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正月初一舞牛燈 期盼美好迎新春|“虎虎生封”過新年

封面新聞記者 黃曉慶

“正月初一天,牛燈來朝賀。先朝他家是英雄,後朝你家祝你生意興隆。”“初一耍燈是真資格,今天來朝賀大少爺,自從把我牛燈接過後,一切好事是志在必得。”

在衆多新春民俗中,始創于清朝中期,起源于四川内江威遠縣越溪鎮倆母山下的越溪牛燈舞,是一種獨具地方特色的原生态民間舞蹈,具有濃郁的巴蜀鄉土氣息。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舞牛者通常會走街串巷,在鑼鼓配樂的節奏下,仿照牛的動作鬧新春。

正月初一舞牛燈 期盼美好迎新春|“虎虎生封”過新年

演出照(資料圖)

春節民俗 走街串巷舞牛燈 “四言八句”送祝福

春節前,記者來到了位于威遠縣越溪鎮吉祥村的牛燈民俗陳列館,館内陳列有演出道具、圖檔等,門口展櫃裡鎖住的牛頭道具,據說有上百年的曆史。這也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吳雙林的家。“嶽父前不久帶走了一批道具出去練習,不然還更多。”吳雙林的女婿,縣級非遺傳承人曹根精說。

牛燈舞以放牧、農耕為題材,仿照牛的各種動作加以提煉,冠以唱山歌、吹笛、下棋、說好話、耕地、勸架、戲牛、牛打架、吃草、滾澡等動作,配上自編的不同風格鑼鼓打擊樂,以生動活潑的動作展現放牛娃的聰明、滑稽,牛的憨厚。

曹根精說,牛燈舞是一種适用于全年的民間文化形式,每一種節慶表演都代表不同的意義。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春節期間有人批着牛頭牛衣,走街串巷,朝賀新春。走到不同的主人家中,表演不同的動作,比如鬥牛,寓意牛氣沖天;牛打滾,寓意财源滾滾。

舞牛者還會說不同的吉祥話,稱之為“四言八句”。朝賀商戶時說:“财門打開是好事要來,迎接牛燈是要發大财。”朝賀觀衆時說:“我向大家問聲好,祝願大家新年都把大錢找。”

正月初一舞牛燈 期盼美好迎新春|“虎虎生封”過新年

傳承非遺 增加表演形式 登上各大活動舞台

曹根精師從嶽父,從六七歲時便開始學習。那時周邊鄰居小夥伴都去學,他一開始也是跟風的心态,如今,和他一批的學員還在堅持表演的隻有兩三個。小時候先從基本功練起,雜耍、打樂器都要嘗試。稍微大一點之後,學習牽牛、舞牛、唱山歌。

随着人們對文化需求的提高,牛燈舞的表演形式也在不斷優化,在單牛表演的基礎上,增加了雙牛表演、群牛表演、牛燈和獅燈共同表演等多種形式。從田間地頭和大街小巷登上了各大藝術節、文化類活動的表演舞台,還曾榮膺首屆“中國農民藝術節”最高榮譽獎——“精粹獎”。

2021年恰逢是牛年,春節時團隊受邀到洛帶古鎮表演了5天,大受遊客歡迎。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為了錢,更多的是文化的傳承。”曹根精說,團隊原本有40多人,但是固定的隻有幾個人,大家都不是以此為生,大多在外務工,有活動時請回來排練演出。

每次演出,團隊還要根據主辦方的宣傳主題創作或者修改劇本,或反映春耕,或展示豐收,表演形式也會相應調整。2021年,好幾個活動邀請曹根精都拒絕了,主要擔心排練之後,活動因疫情臨時取消,白費功夫。

同樣,擔心人群聚集不利于疫情防控,2022年春節,曹根精也沒有組織隊伍到鎮上表演。隻在陳列館進行小型演出,并在網上進行線上直播,延續傳統。

對于牛燈舞的未來,團隊也有清晰的發展思路。積極申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加強人才培養,走出去提高牛燈舞的知名度。

越溪鎮黨委、政府也計劃在發展鄉村旅遊的同時,發揮牛燈舞的藝術魅力,實作文旅融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