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到了,很多人會去理發店修剪一個好看的發型。尤其是家長,都會催着孩子在新年到來之前去把頭發理一下。
農曆新年剃頭也是傳統民俗中的一種,自然也包含吉祥的含義。在辭舊迎新的日子,去把頭發理一下,寓意是在新的一年從頭開始,寄托着對新年的美好希望和期待。
然而,很多孩子都非常排斥理發這件事,能拖就拖,實在不行了才不情不願地去理發,每年被家長押着去理發的孩子也絕不罕見。
剛理完發,人也一般都會變個模樣,所謂“理發醜三天”指的是個人形象和平時大不一樣,總覺得怪怪的,需要有一個熟悉和适應的過程。

近日,河北保定一位女孩也在新年之際被家長帶去理發店修剪一下頭發,為了修剪得好看一點,家長還特意花了138元找了首席理發師給孩子理發。
沒想到理完發,孩子對着鏡子一看,直接崩潰大哭,說新發型像“狗啃”的一樣,難看死了,女孩傷心地一直在哭,這還怎麼出去見人?
家長百般勸說,但女孩怎麼都無法接受,無奈之下,隻能給孩子買了兩個假發套,出門就戴着假發,這才讓女孩勉強接受。
要找個好的理發師确實不怎麼容易,發型是非常個性化的東西,同樣的發型,在不同人的身上效果會完全不同,如何找個比較靠譜的Tony老師呢?
l貴的未必就是好的
很多人選理發師有一個誤區,那就是選貴的,比如這位女孩,選的是店裡的首席理發師,顯然是認為貴的就是好的。
事實上,這個想法未必就對,如果貴到一定程度,或許确實是物有所值,但138元和小區裡的10元理發店本質上并無太大差別。
其價格差異更多的是展現在店面的裝修檔次和所謂的品牌上面,就理發師的手藝來看,很多時候并沒有太大的差別。
選擇理發師,價格最多也就是一個參考,看理發師的穿着品味可能都要更靠譜一點,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自己,選陌生的理發師本質上就是開盲盒。
l熟悉的Tony老師更靠譜
選擇熟悉的Tony老師相對要靠譜很多,一方面對方對自己的需求了解得相當清楚,一般而言,修剪出來的發型不太可能太離譜。
即使是要換新發型,由于對方對自己的頭型比較了解,推薦的新發型大機率會比較合适,不至于出現極端不合适的情況。
更重要的是,理發師一般情況下對熟客都比較上心,其目的是為了留住熟客,不太可能敷衍了事,即使店裡生意再好也不會随便應付。
唯一要注意的是不要被忽悠,絕大多數情況,理發師都會向熟客推薦一些套餐,或者要求客人開卡充值,一定要注意不要過度消費。
l明确自己的訴求
無論遇到熟悉的還是不熟悉的理發師,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訴求,自己需要什麼發型,長短如何,一定要事先說清楚。
理發最忌諱的事情就是事先什麼都不說,讓理發師看着辦,理完了又各種不滿意,這時候結果已經很難改變。
事實上,自己的臉型,頭型适合什麼樣的發型,絕大多數人心裡多多少少都有點明白,尋求改變當然可以,但最好咨詢一下理發師的意見。
一旦理發師的意見不是很肯定,那麼果斷放棄這種想法吧,理發師的态度其實就是告訴你一件事,他并不确定新發型的效果。
寫在最後:
過年之前理發,既是一種風俗習慣,也有非常好的寓意,本身并沒有什麼問題,即使從衛生習慣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之是以有很多孩子不喜歡理發,主要原因還是由于剛剛理完發之後産生的陌生感,尤其是一些家長喜歡讓孩子把頭發剪得很短則更容易讓孩子反感。
發型是一個非常個性化的東西,孩子如果喜歡一種發型,隻要幹淨整齊,家長完全沒有必要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想法給孩子修剪頭發。
尤其是女孩子,相當部分喜歡留長發,這些女孩隻要稍稍修剪一下,就足夠了,家長根本不需要在這上面過于糾結。
當然,有些孩子喜歡在過節前做一個特殊的發型,或者染一些相對時尚的顔色,這也無可厚非,并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隻要幹淨整潔,孩子看起來精神,那就足夠了。雖然說新年新氣象,一切都從頭開始,但孩子發型如何,實在是無需太過介意,如何讓孩子家人開心,才是節日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