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書單丨寒假讀什麼?

作者:豌豆花書影人生
書單丨寒假讀什麼?

雖然早已不在學校,但我還是習慣把春節的假期稱為寒假。

對于打勞工來說,這可能是一年中最漫長的假期,平時沒空追的劇、看的書,都可以趁着這個假期看起來。

但假期長也有不好的地方:你以為假期很長,閱讀計劃可以往後推一推,不妨先放松放松。但根據我以往的慘痛教訓,當你度過了幾天刷手機、玩遊戲,熬夜追劇的日子後,你就習慣了短視訊、遊戲帶來的瞬時獎賞和高濃度刺激,再想靜下心來閱讀就很難了。

痛定思痛之後,我發現唯有在假期前就做好閱讀計劃,并且從第一天就開始執行計劃,才能讓自己度過一個“充實”的假期。

是以,我給自己制定了一份寒假閱讀書單。如果你也打算假期讀書但不知道讀什麼,可以看看這裡有沒有你中意的書。

1.《“活在當下”指南》

書單丨寒假讀什麼?

上個月剛出版的新書。别看書名很“雞湯”,但内容很“科學”。

我選這本書是因為作者名氣很大,是西方世界的一位公知,和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作者)、丹尼爾·丹尼特、克裡斯托弗·希欽斯并稱為“新無神論四騎士”。他是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神經科學博士,西方世界的科普紅人。

這本書中,他結合神經科學和個人經驗,試圖回答一個問題:如何獲得持久的快樂?

你我應該都有體會,快樂總是轉瞬即逝,在它升起的瞬間,就已經開始衰弱。

比如,放假前半個月,你應該就已經在期待假期了,放假第一天是最愉快的,然而這種快樂持續不到幾天,對假期的憧憬很快就被即将上班的灰暗前景取代,快樂沒了。直到下次假期,你會再次經曆這種轉瞬即逝的快樂。

生活似乎總在欲望未被滿足的痛苦和欲望得到滿足的無聊之間搖擺。

那麼,我們能否在這種日常感受之外,找到長久的滿足感呢?

作者提供的方法就是“活在當下”。這裡所謂的“活在當下”,是指一種心智鍛煉。已經有大量研究證明,這種心智鍛煉可以在專注力、情緒、認知、痛覺等層面産生持久改變。

作者承諾,一旦學會了“活在當下”,你就可以不依賴于日常生活中的快樂之源,獲得心理上的幸福感。哪怕生活充滿艱辛,哪怕你正在經曆疼痛、疾病、衰老或死亡,也可以體驗到快樂。

聽起來很誘人是不是?

另外,這本書所介紹的方法與我在之前一篇文章中介紹的方法有異曲同工的地方,想了解可點選連結:克服焦慮、内耗、消極想法,這個方法太太太有用了!

2.《道德動物》

書單丨寒假讀什麼?

這本書從進化論的角度解釋了人類社會的某些制度,比如一夫一妻制,出現的原因。還從進化角度審視了人類的情感、友誼,以及攻擊、競争等心理或行為。此外,還解釋了父母對子女的偏愛、兄弟姐妹之間争奪父母之愛等現象的進化根源。

比如關于兩性關系,這本書解釋了男女對另一半的不同需求以及這背後的自然選擇的力量。

女性的需求是财富、權力、地位,因為這将會給她的後代帶來較好的撫育投資,最終利于基因的繁衍。而男性的需求則永遠隻有一個:女性生産後代的能力,而他們所喜好的那些女性特征,如大眼睛、小鼻子、好身材等,恰恰是黃金生育年齡的女性所擁有的。

但男性并非都是有财富、權力和地位的,為了規避風險,女性發展出了相應的政策;為了應對女性的政策,男性也發展出了自己的政策。

從這本書的簡介看,它的不少内容與《自私的基因》《進化心理學》有重合。從基因繁衍自身的這個目的出發,解釋兩性戰争、父母子女之間的代際戰争、親屬之間的利他行為,這些内容在《自私的基因》中都有涉及。

對這類話題感興趣的話,可以做個主題閱讀。

3.《槍炮、病菌與鋼鐵》

書單丨寒假讀什麼?

這本書實在太有名了,早就被加入了我的書單,但我一直沒有看完過。

這本書試圖回答這些問題:

為什麼歐洲人憑借槍炮、病菌與鋼鐵征服了新大陸,而不是非洲或美洲土著漂洋過海去征服歐洲?

為什麼有些社會已擁有完善的社會組織、百花齊放的文化成果,而有些社會仍處在沒有金屬工具、以狩獵采集為生的原始狀态?

是什麼決定了今日世界的權力和财富配置設定面貌?

作者賈雷德·戴蒙德試圖從不同大陸之間地理環境的差異這個角度,來解答這些問題。在他看來,地理環境的差異讓不同國家站上了不同起跑線。

他介紹了食物生産方面的優勢如何成為文明發展的先機,大陸軸線的走向怎樣影響了當地的糧食生産以及文明程度。他認為,環境和資源的優渥讓西方文明具備了發展繁榮的先發優勢。

賈雷德·戴蒙德還有幾本書也很值得一讀:《崩潰》《劇變》《第三種黑猩猩》。

4.《洞見》

書單丨寒假讀什麼?

