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年大吉
除
New Year
夕
寶博君與你一起過除夕
除夕夜,齊團圓!
爆竹聲中辭舊歲,
歡聲笑語迎新年!
今天是除夕,再過幾個小時,當淩晨的鐘聲敲響之際,新的一年就開始了。讓我們一起開始倒計時......
除夕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是時值每年農曆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即去除的意思;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辭舊迎新、一進制複始、萬象更新的節日。
除夕因常在夏曆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大年三十,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在這個年尾最重要的日子裡,漂泊再遠的遊子也是要趕着回家去和家人團聚,在爆竹聲中辭舊歲,煙花滿天迎新春。
在這個阖家團圓的日子裡,當然少不了的就是吃年夜飯,除此之外,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歲、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挂燈籠等習俗。
除夕習俗
01
吃年夜飯
吃年夜飯,是年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阖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火鍋和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是“餘”的諧音,象征“吉慶有餘”,也喻示着“年年有餘”。還有蘿蔔俗稱菜頭,祝願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
按照老禮,除夕夜傳統的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年宴的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如果是請客,首席為地位最尊貴的客人,主人則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餘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大家都不能動手。
02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屬于楹聯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
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于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避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據說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
03
貼福字
春節貼“福”字,是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
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民間為了更充分地展現這種向往和祝願,幹脆将"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到)、福氣已倒(到)”。
04
守歲
除夕夜守歲也是一項流傳久遠的習俗,早在西晉《風土記》中就有明确記載: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守歲”。
傳說守歲是為了防止一種獨角獸的侵害,而這種獨角獸最怕火光、紅色和聲響,是以人們就在除夕夜穿紅衣、點紅燈、貼紅紙、放煙花爆竹,焚香祈禱,徹夜不眠,也就有了“守歲”
除夕夜,讓我們一起來守歲。
且看“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
待明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編輯:靳琬瑩
責編:翟慧萍
稽核:康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