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富樂好運長 賞珍迎春吉福來

半兩,高古貨币之一,從戰國中晚期秦國始鑄直至西漢早期,鑄期行用長約三百餘年,僅次于五铢錢。由于鑄期長,故其形制大小不等,書意版式更是林林總總,難以盡數。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直至今天,任何泉譜皆難錄齊所有,即可見一斑。
稍有泉識者,皆清楚在“半兩”錢的體系中,除了正用品外,還有一些在“半兩”二字面上再加鑄其它文字或者吉語的泉品,皆非普通常見,這些加鑄文字的半兩,曆來泉家定性不一,有泉譜将其錄入行用錢正譜,有的言其為高古厭勝錢乃至瘗錢等,不一而足。然而不管如何,因其年齡輩分頗高,遺存稀薄,對其性質無論何種定性,皆具有較高甚至很高的收藏價值。
在吉語類半兩錢中,各時期泉譜所載皆如小平錢大小一般,如:宜子、宜子孫、長宜子孫、君宜侯王等等,未曾見載大型或特大型者。盡管如此,脫譜不意味着沒有。就特大型半兩吉語錢來說,曾經有公開報道在甘肅發現一枚,面文“富昌長,樂未央,半兩”錢,徑大至六十餘毫米,批曰“僅見”品,西漢時期所鑄,有實物圖與拓片網展(看官可自行百度,此不引述了)。
從收藏實踐來看,該特大(這裡暫時用“特大”二字,實際上愚所藏還有更大者,此暫不述及)半兩,在收藏實踐和公開展示中也确實可稱“僅僅見到”,可謂獨特而真真的罕少之品,甚為珍貴。
當然,在隻見到一枚的情況下,可稱僅見,然史鑄之泉品,不可能僅鑄一二,自然遺存亦如此,無非看後世何時還有發現,何時才亮相公展而已。這不,無獨有偶,愚在獵泉過程中,就曾獵獲該特大“富昌長,樂未央,半兩”錢一品。時至今日,壬寅虎年來臨,喜迎新春當賞珍。故特将其帳中點選出列,拍其照亮其相(更清晰),遣之于此公展鑒賞,以飨泉好,以賀新年,祝願大家富昌長,樂未央,過好年矣。
首識書相。一眼可識,本品面文“半兩”二字,置于穿口右左,在穿上下分别鑄“富昌長,樂未央”六字,皆篆書書體,平背。首先可見其“半兩”二字書寫十分工整,筆劃纖細,結構穩重,筆劃橫直豎立,具典型的西漢時期半兩(或私鑄半兩)錢風格特征;其次,“富昌長,樂未央”六字書寫規矩,筆劃纖細而端正,清晰可識。整體書相古樸風格,布局協調。藉此,無需再表,品文識書,本品書相其鑄正是非官爐莫屬,其門得開,毫無疑問。
次觀鑄相。輾轉本品,可見其鑄制規整有加,直徑約為64.54毫米,重約93.95克,鑄體厚實,可謂超越正常的特大之型。續可見其面背無廓,斜切輪邊,尺寸面小背大,穿口由面斜入,面大背小,彰顯大型半兩之原鑄工藝特征。其鑄體方正圓矩,平整地章,穿輪皆為幹淨。至此,無需贅述,觀鑄識體,本品優良之鑄相,一眼可識其乃官爐原鑄出品,其門再開,無話可說。
再察鏽相。展目本品,生坑鏽相,然出土于上世紀八十年代陝西坑,表面鏽痂已趨熟相,略見水銀古色,極其自然。可見其鏽痂皮殼緊實裹縛,質色純真,分布自然,真切老鏽堅實不糟,可抗刃擊,僞不可及。毫無疑問,辯鏽識漿,此等鏽相,一派橫秋老氣,耄耋自然之相,昭然一派自然天成,無異無邪,其門洞開,不在話下矣。
如是,一番鑒賞,幾度審視,此枚特大型“富昌長,樂未央,半兩”吉語錢,三相一材,開門見山,毋容絲毫置疑。正如前述,此錢有見網展一品,然未見注明尺寸重量,且品相不如本品優良,此可謂亦今為止,品相最佳者矣。如此這般,再廣為檢索,均不見還有其餘公展,故而本品或可稱其存世之第二枚。由此,更顯珍貴難得,極具收藏價值,毫不虛妄矣。
最後,這種大型吉語半兩,從鑄制水準來看,官爐出品已然沒有問題。而就其形制吉語來說,亦是西漢常用,尤其是“樂未央”三字,這些吉語又主要出現在漢瓦當上,在錢币上則相當罕見,故而更顯珍貴。而其性質,有說厭勝錢,有說鎮庫錢者,然,根據愚之另外所藏更大者來看,這個尺寸似乎還稱不上鎮庫之用,愚見以為其更似宮錢,為宮廷專鑄之品,而非一般厭勝錢。總而言之,餘不多言,本品由于發現遺存至今極罕,是以,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很高的收藏價值,乃為理所當然矣。
原創圖文,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