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寫作指導——學會仿寫

作者:好好老師講作文

《學會仿寫》寫作實踐

滿分作文引領

寫作實踐1

一、 《安塞腰鼓》中運用排比、反複、比喻等修辭手法描寫黃土高原上人們打腰鼓時的場景,形成排山倒海的氣勢。試選擇文中的一個片段,模仿其中的修辭手法,描寫一個場景。200字左右。

【寫作指導】

1.找出所選片段中使用的修辭手法,分析作者是如何使用這些修辭手法的。

2.想想你要描寫一個怎樣的場景,如何使用這些修辭手法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①(運用排比,寫出了21個聾啞舞者精湛的舞技。)(運用排比,贊美了《千手觀音》給人心靈帶來的震撼。)

21個聾啞舞者站成一排,在舞台上盡情揮灑,在殘缺中創造完美,在無聲中激蕩生命。(突出聾啞舞者用殘缺舞動出不平凡,高度贊美他們的身殘志堅,自強不息。)

他們柔情的手臂似千枝輕柔的柳枝,為人間送來了春風。他們甜美的笑容像冬日的陽光,給人們帶來了溫暖。

寫作實踐2

二、在各類描寫中,心理描寫是難度較大的一種,因為它的描寫對象“無影無蹤”。魯迅寫“我”看社戲過程中的心情,莫頓·亨特寫“我”爬下懸崖時的心态,都德寫“我”上課時的心理,方法不一,卻都做到了真實可感。選擇其中之一加以模仿,寫一個心理描寫的片段。200字左右。

1.重讀《社戲》《走一步,再走一步》《最後一課》的相關段落,歸納心理描寫的方法,如綜合運用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等,作為自己仿寫的指導。

2.選擇自己熟悉的寫作素材,最好是親身經曆過的心理曆程。

(以内心獨白設定懸念。)我拖着沉重的步子走到了媽媽跟前。②(“拖着沉重的步子”以動作描寫,表現“我”害怕的心理。)媽媽足足看了我半分鐘。(寫出了“我”的後悔、懊惱。)我靜靜地等待着媽媽的“判決”,她卻出奇地冷靜,放下試卷之後,又慢慢地從寫字台上取出鋼筆,在試卷上工工整整地簽了字。接着什麼也沒說,就做飯去了。一切都那麼平靜,仿佛什麼也沒有發生過一般。(寫出了“我”的内心的不安。)

點評:這是對一名學生拿成績不好的試卷回家後的心理描寫片段。作者用内心獨白的方式将自己那種緊張、害怕、後悔的心理,詳細生動地呈現出來。心理描寫具體細膩,形象可感。

寫作實踐3

三、在衆多表現親情的散文中,《背影》《秋天的懷念》都是非常典範的作品,以平實的語言叙寫平凡的事件,傳達真摯的情感。模仿這兩篇課文的寫法,寫一篇作文,題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1.重讀這兩篇課文,借鑒其具體寫法。如選擇某一形象凝聚情思,推動情節,貫串全文;注意表現自己對所寫人物态度、情感的變化等。

2.注意觀察,調動記憶,選取印象深刻、确有感想的事件,呈現精彩的細節。

3.安排好文章的線索與結構,并注意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讓文章更有表現力。

讓我為您遮擋風雪

(環境描寫,為人物出場鋪設背景,又緊扣文題中的“風雪”。)

吃過晚飯,父親走進房間,彎腰探視床下,伸手拉出一個紙箱,然後抓住紙箱的底部,猛地一起身,想把紙箱扛到肩上,可沒想到紙箱“咚”的一聲掉在了地上。紙箱裂開一道口子,鮮紅的蘋果露了出來。

“爸,您在幹什麼呀?”“哦,沒什麼,取箱蘋果。吃完飯了吧?走,咱看你姑姑去。”我匆匆放下碗筷,搬起那箱蘋果。“爸,走吧。”父親笑了,(通過外貌描寫對父親進行細節刻畫。)

“唉,爸老了,真的老了!”突然間,我感覺鼻子酸酸的,眼睛像被蒙了一層紗,模糊不清。

(過渡,引出下文的回憶。)

(回憶與父親相處的點點滴滴,成長路上,父親給予了“我”無數的鼓勵,表現了“我”與父親的父子情深,以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突然,一陣寒風吹過,我回過神來。雪仍在不緊不慢地下着,像是對大地母親有說不完的話,道不完的情。我擡頭一看,父親頭發上已積了一層薄薄的雪,我急忙放下紙箱,摘下帽子,一把扣在父

親頭上。(語言描寫,表現出父親與兒子的互相關愛。)

