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1991年全球發生了一件大事,那便是蘇聯解體,美蘇冷戰也是以結束。蘇聯的解體令世界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軍事強國烏克蘭也突然異軍突起,成為各國焦點。

事實上,在蘇聯解體之前,烏克蘭境内的軍事力量其實是屬于蘇聯的一部分,因處于蘇聯與北約對抗的前沿,蘇聯在烏克蘭境内部署了大量的軍事裝備。而随着蘇聯的解體,雖然俄羅斯繼承了其強大的軍事力量,但因烏克蘭境内遺留了大量的武器裝備,便自然而然的通過“分家”的方式歸烏克蘭所有。
是以,一個小小的烏克蘭突然擁有了上千架戰機和上萬輛坦克裝甲車,還坐擁規模放大的核武器,其中包括176枚射洲際彈道飛彈和1500顆核彈頭。烏克蘭一躍成為全球第三核強國。
若這些核武器放在美俄境内,可謂是一筆意外之财,但對于烏克蘭來說,卻一下子成為燙手的山芋,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要知道,擁有核武器本身對别國就是一種巨大的威脅,各國自然會對烏克蘭加以重視。其次,讓一個人口、經濟和内部環境都不是很強大的小國,擁有大批核武器,其保養維護等後續工作和壓力,也不是烏克蘭能承受的來的。
顯然,烏克蘭并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來應付這龐大的核武庫,為了保證自身的安全,烏克蘭立馬公開宣布,要做無核國家,要将現有的核武器全部銷毀。這樣的結果自然是美俄兩國希望看到的,1994年三國簽署協定,美俄向烏克蘭提供銷毀核武器的資金和技術幫助,烏克蘭随後加入《核不擴散條約》。
後來,中國也宣布,保證不對烏克蘭使用核武器,若烏克蘭受到核武器威脅時,中國将為其提供核保護。當然,這并非是在搞什麼保護傘行為,這種承諾有利于烏克蘭盡快銷毀核武器,防止出現核擴散等極端現象,也可保證烏克蘭不會遭受無端侵害。
如今,已經過去26年了,2013年時,大陸再次重申為烏克蘭提供核保護,這就說明了一直到現在,這個承諾依舊算數,大陸将在以後持續為烏克蘭提供核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