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年今天,他們為誰而戰?

作者:中國軍号

來源:鈞正平工作室·中國軍号

01

1951年2月5日,以血肉之軀同美軍在漢江南岸相搏的志願軍戰士們已經顧不得這一天對他們來說有着怎樣的特殊含義。

直到第二天陣地上破天荒地出現了肉、木炭、糖果以及來自祖國的慰問品,戰士們才回憶起昨天的除夕,他們啃着凍成“冰疙瘩”的洋芋,打退了敵人一輪又一輪猛烈的進攻。

那年今天,他們為誰而戰?

年輕的戰士們顧不上今夕何夕了。疲憊不堪的志願軍戰士們陷入近乎彈盡糧絕的窘境,頭頂的美軍飛機發起了無休止的轟炸。彭德懷對時局有着清醒的認識:“不到三個月,連續經過三次大的戰役,又值冬季,且全無空軍掩護,也未曾休息一天,戰鬥和非戰鬥減員已接近部隊的半數……”而此時“聯合國軍”的地面進攻兵力已達二十餘萬,海空兵力十餘萬,千餘架美軍各型飛機組成大大小小的轟炸機群黑壓壓地向志願軍陣地撲過來。

為了扭轉戰場上的被動局面,趁着中國傳統新年之際,美軍也開始了一系列心理攻勢。在阻擊陣地前,他們架起巨型喇叭,找來特務向堅守陣地的戰士們喊話:“共軍士兵們,你們今天過年啦!可你們待在山上多苦!吃不上飯,喝不上水,腳凍腫了還要截肢,你們為啥啊?你們已經讓人給賣了!你們打不赢‘聯合國軍’的。投降吧!這邊有過橋米線、有宣威火腿……”

美軍飛機在志願軍的陣地上撒下不少宣傳單。其中一份如此畫着:一家幾口圍坐餐桌前,戴着軍帽的志願軍戰士成為了一具骷髅形狀,并配文“你的座位将空着無人”。有的宣傳單上面寫着:“新年在望,可是你的老婆在家還不起賬,你很可能死在外國的戰場上。”

那年今天,他們為誰而戰?

阖家團圓的日子,這樣的畫面和文字很難不讓跋涉千裡的志願軍将士們想念與親人們團聚的時刻,但這絲毫沒有動搖他們與“聯合國軍”戰鬥的決心和意志。

志願軍戰士們緊緊攥着分到的幾塊包裝紙上寫有“中國”的糖果舍不得吃,想着等把敵人打敗了,再好好品嘗。可直到他們中的許多人永遠倒在北韓半島堅硬的凍土上,那幾塊糖果依然揣在志願軍戰士們貼近胸膛的口袋裡。

那一年春節,成了不少志願軍将士們離開祖國過的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春節。

02

天上,無數戰機在陣地上空扔下成千上萬噸的高爆彈、燃燒彈、照明彈;地面,幾千根各類炮管日夜不停地噴射着裝滿烈性炸藥的彈丸。美軍的宣傳畫報裡曾充滿着傲慢的嘲諷:人的身軀能将河流堵塞嗎?但當曆時87天的第四次戰役結束時,“聯合國軍”不得不接受平均每天死傷近千人才前進1.3公裡的難堪現實。

那年今天,他們為誰而戰?

美軍司令李奇微回憶起這支沒有制空權,且依靠劣勢裝備作戰的軍隊心有餘悸:“要不是我們擁有強大的火力,經常得到近距離空中支援,并且牢牢地控制着海域,中國人可能已經把我們壓垮了。”

被志願軍打垮的美二十五師流露着敬畏:“打到後來,美軍對中國士兵的生命力之強甚至不敢置信。他們實在想不明白汽油彈燒過、炮彈犁過的中國軍隊陣地上怎麼還有人在抵抗。”

一支什麼樣的軍隊能壓垮“聯合國軍”強大工業和軍事力量搭建起來的“鋼筋鐵骨”?《秦基偉回憶錄》中寫道:“我們這支軍隊是什麼樣的群體啊?烈火燒身而紋絲不動直至犧牲的有,以胸膛堵槍眼的有,抱着爆破筒與敵同歸于盡的有,用身體給戰友當槍架的有,用身體當電話線的有,把生的希望無私地讓給戰友、把死的威脅坦然留給自己的也有。所有這些,灼痛了西方人的事業:對于中國人,他們應該重新認識了,必須刮目相看了!”

03

回到1951年那個春節,那是新中國成立的第三個年頭。那時在很多中國人心裡,“老婆孩子熱炕頭”便是頂好的幸福,落葉歸根、魂歸故裡被普遍認為是中國人死去的最好歸宿。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選擇走出國門、前赴後繼、死不旋踵?

是尊嚴嗎?

一位日本京都大學的教授說:1949年,你們的毛主席講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我們身邊的日本人一個相信的都沒有!看看你們近代的曆史,難道是他說一句話就能站起來的嗎?後來你們出兵北韓,還把美國人從北邊壓到南邊去了,我們這才覺得中國跟過去真的不一樣了。

抗美援朝老兵李繼德講:“隻有我一個人,我也得和你拼,隻能前進不能後退。”

是和平嗎?

