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節吃飯,教給孩子這些餐桌禮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春節吃飯,教給孩子這些餐桌禮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中國的餐桌是一個交流 的平台,春節期間,免不了歡聚一堂,大快朵頤。中國作為禮儀之邦,對孩子們的餐桌禮儀,也有一定的要求。

一般菜上桌,有人揮動筷子如舞長矛,如野火少天橫掃全境,有人大膽心細徹底翻騰如拔草尋蛇,更有人在菜碗裡撿起一塊肉,掂掂之後又放下了,再撿起一塊再掂掂再放下,最後才選得比較中意的一塊,夾起來送進血盆大口之後,還要把筷子橫在嘴裡吮一下......

——梁實秋《圓桌與筷子》

看完上面那段話,是否有人在心裡嘀咕:這樣做豈不是把你的口水都污染了食物,讓大家都于無意中吃了你的口水?

其實這不僅僅是關乎衛生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這樣的餐桌行為,嚴重影響個人形象,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吃相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教養,能看到他背後的家庭文化和個人的修養品位。

春節吃飯,教給孩子這些餐桌禮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 舉個例子

有次親戚帶着孫子到家裡做客,吃飯期間,親戚的孫子對其中一盤菜十分中意。出于禮貌,我們便将這盤菜放在離小朋友比較近的地方,小朋友吃的很開心,基本上整盤菜屬于他一人的架勢。孩子奶奶在這個時候并沒有提醒他稍微節制注意禮貌,反而幹脆将菜拉倒孫子一個人的面前,說,“咱都是一家人,到這兒就是到家了,也沒啥客氣的!”。

這時我們便知道為什麼這孩子都十歲了,卻完全不懂待人接物的基本禮儀。

01

學會餐桌禮儀的重要性

不學禮,無以立

孔子教誡兒子道:“不學禮,無以立。”一個人如果不懂得禮,就無法在社會中立足。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有很多流傳千古的老傳統、老規矩。良好的餐桌禮儀是一個人人品和素質的基本展現,是家庭長期熏陶的結果,我們應該讓我們的孩子在這方面從小就養成遵守良好的餐桌禮儀的好習慣,使我們這種優良的傳統代代相傳。

促進孩子情緒情感的發育

良好的用餐禮儀不僅保證了用餐的品質,而且長期熏陶會有利于促進孩子健康情緒、情感的養成。

例如在用餐時,可以鼓勵孩子分享食物,這樣不僅會使孩子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還可以鍛煉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有利于社會性的發展。

有助于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吃飯時不能一心二用,不能說話、不撒飯粒、不可以發出咀嚼的聲音,諸如此類的用餐禮儀可以讓孩子建立規則意識,讓孩子知道有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不可以,進而有利于讓孩子養成按時起居、規律生活等良好的生活習慣。

培養孩子的文明素養

禮儀教育之是以重要,因為人有社會性,我們每天都與周圍的人接觸、聯系,而飯桌就是發展社會關系的重要場合。

養成一個文明、儒雅的用餐習慣,是保證孩子将來社會規範上的适應,人際互動上的和諧,以及各種條件下事業成功的重要前提。

如果從小能養成文明的用餐習慣,對孩子來說,是父母留給孩子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産,這種資産是永恒的,無限的。超越萬貫家财,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02

父母孩子需要學會哪些餐桌禮儀

1、餐前準備

在吃飯之前,讓孩子幫着擺放碗筷、端菜等,準備好後,可讓孩子邀請長輩用餐,并記得飯前洗手。

2、請長輩先入座,讓長輩先吃

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家長平時就要做好示範,吃飯時先請家中長輩入座,并先給長輩盛飯。

《大學》雲:“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做人要明白先後次第,在長輩還未動筷之前,晚輩不應自顧自地先吃起來。在家長把碗遞給孩子時,孩子應雙手把碗接過來,表示對長輩的尊敬。

3、鼓勵孩子幫家人及長輩夾菜(用公共筷)、盛飯

孩子完成後父母可以誇獎孩子“媽媽發現你很會照顧别人”等。

4、正确地拿筷子

最好和孩子講講筷子的起源,并教會孩子正确使用筷子。單單是一個用筷子,就可以讓一個人顯得很有教養,我們老祖宗發明了筷子,一種道具可以用于各種食物,蘊含着深厚的以不變應萬變、以簡單應對複雜的傳統文化精髓,這也是我們必須要傳承的。

