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個春節,“雲拜年”讓兩岸“心更近”

作者:AM585東南廣播

“大陸很多地方有台灣年菜賣,我買了不少,有姜母鴨、羊肉爐、大腸面線等等。”台灣青年演員魏晖倪因為工作留在北京過年,除了為自己備好“一解舌尖上鄉愁”的年夜飯,更與島内家人早早約好“雲上”圍爐、拜年。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兩岸中國人齊表思念、共話團圓、互緻祝福的暖心時刻。其中,拜年是件頗具儀式感的事情,蘊含着傳承久遠的美德和濃濃人情味。兩岸親友曾經通過書信、電報、電話問候新春,而今借助網際網路科技突破實體時空局限,得以“同框”拜年,新媒體平台更凝聚起廣大兩岸同胞接力傳情,上演着一場穿越海峽的“新春嘉年華”。

随着越來越多台胞來大陸創業就業,因工作等原因春節“留守”大陸已不是新鮮事,在目前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勢下,這一情況更為普遍。在魏晖倪看來,“見屏如面”,亦是團圓。

更值得注意的是,春節臨近的這段時間,兩岸民間人士持續在網絡社交平台上,以視訊方式互相拜年,如股股暖流彙聚成溫暖海峽的熱潮。視訊互動中,有像方漢奇和李瞻般交往七十載的兩岸摯友,有像俞玖林和白先勇般共同緻力傳承中華文化的兩岸“忘年交”,還有一道在大陸打拼的兩岸青年和台灣演藝界人士……

“我和白老師因排練青春版《牡丹亭》結緣,相識已20年。之前每年到香港、台灣或海外演出,總能和白老師見幾次。受疫情影響,很久沒見,特别牽挂。”大陸昆曲名角俞玖林說,這次通過視訊向白老師拜年,很開心。“也想請他放心,對于昆曲傳承和發揚,我們會堅持下去!”

俞玖林拜年視訊發出不久,白先勇先生便錄制視訊予以回複,并勉勵年輕昆曲演員虎年繼續努力,讓昆曲這一中華文化瑰寶在舞台上不斷綻放光芒。

“感謝白老對傳承傳統文化作出的貢獻,祝身體健康,虎年大吉!”

“希望兩岸和平發展、融合發展,交流越來越好,兩岸一家親!”

“疫情面前,願寒冬不寒,溫暖依舊。海峽兩岸,你我皆平安!”

 ……

你來我往間,“穿越海峽的新春祝福”連日持續登上微網誌熱搜榜,成為大陸各社交平台上火爆的互動話題,截至1月30日,在微網誌上引發閱讀量已破3700萬。有網友留言表示,穿越海峽,兩岸從來是一家。血脈相通的愛,會越山海而至。

“我很關注這個微網誌話題,尤其看了方漢奇和李瞻兩位新聞學泰鬥互緻祝福的視訊,非常感動。兩位大家在學術研究領域成績斐然,又在彼此人生中互相成就,展現了兩岸深厚的情誼。”作為兩岸婚姻“愛的結晶”,在湖北武漢求學的台灣女孩孫韻涵對“兩岸一家親”體悟深切,也對這場“雲上大團圓”深有感觸。

“春節來臨,最想告訴在台灣的爺爺奶奶,我在大陸一切都好,你們要多多注意身體,我的心一直和你們在一起。”孫韻涵說,除夕夜肯定會和在台灣的家人視訊通話,“雲拜年”讓兩岸“心更近”。

錄制拜年視訊、合唱閩南歌曲、“雲端”廚藝大比拼、隔海互贈年禮……即使相隔一灣海峽,隻要彼此情感相系,天涯便是咫尺。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華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台生焦子芸與在島内讀書的好友賈恬已兩年未見。“我很想念她,收到她從網上發來穿着護士服的照片,很替她高興。”二人高中就約定要努力成為“最強醫療組合”,賈恬現在已開始在台灣長庚醫院實習,子芸也将到廈門長庚醫院實習。

“我們在海峽的兩岸,一起向共同的目标邁進。”焦子芸說,她和賈恬今年春節雖然仍無法相見,但通過網絡鼓勵彼此今年要繼續加油。

一聲聲問候,訴說萬千思念。一句句祝福,傳遞美好期盼。

“希望疫情霧霾快快散去,賈恬能來大陸,我要帶她漫步美麗的華僑大學,品嘗鯉城泉州、鹭島廈門的美食,一圓我們兩年前參觀彼此校園的心願。”說到這,焦子芸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