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們的中國年

我們的中國年

在中國的觀念中,“年”是一個可以包容一切的儀式存在,是百姓們心中真正的辭舊迎新,凝聚着人們在特定情感狀态中的追溯和展望。

我們的中國年

“百節年為首”,傳統的農曆新年已有4000多年的曆史,“熬年守歲”“開門爆竹”“桃符門神”“迎财神貼窗花”……這些耳熟能詳的民間習俗和故事背後就是人們觀念思想的折射。

我們的中國年

家家戶戶貼的“福”字,與南京還有着深厚的淵源。據傳,有一年春節前,明太祖朱元璋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馬皇後不想見到這樣的事情,就令全城的人連夜在自家門上貼上一“福”字。如此,一場大禍終于得以免除。從此人們便将福字貼起來,求吉利祝平安。

演進到我們的現代生活中,春節是一抹缤紛、一段旋律、一盤佳肴,是兒時心中不變的“年味兒”,是人們情感、願望的釋放日,是内心永遠的精神家園和重要支柱。新年也好,春節也罷,隻是形式和稱謂的變化,人們對春節的期待沒有改變,對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願望沒有改變。

我們的中國年

春節,是什麼顔色?

春節一定是紅色的,一張張的紅窗花,一個個的大紅包,一盞盞的紅燈籠,和百姓們過得紅火的日子;春節是金色的,點綴了紅色的裝飾,代表着平凡日子裡總有的高光時刻;春節是絢爛的五顔六色,是騰空的煙花、孩子的新衣、團圓的萬家燈火;春節也是白色的,北方的皚皚大雪預示着來年的豐收,更何況,今年的春節将見證冬奧會的舉行,讓我們一起期待這個冰雪世界裡的精彩上演。

我們的中國年
我們的中國年

春節,是什麼聲音?

1986年,蔣大為在春晚上演唱了《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1998年,王菲和那英的《相約98》,一時間傳唱在大街小巷;上一個虎年,2010年的春晚,還是王菲,站在台中央唱起的《傳奇》。無論這個虎年的伊始會以怎樣的旋律開場,《難忘今宵》的旋律一定還是伴着中國年的祝福聲和炮竹聲回蕩。

除了旋律,春節還是家長裡短的唠叨,長輩的叮囑、晚輩的嬉鬧,很可能在一個空間長時間共存,聽久了會煩,離開了又會想念。春節是鄉音的大聚會,無論你是Carrie、Mary還是Tony,中國年裡都是操着家鄉話的年輕人。

我們的中國年
我們的中國年

春節,是什麼味道?

春節是一盤餃子,各種咱們愛吃的,都能包進去,熱氣騰騰的霧霭裡,是滿屋子的笑意和樂呵;春節是一碗湯圓,黏黏糊糊裡是甜甜蜜蜜,腦洞大的還能在湯圓裡藏點花樣,一口下去有别樣的驚喜;春節是一盤臘味,是早早就備好的、醞釀許久的期待;春節是田間地頭的豐收和小康生活的富足,以往春節才能吃上的佳肴,已經成為365天裡的尋常味道。

我們的中國年

一年的奔忙,在我們的中國年裡,都歸于收獲,開啟希冀。“虎之躍也,必伏乃厲。”我們即将迎來農曆壬寅虎年。在中國文化中,虎是百獸之長,是“平安獸”“守護神”,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征。新的一年,讓我們借着虎的吉祥與銳氣,勇往直前,虎虎生威!

編輯:喵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