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大首席圈點2022年關鍵詞

作者:經濟觀察報
八大首席圈點2022年關鍵詞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要關注全球金融風險

2022年,疫情有望得到緩解,盡管當下全球的确診病例數量還在往上走,但由于變異病毒奧密克戎的緻死率比較低,希望今年全球能擺脫疫情的陰霾。但是,随着美聯儲加息步伐的逼近,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市場泡沫會否被刺破呢?人們總是也在風險四伏的時候擔心發生危機,在形勢變好的時候得意忘形。是以,大量案例證明,一緻預期往往是錯的。美股在經曆了12年的牛市之後,會否出現大逆轉呢?在低利率環境下,美股龍頭公司加杠杆和發債回購股份對EPS和股價産生了重要推動作用。标普500中市值最大的60家公司過去10年回購股份的平均比例在30%左右,而由職業經理人掌管的公司平均回購比例接近四成。一旦美聯儲持續加息,甚至縮表,則美股上漲的部分邏輯将不再成立,這是今年或被忽視的問題。另一個被忽視的風險則是美國總統的中期選舉,如果拜登敗選,則美國經濟将充滿變數。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人民币或小幅貶值

目前經濟面臨三大下行壓力:一是房地産行業還在惡化,累及地方财政;二是出口增長下行,2021年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動力将消失。三是疫情帶來的經濟成本會逐漸上升。疫情和美國貨币政策收緊也帶來較大的不确定性。寬松政策已逐漸鋪開,但空間有限,央行有望再次降準,但降息空間很小。央行或加大購彙力度,釋放基礎貨币進而降低市場利率,補充外匯存底,并以此抑制人民币升值來穩定出口。加上中美利差縮窄,人民币可能會小幅貶值。實際财政赤字和地方專項債融資或都上調,基建和保障房投資必會反彈,但因政府賣地收入劇減,不能對此過度樂觀。房地産調控政策會有進一步調整,中央或會通過調整土地供應和增加熱點城市住房供給等方式來引導行業軟着陸,但不可能會有大幅刺激政策。GDP增速有望在一季度見底,二季度中後期反彈,下半年回到5%以上。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基建投資将有較大起色

2022年基建投資有望發力,将拉動固定資産投資平穩增長。政策強調要保證财政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适度超前開展基建投資。2021年四季度地方政府專項債按計劃發行完畢,但其大部分可能會于2022年初才加以使用。2021年年底前财政部已提前下達了新增專項債務限額1.46萬億元。政策已對專項債形成實物工作量的推進有明确的進度把控,要求節奏适度靠前。按照财政政策與貨币政策相協調的要求,在2021年兩次降準的推動下,2022年信貸投放力度将加大。優質項目将逐漸增加,“兩新一重”和“共同富裕”相關概念投資将成為重要支撐。政策強調更加注重有效投資,新基建和民生投資将成為重要投資領域。2021年11月基建投資累計增速已降至0.5%,異常的持續疲弱似乎表明相關資源投入已明顯放緩步伐。在政策強力推動和财政金融資源有效投入的支撐下,2022年基建投資會有較大起色。

招商證券研發中心董事總經理謝亞軒:警惕外部風險傳導

2022年,比較大的風險是來自外部。美國最新的CPI增速是1982年40年以來的最高值且還将繼續沖高。對如此不尋常的通脹走勢,我認為是存在三個“不足夠”的:一是,僅僅以疫情帶來的總供給沖擊來解釋,從原因分析的角度是“不足夠”的;二是,盡管開年美國10年國債的收益率出現大幅上升,但也僅僅升至1.8%的水準。如果參考曆史來看,如此高通脹所伴随的長債利率水準不會如此之低。可以說,目前債券市場對于通脹超預期的交易是“不足夠”的;三是,抗通脹會帶來市場利率的上升和經濟下行,我們還沒有遇到過僅僅是在供給沖擊和基數效應減弱後通脹自動下行的情形。換言之,社會公衆對于為對抗通脹而帶來的經濟負面沖擊的心理準備是“不足夠”的。而以上三個“不足夠”,可能通過國際貿易、國際資本流動、資産價格波動和人民币匯率等多個管道對中國宏觀經濟基本面産生沖擊。