這本書的作者和《道德動物》的是同一個,這本書的主題與《“活在當下”指南》也有相似之處,都試圖為“正念”這種心智鍛煉的必要性和實際效果找到進化心理學、腦科學的依據。

原書名直譯過來應該是“佛學為什麼是真的”。它從進化論的角度解釋了人類痛苦的根源,又從腦科學的角度解釋了佛教中的某些教義、修習方法有什麼科學依據,為什麼能讓人擺脫痛苦。

這本書既能提供新知,也能提供新的觀察世界、觀察自我的角度。

5.《奧吉·馬奇曆險記》

書單丨寒假讀什麼?

這是一部小說,作者是1976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爾·貝婁。

索爾·貝婁寫了很多以中産階級知識分子為主角的小說,而且他的主角往往經曆着某種精神危機。

我曾經讀過他的兩部小說,一部是他早年寫的《晃來晃去的人》,描繪了一個終日晃來晃去、無所事事、遊離于世俗标準生活的人,和他的精神苦悶。

另一部是《赫索格》,但很遺憾,這部我沒讀完,有點受不了其中的意識流寫法。

《奧吉·馬奇曆險記》也是貝婁早年的作品,故事性、可讀性比較強。

小說主人公馬奇是來自貧民窟的猶太少年,自小起,周圍的各色人等都想支配他的命運。他從事過許多職業,但隻要發現有被控制、被支配的危險,他便立即抽身走開。

然而,他雖然保住了“自由”,卻也找不到精神的歸宿和明确的人生目标。

6.《自由》

書單丨寒假讀什麼?

這是一部小說,也在我的待讀書單裡待了很多年了。講述了一個美國中産階級家庭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所經曆的夢想與失敗。

「正如人們借由狄更斯來了解十九世紀的英國,後人也可以通過《自由》來了解二十一世紀初期的美國。」

「作者喬納森·弗蘭岑戲劇性地刻畫了擁有太多自由帶給人的誘惑與負擔。無論是滿懷情感糾結的家庭主婦、堅持當好人的丈夫,還是精神飄蕩不定的搖滾歌手,以及叛逆、迷茫的青春期孩子,一個個鮮活而又現實的人物躍然紙上。

弗蘭岑着眼于具體的生活細節,以充滿思考和力量的文字,“記錄”各個人物在一個膚淺的娛樂世界如何掙紮着去學習生存、找尋意義,體察人類滔天的欲望和無邊的痛苦,描繪出一幅格局磅礴的時代畫像。」

——————

以上就是我的寒假書單啦。雖然列了6本書,還有幾本延伸書籍。但我很了解自己,我根本不可能把6本都讀完,能讀完3本就很不錯了。讀完我們再細聊。

我一直以為,選書很重要,因為時間很有限,讀一本書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都挺高的。是以,光選這幾本書就花了我近一天時間。除了列出的這幾本之外,還有幾本也曾在我的寒假待讀書單上,後來被我舍棄了,這裡一并列出來,看看你是否感興趣。

《美國不平等的起源》

書單丨寒假讀什麼?

「這本書可以帶你了解美國曆史上對人類等級高下制度性的随意劃分。

作者認為,在美國的種族沖突、階級沖突之下,暗藏着種姓制度這一“看不見的骨架”。」

《壓裂的底層》

書單丨寒假讀什麼?

這是一部社會紀實。

[斯泰茜·黑尼是一名護士,也是一名單身母親。為了能過上更好的日子,她将農場土地租給天然氣公司。很快,鄰近的山頂上出現了一個用栅欄圍起來的鑽探場地,家畜和寵物開始死亡,神秘的疾病開始折磨她的孩子。

她尋求天然氣公司的幫助,公司代表卻堅稱一切正常。于是她聘請了律師史密斯夫婦,調查水和空氣中是否存在污染。

史密斯夫婦爬梳了海量檔案,抽絲剝繭,終于找到了被隐藏的證據。不顧既得利益者的反對,黑尼和史密斯夫婦頑強地在法庭上起訴,并揭露數百年來賴以生存的土地所遭受的破壞。」

《丹尼·丹尼特講心智》

書單丨寒假讀什麼?

這本書的作者很有名,是世界知名哲學家、認知科學家。前面提到,他是“新無神論四騎士”之一。

「這本書綜合哲學、人工智能與神經科學方面的前沿知識,試圖探索心智的本質:

人類的心智與動物心智有什麼不同?我們如何确定非人動物、植物乃至微生物有沒有心智?

人類的心智配方中都有哪些成分?語言與心智有什麼關系?

心智産生的臨界點是什麼?複雜的機器能夠産生感覺嗎?機器人是否會像人那樣感覺得到疼痛,并為自己的未來擔憂?]

你的寒假,打算讀什麼書呢?

一碗甜豆花:武漢大學文學學士、藝術碩士,從地産策劃轉行文字編輯。閱讀治好我的焦慮,也喂飽我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