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味從哪裡來?首先要“拜拜老祖宗”

百節年為首,過年就要有年味。年味從哪裡來?阿拉上海人有句話,過年首先要“拜拜老祖宗”。

記得我們小時候,物質遠沒有現在這麼豐盛。但每到過年,家裡無論怎樣都會擺上滿滿一桌的葷菜素菜,兄弟姐妹換上新衣就眼巴巴地圍着桌子轉。雖然都盼着早點開吃,但心裡是知道的,沒有拜好祖宗那是不允許上桌的。于是,等菜都上齊了,父母長輩們也都收拾得幹幹淨淨,祭拜儀式便開始了。按照長幼順序,每人都恭恭敬敬地磕頭祭拜;小輩們也挨個上去磕頭,但心裡想的、眼睛瞄的還是桌上的雞和肉。

年味從哪裡來?首先要“拜拜老祖宗”

自己長大後才慢慢懂得了這種祭拜儀式的内涵和意義,它包含着對天地的敬畏和對先人的感念。慎終追遠、飲水思源,這些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是在這些節慶習俗和儀式中一代代地傳承下來。小到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都不能忘記來時路,不能忘了本。

現在每到大年三十,家裡仍然會準備一桌子菜,我和夫人帶着兒子、兒媳一起恭恭敬敬地祭拜天地、祭拜祖先,然後再圍坐一堂紅紅火火地吃團年飯。年味便在一家子忙忙碌碌的籌備中,在恭恭敬敬的祭拜中,在團團圓圓的飯桌上。

除了祭拜,年味還呈現在每家每戶張貼的“福”字裡。

“福”是大陸古老的文字,也是最吉祥、最受歡迎的文字之一。宋代吳自牧的《夢梁錄》中描寫春節的習俗:“士庶家不論大小家,俱灑掃門闾,去塵穢,淨庭戶,換門神,挂鐘馗,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其中“貼春牌”就是把福字寫在紅紙上,貼在大門前。《韓非子》卷六中說:“全壽富貴之謂福。”我們常說的“五福臨門”中的“五福”也在《尚書·洪範》中被提出:“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甯,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

時至今日,稱贊他人日子過得好、生活美滿仍是說“好有福氣”。“福”就是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生命圓滿的祈願。

年味從哪裡來?首先要“拜拜老祖宗”

△上海市政協常委張國恩

目前,全國各地在嚴格防疫的背景下守護着百姓的平安與健康,喜迎農曆虎年。為了表達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我用石鼓文的風格書寫了近2000來副“福”字,配以紅色中國結和菱形外框,裝裱成外方内圓的懸挂式藝術品,贈送給為抗擊疫情和社會經濟恢複奉獻出力的中外人士。同時也是以古老的書法表達中國人民對新年的祝福和對幸福吉祥的祈願。

在新春來臨之際讓我們一起感恩先輩、感恩所有的守護者,一起寫福字、送福字、貼福字吧。願家家戶戶都團團圓圓,福氣滿滿,美意延年!

作者:上海市政協常委 張國恩

編輯:黃喆

稽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