京東數字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全球經濟呈現四大趨勢

展望2022,國内來看,一方面,疫情過後大陸呈現出口景氣度較高、高技術投資高增、數字化轉型加快、綠色投資作用凸顯四大結構性亮點,這将對經濟形成重要支撐;另一方面,房地産大幅下行,消費複蘇乏力、中下遊企業經營承壓、青年失業擡升等四重挑戰仍将延續。預計全年經濟前低後高,全年增速5%左右。政策層面,财政政策空間較大,建議适度前置,對沖一二季經濟下行壓力,貨币政策在美聯儲加息前降息可期。海外來看,在疫情和現代貨币理論政策實踐影響下,2022年全球經濟發展将呈現全球供應鍊持續緊張、需求支撐減弱、通脹高位運作和美歐貨币政策加速轉向四大趨勢。總體來看,供需缺口短期仍難消除,但修複态勢不改,明年美國GDP增速存在超過5%的可能。

彙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聚焦五大主題

彙豐預計,2022年中國GDP增速或将達到5.6%左右。具體來說,我們對今年的經濟和政策展望有以下五大主題。首先,積極的财政政策将成為支援經濟增長的主要助力。預計2022年官方财政赤字率将維持3.2%不變,但廣義赤字率或将提升至少一個百分點至約7.3%。其次,中高端制造業投資将加速增長。近年來,中國中高端制造業生産和投資的增速已經高于其他行業,預計這一趨勢将持續下去。第三,擴大綠色投資。具體措施或将包括:建造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建造智能電網、提升工業部門的能源利用效率等。這些不僅有利于經濟的綠色轉型,還可拉動投資增長。第四,預計房地産投資或将于2022年一季度觸底,後續回升将緩慢而溫和,全年房地産投資或将回落至2%左右的溫和增速。第五,核心通脹率料仍偏低。由于疫情影響,負産出缺口有所擴大,這有可能為通脹帶來下行壓力。預計2022年CPI,特别是核心CPI,大機率将保持在1.5%以下的水準。

渣打銀行大中華區及北亞首席經濟學家丁爽:中國經濟回歸趨勢增長

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政府提出今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實施逆周期調節,這預示着在去年宏觀和監管政策都大幅收緊之後,今年的政策會有所松動,以守住增長的底線。同時,中國仍緻力于推動科技自主創新、加速脫碳程序和促進共同富裕,這些中長期目标意味着政府會避免過度刺激經濟,防止結構性問題固化。

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長5.3%,處在潛在增長區間之内。今年廣義預算赤字率可能會高于去年的實際執行數,這将有助于進一步減費降稅,并保持基建投資的力度。由于降準空間有限,預計央行更傾向使用再貸款等定向支援工具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将社融增速保持在10-11%的水準,高于名義GDP增速。監管政策推出的密度和強度也有望調整,避免政策疊加産生體系性風險。

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全球經濟增幅或達4.9%

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可能達到4.9%,一方面反映主要經濟體繼續面臨供應鍊的壓力,而新興與發展中經濟體仍在持續面對疫情的困擾,變種病毒持續發展,全球疫情短期内難以未解決,全球經濟和跨境流動無法回複正常。另一方面,全球經濟宏觀政策風險可能加劇。由于美國經濟保持強勁的增長,推動勞動力市場趨向充分就業,通脹壓力上升到了近三十年的高點,兩者結合将促使聯儲局加快縮表。縮減購債意味聯儲局的資産負債表規模方向不變,而出現斜率變化,流動性還将在一段時間内保持擴大張方向,縮表完成後便進入聯邦基金利率加息周期。近期美債短期收益率已對加息預期做出反應,長端收益率與美債10年及2年期收益率差距收窄。

(本版文章由歐陽曉紅、梁冀、老盈盈、汪青組織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