從這笑聲裡,我聽出了父親的滿意,父親的欣慰。不是嗎?父親的辛苦勞作換來了我的成長和成熟。

路燈昏黃的光影,映照着父親微駝的背,我被深深觸動了。兒時,我從不畏懼風雪,因為父親高大,我可以躲在他身後。⑥(點題。今昔對比,表現“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走着,走着,就這樣一直走着,那種酸酸的感覺沒有了。

(畫龍點睛,點明中心,升華了文章的主旨。)

滿分作文

習作一:家

在我的心中,家就像一杯濃濃的檸檬汁,酸酸甜甜的,有時還伴着一絲苦澀……

唠叨也溫馨

“起床啦,要遲到了!”“路上小心點!把書包拿好了嗎?”“多吃點,吃那麼少能長個嗎?”“先做作業,一會兒去練琴!”“怎麼還不睡覺?明天又要賴床啦!”……

從早到晚,滿耳朵都是媽媽的唠叨聲。每天被這些聲音包圍着,我真的有點無奈,可母命難違,隻好乖乖地照辦。就這樣,在媽媽的唠叨聲裡,我每天早早起床,好好吃飯,認真做作業,抽時間練鋼琴……漸漸地,老師開始在班上表揚我。我驚奇地發現,原來我也可以做得這麼好。

莫非,成績的取得是因為有這麼一個愛唠叨的媽媽?原來的不解化成了感激,我的心裡甜甜的。哦,媽媽的唠叨,那是陪伴我成長的美妙樂曲。

定格的瞬間

說到爸爸,他永遠是一臉嚴肅,不愛說話。可在我面前,他又總能搬出一堆人生哲理來,仿佛随時随地都在磨煉我的意志一般。 我一直懷疑爸爸是不是愛我,直到今年五一他帶我出遊的那一天:他一手拖着行李,一手拉着我穿行在擁擠的人群中;他的身影擠進了人群,又努力靠到賣冷飲的櫃台前;他側着身子,手中高舉着一杯我最愛喝的奶茶……周圍的一切都凝固了,他高舉着那杯奶茶的身影,定格在那一瞬間,成為我永遠的記憶。

原來,爸爸冷峻的面孔下深藏的是深沉的愛。當初的畏懼變成了感念,我的心中滿是溫暖。哦,爸爸的身影,那是給予我力量的巍巍高山。

快樂小天使

我做的作業,一不小心就會被他撕掉;我喜歡吃的蛋糕,他會狼吞虎咽和我搶;我正在看電視劇,他哭着喊着要換卡通片。一提到弟弟,我的心裡就酸酸的。

可是,滿腦子又都是關于我和弟弟的美好記憶。現在上了國中,我時時想起弟弟那憨态可掬的樣子。每次回家,在很遠的地方,就會看見一個小小的身影在門口張望。“姐姐回來啦!姐姐回來啦!”不知何時,那小人兒早已從躲藏的地方飛了出來,蹦蹦跳跳的,笑得像花瓣一般燦爛。那溫馨的畫面,如一道美麗的剪影。

呵呵,可愛的弟弟簡直就是我的快樂天使。曾經的不滿飛得無影無蹤,心頭隻有無盡的喜悅。哦,弟弟的笑容、那幸福的記憶會永遠留在我的心田。

我明白了:家,不隻是一種味道,它像一粒多味豆。但無論酸甜苦辣,在我的心。

習作二:溫情的鄉鄰

溫情的鄉鄰

“夕陽”雖然“無限好”,但哪能比得上關系如親人般的鄰居呢?

現在人都一不出,二不邁,開着空調待在房間裡就是一整天。可能很多人一個暑假都不會有一次社交活動。而在鄉村就會截然不同。

每次回奶奶家,就會被濃厚的熱鬧氣氛感染。在這裡不會看到死氣沉沉的景象,這裡的每一戶人家的大門都是敞開的,鄉鄰們可以自由進出。懶得做飯,就在哪家蹭上一頓。半夜睡不着還能找個人唠唠,和街上的燈紅酒綠相比,豈不美哉?