抗美援朝老兵賈文歧回憶,他在路過平壤時,看到一個北韓老婦,拿着錘子,警告人們美軍的飛機又來轟炸了,他看了特别難過,心中隻有一個念頭:我們的母親,我們的鄉親,我們的同胞再也不能冒着寒風敲着警鐘說日本鬼子來了或者誰來了,來欺負我們了,這種狀況,不能在我們國家再出現了!

抗美援朝老兵淩行正講:“我為誰人來打仗?我為誰人扛起槍?為了爹,為了娘,為了人民解放,人民解放我解放。”

是安全嗎?

志願軍沒有防彈背心,沒有鋼盔……他們所攜帶的數枚制造粗劣的手榴彈,爆炸力不及美軍的一半。糧食是用米和雜糧磨成粉狀而成的,裝在一條長管形布袋裡,必要時可維持十六天。中國軍隊醫療裝置簡陋,萬不能和“聯合國軍”的醫療隊、前線救護站以及完善的後方醫院相比拟……但是,他們永遠是向前作戰的,奮不顧身。

那年今天,他們為誰而戰?

據說,活了整整一百歲的範弗利特,直到晚年還在不停反思:這一仗美軍究竟輸在哪了?他想不到,大炮轟不開的上甘嶺下,志願軍用“東西長安街”命名“三八線”上的地下通道,用“五聖山後連北京”來表達守住上甘嶺就是守住祖國的決心。

抗美援朝老兵王鳳和講:“祖國人民的心和我們遠離祖國在北韓的志願軍的心是連在一起的。”

04

1951年4月11日,距離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結束還有十天。

含着淚走下松骨峰的魏巍将浸滿烈士滾燙鮮血的報告文學《誰是最可愛的人》發表在《人民日報》上:

“我在這裡吃雪,正是為了我們祖國的人民不吃雪。他們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裡,泡上一壺茶,守住個小火爐子,想吃點什麼就做點什麼。”

“我在這裡蹲防空洞,祖國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啊,他們就可以在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啊。他們想騎車子也行,想走路也行,邊遛達邊說話也行。”

“親愛的朋友們,當你坐上早晨第一列電車馳向工廠的時候,當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時候,當你喝完一杯豆漿、提着書包走向學校的時候,當你坐到辦公桌前開始這一天工作的時候,當你往孩子口裡塞蘋果的時候,當你和夫妻一起散步的時候……朋友,你是否意識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

英雄們說:“隻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70餘年後,電車疊代為穿梭的地鐵,犁耙被自動耕犁取代,當大人的手裡端起各類咖啡奶茶小抿一口的時候,當學生打開便捷的電腦開始上課的時候,當你坐到家人團圓的年夜飯桌前,當你向孩子的手裡塞着祝福的紅包,當你和家人共度今宵的時候……朋友,你是否意識到你在幸福之中呢?

基辛格在《論中國》中說:“中國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

1951年2月7日,大年初二,第三十八軍的“鋼鐵營長”曹玉海倒在了寒冷的北韓戰場上。不知他想沒想起在炎熱的武漢街頭挽留他的未婚妻。那時他說:“我不是不需要幸福,我不是天生願意打仗,可是為了和平,為了世界人民的幸福,我就要去打仗了。”在他的遺物裡,戰士們發現了繡有“永結同心”字樣的枕套和未婚妻的書信:“我要等待,等待着你勝利回來。我為你繡了一對枕頭,請帶着它,就像我在你身邊一樣……”

那一年,28歲的志願軍英雄與敵人短兵相接,以沖鋒的姿态倒地……

2021年2月11日,除夕夜,劉麗霞忍不住給兒子肖思遠發了一個“明知收不到”的紅包,她也知道肖思遠錢包中那個好看姑娘,成了兒子帶回家見見卻永遠失約的遺憾。犧牲當天,他還在憧憬未來:“她支援我在部隊長幹,我想娶她,給她做一輩子菜……”

這一年,24歲的戍邊英雄突出重圍後義無反顧地傳回營救戰友,戰鬥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英雄們說:“我們的身後就是祖國,為了祖國人民的和平,我們不能後退一步!”

那年那時,他們為人民而死,為我們赢得歲月靜好。

那年今天,他們為誰而戰?

如今,很多抗美援朝的英雄已離我們遠去,但還有一些仍在我們身邊激勵着我們,就像王清珍、丁朝忠、李化武、王仁山、易祿亨、趙力合、高晉文等。當人們再次回眸那段不平凡的曆史,當人們再次閱讀那些不平凡的人生,英雄們不怕犧牲、功而不傲、奉獻終身的精神點燃了無數人心中的火焰。它将照亮過去,照亮現在,更照亮未來。

在此,我們向所有在戰火中抛頭顱、灑熱血的老英雄們拜年,緻以崇高敬意!向堅守戰位、守護萬家團圓的廣大官兵緻以誠摯問候!

那年今天,他們為誰而戰?

(鈞正平工作室·中國軍号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