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獸來了?哦,那其實是個騙小孩的玩意兒|節日特輯

年獸來了?哦,那其實是個騙小孩的玩意兒|節日特輯

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寫《為何「小年」的日期,竟然有這麼多種答案?| 節日特輯》那篇的時候去重溫了上美影的《除夕的故事》。上美影出品的短片大多美術風格獨特,且内容寓意隽永,而這一部講的是竈王爺、怪獸“夕”和小娃娃“年”之間的故事。

這是一部剪紙卡通片,配合這春節的主題,大量使用年畫等傳統美術元素。盡管篇幅不長,卻足以成為了中國動畫學派的代表作之一。中國很多地方都有自己風格的年畫,我們網上比較常見的一般是楊柳青或建國後宣傳畫風格的,這部動畫雖然沒有非常明确的地方指向,但呈現出木版年畫用色特點和皮影戲人物特征,許多鏡頭排程也很好地切合了木版、剪紙等的構圖特點。整體風格濃豔熱鬧、诙諧喜慶,是非常值得每年春節前後翻出來品味一番的動畫。

年獸來了?哦,那其實是個騙小孩的玩意兒|節日特輯
年獸來了?哦,那其實是個騙小孩的玩意兒|節日特輯
年獸來了?哦,那其實是個騙小孩的玩意兒|節日特輯
年獸來了?哦,那其實是個騙小孩的玩意兒|節日特輯

△ 卡通片《除夕的故事》

但不曉得有沒有人留意到,這部動畫裡關于“年”的設定和網絡通行說法截然相反。在網絡傳說中,作惡的怪獸是“年”,人們使用紅色對聯與鞭炮将其驅趕。而在《除夕的故事》裡,怪獸是“夕”,而“年”是驅趕怪獸的小英雄。因為這部動畫使用的是童話作家郭志明的《年除夕的故事》為底本,很顯然這樣的改動也出自于字面的“年”除“夕”,于是就将“年”與“夕”都解釋成了神怪。

從這部動畫也可以窺見,對于“年”與“夕”的定義其實是不統一的,否則早就有人跳出來糾錯了。

年獸來了?哦,那其實是個騙小孩的玩意兒|節日特輯
年獸來了?哦,那其實是個騙小孩的玩意兒|節日特輯

事實上,對于“年獸”的質疑也已經有幾年了。祝淳翔在《年獸傳說探源》裡就提到,2014年果殼網編輯Ent就指出年獸傳說缺乏文獻依據,且難以找到動物原型的。大家回憶一下,是不是盤點傳說中神獸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有外形特征,但年獸真的就沒有。而後祝淳翔通過層層溯源,發現故事源頭可能是上海作家孫玉聲1933年的《歲時風俗之回憶》,推斷是作者“幼時的耳食之談”。

但質疑年獸的聲音始終是很小的,因為與農曆生活越來越脫離的現代人們,越發需要解釋“年”是什麼?年從何而來?為什麼要過年?為什麼要這樣過年?……這一系列古人看起來根本不成問題的問題。

這個問題并非無解,相反還超級清楚。“年”是來自于古人對于糧食成熟周期的認知,而後演變成對于回歸年的認識,可以詳見《冬至大如年,憑什麼啊!| 依舊是燒腦的曆法向節氣特輯》。古人沒有兩套并用的曆法,他們隻需要過一種年,過年就是一種理所應當的事兒,就如同我們不會給1月1日的元旦去編一個故事一樣,詳見《廢了春節的民國,到底意欲何為?| 春節特輯》。

回答正确,但無趣。尤其是,這些回答其實往往不是寫給成年人的,而是給小朋友的,那麼一個打怪獸的故事顯然更吸引人一些,不論這個怪獸叫“年”還是“夕”。對于負責解答的成年人來說,這又是一個無傷大雅的回答,并且可以高效地應付小朋友,又何樂而不為呢?

年獸來了?哦,那其實是個騙小孩的玩意兒|節日特輯
年獸來了?哦,那其實是個騙小孩的玩意兒|節日特輯

△ 各種年獸繪本

不僅如此,在目前兒童讀物都普遍采用“年獸”來進行解答的情況下,成年人也沒有必要對着小朋友進行所謂的謠言糾正。“年獸”的故事從孫玉聲開始,也是通過了許多文人的完善,如今已經可以用來解釋大多數春節會出現的習俗,變得極為“實用”。

進而,在民間普遍接受了“年獸”這個設定之後,學術上對此的是非對錯讨論也變得無力起來。簡單來說,學術上隻可以說“年獸”的文獻依據匮乏,但它隻要存在得足夠牢固,早晚會變成一種民俗而沉澱下來。

年獸來了?哦,那其實是個騙小孩的玩意兒|節日特輯

△ 民俗現象的發生、演變與消亡循環圖 / 《流動的日常生活——“新民俗”、“泛民俗”和“僞民俗”的關系及其循環過程》

關于後者,我們之前在《舶來的聖誕節,憑什麼比傳統節日紅?| 突然想寫的節日特輯》裡也已經讨論過了,更何況相比其他種種“僞民俗”擁有十分刻意的制造痕迹,“年獸”更像是一個有趣的誤會,隻要努努力,《荊楚歲時記》裡的“山臊”與“惡鬼”也可以拎出來充充場面。

很多民俗,不論真僞,一旦被衆人所接受它就會有一種慣性。比如,除夕夜看“春晚”它是不是民俗呢?“雙十一”買買買算不算個節日呢?至少我們都知道,短期内即便一方主力停下來,其他人也不會停下。它們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其實就已經開始成為民俗。

不過這裡不是鼓勵大家去散播錯誤,畢竟民俗有它的特殊性,它本身不以合理而存在。更何況,即便談及民俗,我們說的也隻是在未來,它可能成為一項新民俗,這部不包括過去。曆史,依然不可篡改,亟待發掘!

年獸來了?哦,那其實是個騙小孩的玩意兒|節日特輯

感謝閱讀,喜歡請記得分享哦^_^

※ 如無另外标注,文章為 春梅狐狸 原創,如有疏漏歡煩請指正,文章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轉載須經授權并支付稿費;

※ 所使用的圖檔、視訊屬于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随時與我們聯系以協商相關事宜。

* 最近的文章 *

-

春梅狐狸 傳統服飾

臉着地的藏狐,故紙堆裡的服飾愛好者

[ 百度百科TA說特邀科普作者 ]

如果喜歡 記得關注

筆者已出版《圖解中國傳統服飾》,請多支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