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就是年味兒清朝時,皇帝的“憶苦飯”,卻演變成了北京城一道著名的美食。現在不少人過年不過年的,還在吃它。這個過程,還是

作者:千年曆史千面遊

@這就是年味兒清朝時,皇帝的“憶苦飯”,卻演變成了北京城一道著名的美食。現在不少人過年不過年的,還在吃它。這個過程,還是很有意思的。

衆所周知,清朝皇帝的先祖,是建州女真。這在當時,這不過就是一個小部落而已。他們人口稀少,生産力自然也強不到哪裡去。好在白山黑水間,有的是飛禽走獸,于是建州女真的先祖們以漁獵為生,過着饑一頓飽一頓的生活。

既然是漁獵生活,平時對肉類的攝取,必然會占據飲食的大部分比重。尤其是出外打獵的獵手,自然更是近水樓台先得月。但是由于缺少食鹽,他們多數時候都是吃淡食,也就是不放鹽或者少放鹽。當然,對他們來說,生存才是第一位的,對食物的味道和口感要求并不高。是以這麼吃,也不覺得難受。

入關之後,清朝皇帝為表示自己不忘本,除了平時練習騎射之外,還保留了先祖的這種飲食方式。每到祭祖之時,他們都會吃“哈耳巴子”,也就是豬的前肘子。宮廷中傳統烹制“哈耳巴子”的方式,十分簡陋,僅僅是用白水去煮,熟了就算完。中間不要說花椒大料、料酒醬油,就是連鹽都不放!他們以吃這種東西,作為自己“不忘本”的表現。用二十年前的話說,“哈耳巴子”就吃清朝皇室的“憶苦飯”!

 然而時過境遷,早就已經被美食喂饞了的皇帝,自己也吃不下這種東西。是以他們每次吃的時候,都會準備各種小料,比如醬油、辣椒、椒鹽,有的時候還有韭菜花。但是,讓人難受的是,皇帝不隻是自己吃,還拉着大臣們一起吃!而且大臣吃的時候,是不給蘸料的。這一點鹹淡味都沒有、卻有很濃肉腥味的肘子,肥肥膩膩的,真是讓人難以下咽。大臣們不愛吃,卻又不敢不吃,于是就想了不少辦法。比如說随身帶一種用鹽蘸過的江米紙,吃肉的時候用它夾着吃,這樣能稍微能有些鹹味,比較好吃一點。

每年吃“哈耳巴子”時,就是臣子的一次噩夢。除了紀曉岚這種好吃肥肉的人之外,剩下的人都把吃肉當做了上刑。這種情況,直到道光年間才有所改善。

後來,宮廷中吃肥肉的方式,逐漸流入民間。老百姓活得就是一個舒服,誰會和百十年前的獵人一樣吃肉?經過逐漸的實踐,他們逐漸找到了吃肥肉的最佳搭配:砂鍋、酸菜和粉條。于是,北京的名菜“砂鍋白肉”誕生了。

這道菜的做法,既簡單又講究:先将五花肉煮到9成熟,然後切成1毫米厚的薄片。取一砂鍋,用酸菜絲墊底,加煮肉的原湯焖煮10分鐘。然後将粉條和五花肉碼在酸菜上,加蓋再焖10分鐘。之後再加上醬油、鹽等調味料,就可以上桌了。吃的時候,用麻醬小料蘸着吃,味道更加香甜。

很多朋友調不好蘸料,吃的時候難免影響口感。其實砂鍋白肉的蘸料完全可以選擇普通的火鍋蘸料。我在底下分享了一款價廉物美的,希望對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幫助。

清朝皇帝的“憶苦飯”,居然能演變成為一道享有盛譽的名菜,讓人不能不驚歎老百姓的智慧。那麼尊敬的讀者,您還知道有哪些名菜有類似的經曆呢?

【專屬】草原紅太陽火鍋蘸料120g*6 老北京醬料芝麻醬小包

@這就是年味兒清朝時,皇帝的“憶苦飯”,卻演變成了北京城一道著名的美食。現在不少人過年不過年的,還在吃它。這個過程,還是
@這就是年味兒清朝時,皇帝的“憶苦飯”,卻演變成了北京城一道著名的美食。現在不少人過年不過年的,還在吃它。這個過程,還是
@這就是年味兒清朝時,皇帝的“憶苦飯”,卻演變成了北京城一道著名的美食。現在不少人過年不過年的,還在吃它。這個過程,還是
@這就是年味兒清朝時,皇帝的“憶苦飯”,卻演變成了北京城一道著名的美食。現在不少人過年不過年的,還在吃它。這個過程,還是
@這就是年味兒清朝時,皇帝的“憶苦飯”,卻演變成了北京城一道著名的美食。現在不少人過年不過年的,還在吃它。這個過程,還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