日的有力效用。

一應玩法都已失靈,微商行業自然也跌入了冰點。

02 朋友圈新規則,不再歡迎微商

當刷屏的微商遇上折疊的朋友圈,微商們将迎來至暗時刻。

據36氪報道,近日,微信方面目前正在灰階測試一項新功能——朋友圈折疊。

這項内容折疊算法會将朋友圈的部分内容及圖檔折疊,同一個人釋出的多條廣告還會被折疊在一個集合頁中,并且在目前曝光的相關資訊中顯示,該功能不需要使用者主動操作,而是微信會通過算法自行判斷。

簡而言之,如果你短時間内在朋友圈釋出了多條與以往相似的内容,那麼系統就可能會将這些内容統一折疊,後續将不再重複展現,而是隻顯示“等X條内容”。

不過,目前該功能還在小範圍灰階測試中,還未全部開放。

微信這項新功能算是更新了朋友圈的過濾算法,讓一直被诟病眼花缭亂如廣告牆的朋友圈重新回歸純淨,或是出于微信自身功能的一種考量與優化。

但微信這一朋友圈折疊内容的功能,或将成為“壓倒”微商的最後一根稻草。

朋友圈是微商們推銷産品和服務的主戰場,也是微商殺熟的門面。

微商在朋友圈裡刷屏,為的就是占據消費者的心智、吸引更多的關注,鋪就更大的市場,一旦釋出的内容過于頻繁地被屏蔽,不能繼續刷屏,就會使得微商在朋友圈打廣告的效果大打折扣。

在張庭的“庭秘密”App上,曾經就有一套專門教會員發朋友圈的教程,釋出一些好看的自拍、衣服、包包等,展示個人品味,在與微信好友溝通時,也要主動打招呼、主動贊美等,建立好穩定的朋友圈關系後,再開始做代理兜售産品,依靠朋友圈水到渠成。

失去了朋友圈,微商幾乎等于失去了核心的宣傳陣地與“貨架”,無法亮相,等于無法做生意,這對微商來說是緻命的打擊。

其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微信官方對微商進行制約。

此前微信也會對朋友圈裡的部分内容進行折疊,但形式是全文/收起、且僅針對大段落的文字内容,圖檔則還可展示。現在将圖檔也納入了折疊範疇,幾乎就等于是将微商逐出了朋友圈,不再歡迎微商。

而在去年9月末,微信還上線群聊折疊功能,并且被折疊的群會被固定在聊天清單的固定位置,而不會被新的消息時刻“頂起來”。

去年11月,微信還在使用者投訴頁面新增了“粉絲無底線追星行為”一項,使用者可以通過該項原因對個人賬号以及群聊成員進行投訴,這也間接打擊了微商。

而在更早以前,微信官方還封殺過3000多家微商城,其中包括雲在指尖、雲集商城、快刻商城、銘熙商城等在内的國内10大三級分銷平台,并對通過微信公衆賬号、微信支付實施高額返現返利行為的賬号實施永久封号處理。

微信朋友圈對微商來說至關重要,是“殺熟”玩法最頻發的戰場,而此次微信朋友圈折疊新規上線後,将直接打在了微商的七寸上,主要宣傳管道被禁,微商隻能啞口無言。

03 2022,沒有微商

玩法失靈、宣傳受限,雙重打擊下的微商正苦不堪言,而頭上也懸着政策監管的緊箍咒。

2018年6月,《電子商務法(草案)》三審稿将“微商”納入了電子商務經營範疇,而到2019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開始正式實施,微商們想繼續經營,需要辦理個體戶營業執照或公司營業執照。

據界面新聞報道,僅在2021年,就有十幾家微商品牌登出或遭處罰,衛生巾微商品牌“NNA”因涉嫌傳銷的違法行為,被深圳市場監管局處罰50萬元;曾推出過“噴霧面霜”等産品的微商品牌魅樹登出公司;專注于護膚彩妝等産品研發及生産的青島時閏科技(seegreen品牌)因涉嫌傳銷被法院當機銀行賬戶,目前該公司顯示已登出;因“童顔噴霧”走紅微商圈的化妝品企業廣州曼瑜天雅申請登出。

在政策嚴格監管之下,一夜之間微商頂流走上了窮途末路。

2021年末,“微商女王”張庭的“TST庭秘密”就被控指傳銷,石家莊市裕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以《查證函回複》的形式,公開披露了知名日化品牌“TST庭秘密”營運主體達爾威公司涉嫌利用網絡從事傳銷活動被查處的進展。

據公開資料顯示,上海達爾威系“TST庭秘密”營運主體,是由林瑞陽、張庭夫婦于2013年創立的,以化妝品、護膚品為主打品類,并主要通過線上商城“庭秘密APP”和線下實體店的O2O方式進行産品銷售。

而真正讓TST業績實作大幅飙升的核心邏輯卻更多在于微商代理的傳銷運轉模式,這也完全踩在了政策監管的紅線上。

入門費、拉人頭、計酬方式,傳銷的影子在“TST庭秘密”中可窺見一斑。

據新京報報道,張庭夫婦的“TST庭秘密”模式看似隻有兩級代理,實際返利層級早已超過3級,有經銷商甚至宣稱,“隻要拉夠100人,團隊業績連續三月滿10萬,成立公司,子子孫孫的業績都和自己有關系”。如果事實如此,那張庭夫婦涉及傳銷無疑。

除了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營運模式,微商産品的參差也讓政策監管日趨嚴格。

“TST庭秘密”的産品就一直伴随着巨大的争議,早在2016年,就有消費者爆料過TST品牌的産品存在品質問題,緻使自己在用過後出現了“臉部過敏、皮膚潰爛”的情況。

2022,沒有微商

“TST庭秘密”感恩節活動現場,圖/TST庭秘密官方微網誌

消費者報道也指出,收到多名消費者的投訴,稱自己在使用TST活酵母産品之後出現不同程度的過敏,臉上出現硬疙瘩、痘痘等不正常症狀。而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檔案中,TST的諸多産品也曾被标注為“未備案”“責令改正”。

在光怪陸離、亂象叢生的微商江湖,産品品質堪憂,微商行業兜售以化妝品、日用品、母嬰用品等成本低廉、定價高昂的産品為主,而這些産品大多都是瞄準女性市場,擊鼓傳花代理的也基本是以寶媽或全職媽媽等群體為主。

如今,“低劣産品+熟人推銷”的組合套餐,經過多年發展,早已被大衆消費者所厭棄,也不會再有更多人為微商買單。

2022年,微商終究要漸漸消失在人們視野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