5、不消極評價食物

不抱怨别人辛苦為你準備的飯菜不合口味,不要說任何沒有禮貌的評論。要懷着一顆感恩的心來享受我們的每一頓飯。這種感恩包括對大自然各個季節給我們帶來各種當季的美味,包括對培育這些食品的人,也包括給我們補充營養和能量的這些食物。

6、規範坐姿

餐桌上要讓孩子身體坐正坐直,保持挺拔的姿勢。這樣不僅好看,也有利于兒童消化。

用餐時中式飯碗要端起,一手把碗一手拿餐具,不低頭扒飯,手肘不要支放在桌面上,雙腿放在桌子下面,雙腳盡量并齊,不可跷足,與餐桌的距離以便于使用餐具為佳。

西餐餐叉送嘴邊,不為食物而折腰。雙腳要平放,脫鞋或叉開雙腿都很不禮貌;不翹腿,不抖腳。

春節吃飯,教給孩子這些餐桌禮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7、吃飯時不要敲打碗筷或大聲喧嘩

敲打碗筷和大聲喧嘩都是很沒有教養的行為,不尊重他人的表現,會引起同桌吃飯的人的反感和厭惡。

8、避免在盤中翻來翻去

夾菜的時候一次不宜夾得太多,把自己碗、碟裡的吃完,再去取菜。不要為了挑自己喜歡吃的菜而用勺子或筷子在盤中翻來翻去,有的人甚至将自己喜歡的菜從盤中全部調走,而把不好吃的留給别人,這是一種很失禮的行為,并且顯得比較自私。

9、吃飯時盡可能不要發出聲音

用餐時,細嚼慢咽,餐食在口中不說話;喝湯的時候不要用嘴吸,以防止發出聲音。

10、勤擦嘴

11、不要把筷子放在嘴裡和舔筷

12、不要手握筷子在餐桌上亂尋

13、不要越過别人去夾菜

14、不要把筷子插在飯菜上

15、不要到别人餐盤中拿取食物

16、不要把夾出來的食物再放回去

17、不要拿筷子或刀叉指着别人或用來玩耍打架

18、不東張西望

19、不當衆做不文雅的行為

告訴孩子咳嗽、打噴嚏應單手掩嘴朝向無人的一邊,剔牙和摳鼻要用餐巾紙或手擋住,以免影響在場的其他客人的食欲。

20、不浪費食物,吃多少盛多少

21、學會把食物分成一小口一小口吃,不撕咬、整塊啃,吃相不野蠻

22、吐出的魚刺、骨頭、菜渣,用筷子或紙巾接出來,不能直接吐到桌面上

23、教育孩子多用敬語,如“請”和“謝謝”

引導孩子向他人要求什麼東西(比如夠不着桌上的食物)需要用禮貌用語,當有人遞菜給孩子時,微笑道謝。

如果遇到家人朋友過年期間一起相聚吃飯,免不了喝酒助興,家長可鼓勵兒童用飲料或白開水向長輩敬酒,并說些諸如“新年快樂,身體健康”等的祝酒辭。

24、不要一邊吃飯一邊幹别的事情

吃飯的時間是家人朋友聚在一起溝通的時間,提醒孩子,吃飯時不可以玩玩具、看電視、玩iPad,吃飯過程也盡量讓孩子不要離開座位走動。爸爸媽媽也要以身作則不玩手機。

25、飯後對準備食物的人表示感謝

向準備食物的人表示感謝,這不僅僅是禮貌,還是感恩。

26、吃完飯後若要先離席,要跟長輩打招呼

這也是一項基本的禮儀。如果孩子先吃好飯,應起身對大家說,“我已經吃好了,大家請慢用”,然後再離開餐桌。

27、飯後幫助清理餐桌、收拾碗筷或者幫助洗碗

在用餐過程中的每一個細小動作,都反映了一個人的教養。好的餐桌禮儀會讓孩子從小就更讨人喜歡,長大後進入社會也更受歡迎,而這些陪伴他們一生的好習慣會在他們踏入社會後給他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總之,教孩子學會這些餐桌禮儀,爸爸媽媽就可以放心的領出去了!你的孩子準保外婆親舅舅愛,親朋好友狠勁兒誇!

孩子的成長過程,

就像一棵樹的成長過程,

最誠實,最外顯,

澆灌什麼,就長出什麼。

匠心名師宣言

“教孩子的時候我全身心投入,因為我知道,

在這短暫的歲月裡,我會對孩子産生終身的影響。

我不浪費一分一秒,我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

并視自己為教師和家長兼具的角色,而非僅僅是教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