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習國小數學課程标準心得體會-學習心得體會

學習國小數學課程标準心得體會-學習心得體會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将其記錄下來,進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習國小數學課程标準心得體會-學習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學習國小數學課程标準心得體會-學習心得體會1

  這段時間再次學習《國小數學新課程标準》,收獲很大,感觸很多,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進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下面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教師必須要對教材重新認識,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

  生活即數學。《數學課程标準》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強調了大衆數學學習的内容的應用價值——能适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是以,我們的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系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麼樣的數學内容,就教學什麼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人們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成為數學教學的目标與追求。如過去我們數學内容中計算有些難,而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電腦、計算機的全面普及,計算難度有所降低,更注重計算的必要性和算理。改變了課程過去“繁、難、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了課程内容與數學學習生活以及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二、教師必須改變過去的教學模式

  以往的教學,教師往往照本宣科。課堂往往成為教師唱獨角戲的舞台,不管學生有無興趣,仍按陳舊的教學手段、思想強求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教師往往是課堂的核心、組織者,學生必須跟着教師的腳步走。而新課程明确指出,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指導者轉變為組織者、參與者和合作夥伴。教學結構也發生相應變化。應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由被動學變為我要學、我想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發現問題,歸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規律。總之,要在一堂課中讓學生體驗整個數學過程,實作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标。

  三、教師必須改變舊的評價體系

  以往的應試教育注重的是學生學業成績的好壞,以考試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手段,新的評價體系不僅包括對學生的評價,而且還提出了對教師和學校的評價,不以學期和學年的一次性考試來評定學生,強調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展情況的評價,強調對學生能力與自信心的建立,參與活動的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精神進行評價。

  總之,新教材新理念,為我們教師提供了更寬廣的舞台,也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學習國小數學課程标準心得體會-學習心得體會2

  通過對新課程标準的學習,我對新課程标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新教材的編排意圖有了全新的認識,新課程突出數學學習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真正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下面我就談一下我的學習感受:

  一、新課程标準對數學的意義及課程性質的确定,更展現時代要求。

  修訂後數學意義表述為:“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與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息息相關,随着現代資訊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學更加廣泛應用于社會生産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數學作為對于客觀現象抽象概括而逐漸形成的科學語言與工具,不僅是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的基礎,而且在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中發揮着越來越大的作用。

  二、重述基本理念,更加突出“以人為本,多元發展”。

  新課程标準将原來的課程标準實驗稿的6條基本理念:

  1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展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作: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2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夠幫助人們處理資料、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數學為其他科學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術發展的基礎;數學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等方面有着獨特的作用;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3學生的數學學習内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内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内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4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準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

  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如教學《連加、連減》一課。學生利用教材提供的學習材料讓學生自己說情景,自己說想法,自己提問題。學生不再是被動的學,而是主動的學,創造性的學。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内在的動力,有利于學生潛能的開發,有利于知識的掌握。

  5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曆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标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準,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态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6現代資訊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标、内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産生了重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資訊技術,特别要充分考慮電腦、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内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資訊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緻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其中将關于數學學習和數學教學兩條合并成一條,變成5條基本理念,關于數學課程與教學的總體要求表述為:“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更展現以人為本,多元發展的理念。

  三、“雙基”變“四基”目标,目标要求更具體,更重視學生的思維訓練和活動體驗。

  課程目标的總體設計仍然保持總體目标和學段目标的結構。注重過程性目标和結果性目标相結合,具體分為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态度4個方面。在課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使學生“獲得适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這樣的變化使我們教師就要在教學活動中更加注重設計各種豐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曆知識形成的過程,形成基本的活動經驗,并在各種豐富的活動中不斷拓展思維,形成基本的數學思想,對學生的目标要求更加具體且要求也更高了。

  四、10個核心概念的梳理,更重視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及模型思想的建構。

  新課程标準把課程内容分為4個部分: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機率、綜合與實踐。又提出了與内容有關的10個核心概念:數感、符号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覺、資料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并且對每一個核心概念都給出了較為明确的解釋。這樣的核心概念的梳理,更加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及模型思想的滲透,特别是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應用意識及能力,很多孩子在以前隻會就題解題不會思考問題,也不會将知識進行遷移和舉一反三,這樣明确的梳理出具體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就更加清晰該注重學生哪些方面的培養及訓練了。沒有什麼比親手摸一摸,親眼看一看,更能真切地獲得感覺了。《課标》中指出:“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教學課程,課堂與生活要緊密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學習真正實作個性張揚的有效途徑。如在學習《自選商場》和教學《分類》課前,要求學生在媽媽的陪同下去超市走走,看看超市中商品标簽的式樣、内容、排列;在教學《圖形的認識》中可讓學生摸摸、玩玩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通過觸摸,直接體驗物體的形狀及其特征。

  通過學習20xx年版的《國小數學新課程标準》更加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舊的不能順應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學生,鑽研教材教法,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教研水準,隻有這樣才能适應國小數學現代教學的需要。

【學習國小數學課程标準心得體會-學習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學習國小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3篇-學習心得體會12-20

學習英語課程标準心得體會11-08

國小數學教育訓練學習心得體會(通用8篇)12-20

國小數學教育訓練學習的心得體會(通用11篇)12-20

工程數學實驗學習心得體會12-13

數學學習心得體會大全12-20

講座學習心得體會-學習心得體會12-20

杭州學習心得體會-學習心得體會12-20

公司學習心得體會-學習心得體會12-20

matlab學習心得體會-學習心得體會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