最愛的就是在秋天時節回到奶奶家,在那時候,天氣不會像夏天般炎熱,不像冬天般寒冷,随手一摘,就能嘗到甜美的柿子,躺在麥堆裡,坐在石墩上,看着下地幹活的人們,喊聲餓了還能吃到一碗香噴噴的面條。

在每一戶人家的院子裡,都會種上三四棵果樹,為的就是哪家大人不在家,能有吃的填飽肚子。在張大媽家,李大姨家甚至還有一張桌子,裡頭裝得是些糖果和餅幹,經常能看到不管是家裡有沒有大人的孩子成團地守在那兒。一個個嘴巴裡裝得滿滿的,吃完了還會厚着臉皮要,這兩位被孩子們追捧成神仙的人當然也會毫不吝啬的把家裡的糧食送給這些“臉皮比城牆還厚”的孩子們。

生活在鄉村裡的人們,嗓門兒大得出奇,笑起來的聲音更響,熱情是真,但也總把從城市裡回來探親帶來的從沒見過世面的娃娃吓跑。

鄉村生活雖然不如城市生活那樣繁華,但卻有着更濃厚的人情味兒,那些總是有着熱心腸的鄉鄰們,讓這個普普通通的鄉村使人心俱往,讓久居在大都市的人們擁有了一個可以放緩腳步的地方。

評語:在鄉村可以随意串門,蹭飯,吃到免費的糖果餅幹,村裡人總是那麼熱情好客。文章語言精練,語句通順,字裡行間能令讀者充分感受到鄉村濃濃的人情味。

習作三:美食裡的愛

美食裡的愛

以前我老媽本是不會做菜的,進廚房燒菜做飯這種又累又考驗技術的活,一律都是老爸操刀。但是,從我呱呱墜地那天起,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

五歲那年。有一天,我吵着鬧着要吃糯米飯。嘿!不巧爸爸下鄉扶貧去了,沒個三兩天是回不來的。被我纏得無可奈何的媽媽歎口氣,隻好拴上圍裙拿着《美食大全》進了廚房。“糯米在哪?蔥花在哪?蒸鍋在哪?”這些問題對于不常進廚房的媽媽來講,簡直就是“世紀難題”。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漫長等待,糯米飯終于出鍋了。吃着噴香米飯的我,事後才留意到媽媽手臂上燙起的水泡。

七歲那年。我看着舅舅帶來的魚,不禁嘴饞,找出各種理由讓媽媽做魚給我吃。在我的軟磨硬泡下,媽媽妥協了。我又一次看到媽媽拴着圍裙,拿着《美食大全》進了廚房。經過漫長的等待,香氣騰騰的魚上桌了,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媽媽讓我慢點吃,小心刺,我不管不顧,大快朵頤,卻沒有留意到媽媽是否喝了口魚湯。

十一歲那年。我迷上了海鮮,又央求着媽媽做椒鹽皮皮蝦。我再一次看到媽媽拴着圍裙進了廚房,不過這次沒帶《美食大全》,我想吃的菜書上沒有,媽媽便用手機百度取代了它。當媽媽把菜端到桌上時,我并沒有像以往一樣獨自享用,而是先夾起一塊大蝦喂進媽媽的嘴裡......

是什麼原因促使媽媽從一個根本不會做菜的“貴婦”,變成了真正的“家庭主婦”?這段美麗的文字或許可以解釋:“我在天上選媽媽,看到那個完美的你,就想成為你的孩子,結果第二天就到了你的肚子裡。”

在這個新冠病毒肆虐橫行的寒冬裡,媽媽戴着口罩天天穿梭在社群裡為百姓服務,爸爸也要堅守崗位支援前線。宅在家中的我,在完成作業之餘,也開始學會烹調:煮餃子、下面條、包湯圓、做圓子,忙得不亦樂乎。

當我把簡單的飯菜端上飯桌,奔波了一天的老爸老媽總是笑着說,要享受女兒做的美食了。原來,有愛為料,美食易調。

習作四:時光裡的愛

冬日的陽光照在身上暖暖的,思緒在風的吹拂中紛飛。推開記憶中朱紅色的大門,徐徐展現的是洋溢着童年歡歌笑語的老屋。

記憶的齒輪就此回轉。

胡同的安眠在鳥兒的細啼中結束,我踩着木梯直上,老槐樹上停着很多白鳥,對門的花貓躍上低低的房頂,陽光的柔和使它伸了個懶腰,盡力舒展着那充滿倦意的身子。

屋後的菜園迎來了晨起的食客。一雙帶有老繭的手在紫色的茄子中穿梭,綠色的辣椒也不時出來湊個熱鬧。耳畔是奶奶細聲詢問早飯吃什麼的話題,雙眼不肯離開的是菜園的五彩缤紛,盛滿了夏日的生機。

奶奶悠悠地推開老屋的門,不等“吱呀”的聲音響起,我便順着木梯滑下,不肯邁上最後幾階偏要一腳跳下,看得奶奶臉色一沉。未等她訓斥,我忙三步并作兩步沖到她跟前,拉着她的衣角說“再也不敢了”。她總是心軟的,假裝生氣地闆着臉訓斥:“下次注意些。”話音未落,寵溺的笑容早已爬上她的臉頰,眼角的皺紋也漾開了花。我也咯咯地笑着,邊笑邊撲進她的懷抱,任由還帶着露水的茄子蹭濕了發梢。

