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奧場館:與自然融合,與曆史貼近丨冬奧特刊

2022年北京冬奧會将在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舉行,共計25個場館,包括12個競賽場館和13個非競賽場館。其中,國家體育場作為非競賽場館,将承擔本屆冬奧會的開幕式和閉幕式,由于北京是世界上首個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的城市,是以,鳥巢也将成為首座雙奧場館。

冬奧會上,像鳥巢這樣集智慧與科技為一體的比賽場館成為本屆盛會的一大亮點。在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中,無論是場館建設、基礎設施,還是智慧服務、綠色能源等方面,這些冬奧場館都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場館設計者們克服建設與改造的難題,将冬奧與科技深度融合,将冬奧與自然貼近,将冬奧與曆史緊密聯系,必将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在所有12個競賽場館中,北京賽區包括了國家速滑館、國家遊泳中心、國家體育館、五棵松體育館、首都體育館和首鋼滑雪大跳台,将承擔冬奧會全部冰上項目和單闆滑雪、自由式滑雪的大跳台項目比賽。延慶賽區則包括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張家口賽區包括冬季兩項中心、國家越野滑雪場、國家跳台滑雪場和雲頂滑雪公園。

冬奧場館:與自然融合,與曆史貼近丨冬奧特刊

國家速滑館國家速滑館:獨一無二的冰絲帶

北京冬奧會比賽場館各具特色,在代表着速度與激情的國家速滑館,大到建築設計、場館建設,小到冰面制冷、場館除濕,都彰顯着中國智慧與冬奧會的深度融合。

國家速滑館又名“冰絲帶”,是冬奧會北京主賽區唯一建立的冰上競賽場館,這裡擁有亞洲最大的全冰面設計,面積達到1.2萬平方米,可接待超過2000人同時開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樣滑冰、冰壺等所有冰上運動。據悉,“冰絲帶”的設計理念來自一個冰和速度結合的創意,22條絲帶就像運動員滑過的痕迹,象征速度和激情。

在建築結構上,“冰絲帶”采用世界跨度最大的單層雙向正交馬鞍形索網屋面,就像一個巨大的呈馬鞍狀的羽毛球拍“繃”在了場館的上方。采用這種結構設計,國家速滑館的用鋼量僅為傳統屋面的四分之一,無論是建造技術還是建設速度,均展現了中國目前建築行業的最高水準。

去年1月,在距離冬奧會開幕還有一周年之際,國家速滑館首次順利實施制冰,成功制出速度滑冰賽道;4月,國家速滑館首次舉辦速度滑冰比賽,大大小小的科技元素,讓這座高科技場館立即驚豔了世界。

冬奧場館:與自然融合,與曆史貼近丨冬奧特刊

國家速滑館

“冰絲帶”的冰面是全球首個采用二氧化碳直接蒸發制冷冰面的冬奧速度滑冰場館。這将是冬奧史上首次大規模應用該項技術,在以0.001秒計時的高水準競技中,這些因素尤為關鍵。國家速滑館制冰工程設計負責人馬進介紹,采用二氧化碳制冷,冰面溫差可控制在0.5度以内,不僅效能可以提升20%以上,制冷也更加均勻,溫度最均衡,不會出現冰面硬度不均勻的情況。在制冷的同時,場館同時可以對所排出的廢熱進行回收,用作場館的除濕、修冰及生活熱水的加熱。

“冰絲帶”通過智慧管理,使得館内氣溫分層,既實作了冰面一個溫度——確定冰面标準穩定,也保證了運動員比賽空間一個溫度——保證運動員體溫體感,有利于創造最佳運動成績。同時,觀衆席也有一個不同于冰面和比賽空間的溫度,約16℃,營造舒适的觀賽環境。

冬奧場館:與自然融合,與曆史貼近丨冬奧特刊

五棵松體育館五棵松體育館:籃轉冰的冰球賽場

籃球曾是五棵松體育館的主角,随着北京冬奧會來臨,這裡将變身為扣人心弦的冰球比賽場地。

2020年4月,五棵松競賽場館開始進行改造。經過8個月的努力,通過對場館制冰和除濕系統的更新,場館可以實作在六個小時内,完成冰球、籃球兩種比賽場館智能轉換,并且能夠為觀衆帶來更加可視化的賽場競技,與“水立方”的“水冰轉換”有異曲同工之妙。

為提升冬奧會的能源使用效率,五棵松體育館采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系統,主要通過冷熱聯供一體化的設計,對制冷、餘熱進行雙向回收和循環利用。并且将冰面溫差控制在0.5攝氏度以内,最大限度降低碳排量。在衆多的新技術使用中,6小時冰籃轉換技術是這座場館最大的改造亮點,它可以讓場館根據比賽需求切換兩種尺寸的冰場。

與此同時,場館上方安裝了18台專業投影儀,能夠把各種形式的内容以三維方式呈現在冰面上,并與場内88台光束燈、84台切割燈和熒光棒互相作用,讓觀衆親身體驗人、聲、光、眼共情式的觀賽環境,領悟科技冬奧、智慧冬奧的美感。場館建立了電動伸縮看台系統,可根據賽事需求調整看台距離;在照明系統方面,各項名額達到超高清轉播水準,大大提升了觀衆的觀賽體驗。

雖然五棵松體育館能夠舉辦冰球、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三個項目的比賽,但為了提升觀衆觀賽體驗,北京冬奧會上,它僅作為冰球的比賽場館,這裡将承擔女子冰球和男子冰球的部分比賽。

冬奧場館:與自然融合,與曆史貼近丨冬奧特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