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泰安老銀匠傳承非遺手工藝,制作“福虎”銀飾迎新春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金富美玉 李增浩

虎年将至,泰安玉祥銀飾傳承人張科清、張君偉父子開啟了忙碌的工作,兩人分别在集市上和家中為顧客制作着各種銀飾。新舊技藝結合,制作出的飾品别具一格,深受全國各地顧客的喜愛。

泰安老銀匠傳承非遺手工藝,制作“福虎”銀飾迎新春

1月11日,在泰安六郎墳大集上,繡着“中國非遺——泰山老銀匠”字樣的旗幟随風飄蕩,花甲之年的張科清在攤位上熔煉、捶打、煅燒着一塊塊銀子。與此同時,張君偉也在家中制作顧客預訂的各種“福虎”銀飾品......

泰安老銀匠傳承非遺手工藝,制作“福虎”銀飾迎新春
泰安老銀匠傳承非遺手工藝,制作“福虎”銀飾迎新春

“福虎”銀飾迎新春

張科清從事銀飾制作40餘年,是玉祥老銀匠純手工金銀首飾第四代傳承人。“我平時做的一些傳統的老物件比較多,今年也做了一些象征權力的虎頭戒指。我的兒子張君偉制作了更多跟‘福虎’相關的物品。”

張君偉從事銀飾制作已經15年之久,作為第五代傳承人,他更是把銀飾制作與當下流行元素相結合,形成了獨特風格。“每年我會根據不同的生肖,做一些相關的銀制物品。今年是虎年,我就做了一些包含虎元素的物品,比如書簽、戒指、吊墜等。”張君偉說,今年他還做了一個虎頭擺盤,目前作品正在省裡參展,僅是構思就花了一周的時間,純手工去做,虎的每一根根鬃毛、細節一處處錾刻出來,用了三四天時間才制作完成。

自古以來,中國的百姓對銀飾就有着一種特殊的情感,在重要節日和人生節點,銀飾也成為了人們的必備物品。臨近虎年,1月份以來,張君偉每天從早上8:00開始工作,一直不停歇地忙到晚上23:00左右。“雖然忙,但在制作上我會非常精細,盡自己最大努力做到最好。”

泰安老銀匠傳承非遺手工藝,制作“福虎”銀飾迎新春

守正創新,融入現代元素

張君偉大量的飾品訂單,來自于玉祥老品牌在當地積攢下的人氣,現在還通過網絡平台拓寬銷售管道。張君偉說:“要想把老手藝發展下去,就得與現在的新生事物相結合,不忘老工藝,不固步自封的基礎上該創新的必須得去創新。”

在對傳承和發揚銀首飾制作技藝上,他更是有着自己獨特的想法,現在做的銀飾品,結合了當下流行的元素。在虎頭書簽上錾刻當下流行的字型。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銀飾能獲得當下更多年輕人的喜愛,進而使銀飾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事實證明,這樣的飾品更容易銷售出去。

泰安老銀匠傳承非遺手工藝,制作“福虎”銀飾迎新春

代代相傳,傳承好非遺文化

張君偉做書簽,使用最好的足銀,經過手工錘煉成銀闆後再構圖,打出線條後再錾刻。錾刻之後,清洗、抛光、壓光,一個小小的書簽也要十一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雖然市場上有很多飾品都是機械做的,但是它取代不了手工打造出的這個老味道。”

泰安老銀匠傳承非遺手工藝,制作“福虎”銀飾迎新春
泰安老銀匠傳承非遺手工藝,制作“福虎”銀飾迎新春

随着時代的發展,銀在手藝人的奇思妙想下,更是逐漸成為極富個性的時尚飾品,一件手工打造的精美銀飾往往需要十幾道甚至二十餘道工序,極為繁瑣。學這門技藝,首先要能吃苦耐勞,張君偉謹記父親的叮囑,從小耳聞目染,對銀飾制作産生了濃厚的興趣。經過刻苦練習,制作技術比父親張科清還要高。“張君偉刻的花紋更精細,技術非常好。他的作品獲得過很多獎,《鍛銀泰山石敢當》在第九屆海峽兩岸泰山石敢當文化節暨第二屆中華泰山工藝美術博覽會獲得了金獎。”

張君偉國中畢業就開始跟着父親學習,“這項手藝作為泰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代表項目,我作為第五代傳承人,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把這項老手藝傳承下去。在以後,我也會把這項手藝傳給我的孩子,不能讓這項手藝失傳。”

臨近新年,各式各樣的銀飾品等着張科清、張君偉父子去制作,雖說每天都重複相同的工作,但他們并不覺得枯燥。張君偉說,隻要這項老手藝有人喜歡,他就有十足的動力去做的更好。“新的一年,希望這些老手藝,一年更比一年好,能夠生龍活虎地延續下去。接下來,我也會制作更多與虎相關的物品來祝賀虎年大吉、虎虎生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