老屋也被這滿院的笑聲感染,朱紅的大門更顯鮮豔,冰涼的牆壁沐浴在陽光下笑靥如花。

夏日的灼熱在午後略輕了些。蟬聲聒噪,不絕于耳,讓人心中有股無名的火在燒,奶奶卻有種讓人靜下來的魔力。雖才是夏天,她卻早早準備起秋冬時的鞋墊。奶奶的手很巧,細細的一根線經她一穿,手指便捏着針兒上下飛舞,伏在她膝頭的我隻能看到來來回回的線在眼前繞啊繞,不怎麼注意,一朵花的大緻輪廓就在那溫柔的笑聲中完成。待到縫那針腳要密的地方,她也不怕,歌聲忽而就在細密的針腳中響起。我早已記不住她口中的詞,留在耳邊的,隻有那時而婉轉、時而激越、時而高亢的音。

我是有些不給面子的,每當奶奶歌聲響起,不久便能酣然入睡。醒來放在床頭的是那已納好的鞋墊。鞋墊上的蝴蝶兒撲扇着翅膀,似想沖破束縛來到我面前歌唱。正看得入迷,奶奶的聲音再次響起:“小調皮鬼,還沒醒嗎?”我裝作還在沉睡,努力吸氣,抑制自己急促的呼吸。不出幾秒卻又在奶奶的腳步聲中發出串串銀鈴般的笑聲。

不知不覺,太陽向西移動了步伐,時間的齒輪停止了回轉。

我卻再次想起了老屋,想起了那隻花貓,想起了我親愛的奶奶。老屋的木門不再朱紅,風雨磨掉了它引以為傲的顔色。對門的花貓再也爬不上屋頂,年邁阻礙了它曾經矯健的腳步。奶奶的眼睛已無法再支撐她穿針引線,皺紋已爬滿了她的臉頰。

多希望再回到老屋,推開那扇輕掩着的木門,站在門後的,依舊是滿含笑意的奶奶。

時光裡的愛,永不凋謝。

習作五:父親助我成長

父親助我成長

成長的道路漫長而曲折,荊棘重重,坎坷重重,但一路上一直有你——爸爸,伴我成長!

一根,兩根,三根……

爸爸,您的白發什麼時候又長了幾根?是因為我,讓您煩惱,讓您操心了嗎?為了我的健康成長,是您在不斷地鼓勵我,教育我,助我成長。

第一根。

在我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學校重新分班,我以前要好的朋友都被分走了,就留下了我一個人與一群不熟悉的同學。每次下課,看見其他同學相處得多麼融洽,一起玩老鷹捉小雞,一起石頭剪刀布,我隻能在旁邊看着。

有一天,爸爸剛好路過學校,看見了孤單的我,連忙跑過來,問我怎麼了,我告訴了他我的煩惱。他笑笑說:“沒事,爸爸來。”說完,他用他那粗糙的大手拉着我去了操場,他像個老玩童似的,對我的同學們說:“我是老鷹,來捉你們喽!”同學們頓時哈哈大笑,拉着我一起成了一群小雞,就在這歡聲笑語中,我和他們成為了好朋友。後來我發現,爸爸汗如雨下,濕漉漉的黑發中,有一根白發特别醒目。

第二根。

在我十歲時,随着功課的增加,我與爸爸間的互動也越來越少了。有一次學校組織運動會,快跑如神的我又被推舉了上去,可是這次是800米啊!我内心充滿了恐懼……

比賽當天,一個個自信的選手與我一起站在跑線上,槍聲響起,我們拔腿就跑,但由于800米太長了,我又特别緊張,腿一軟,“撲通”一聲,摔了個大跟頭,爸爸看見了,立刻跑過來為我加油,“你可以的,堅強一點,勝利就在前方!”我又聽到了那熟悉的爸爸的聲音,無數的痛在爸爸的加油聲中化為烏有,伴随着爸爸的聲音,我勇沖第一,爸爸立刻把我舉起來坐在他的肩上,我看着他的頭頂好似又多了一根白發。

第三根。

現在的課程多,作業難得讓我想放棄,但是爸爸永遠在我的左右為我輔導,鼓勵我,耐心把難題講解給我聽,爸爸的鼓勵伴着我不斷進步,但日益為我操勞的爸爸在夜晚的燈光下似乎又多了一根白發。四根,五根,六根……怎麼又多了這麼多,我知道,爸爸,您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

成長的道路上,您的相伴,助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