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源:圖蟲創意
為更好服務建構新發展格局,進一步支援和規範境内銀行開展境外貸款業務,近日,人民銀行會同外彙局聯合釋出《關于銀行業金融機構境外貸款業務有關事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自2022年3月1日起實施。
人民銀行、國家外彙管理局對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等27家銀行境外貸款業務實行統一管理,中國人民銀行副省級城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機構、國家外彙管理局各分支局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對27家銀行以外的銀行境外貸款業務進行管理。
《通知》将銀行境外貸款相關的跨境資金流動納入宏觀審慎管理政策架構。《通知》結合各行一級資本淨額及境外貸款業務開展情況,将貸款餘額上限設定為“一級資本淨額*境外貸款杠杆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人民銀行、外彙局可根據宏觀經濟形勢适時調整相關參數,以實作對跨境資金流動的逆周期管理。目前境外貸款餘額上限設定充分考慮到了各行存量業務規模,并為銀行開展業務預留了充足空間。
《通知》指出,境内銀行發放的境外貸款,原則上應用于境外企業經營範圍内的相關支出,不得用于證券投資和償還内保外貸項下境外債務,不得用于虛構貿易背景交易或其他形式的投機套利性交易,不得通過向境内融出資金、股權投資等方式将資金調回境内使用。
拓展銀行境外人民币貸款業務範圍
《通知》所稱境外貸款業務是指具備國際結算業務能力的境内銀行在經準許的經營範圍内直接向境外企業發放本外币貸款,或通過向境外銀行融出資金等方式間接向境外企業發放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下同)本外币貸款的行為。
所稱境外企業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含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合法注冊成立的非金融企業。
央行有關負責人介紹,現行人民币境外貸款政策出台時間較早且限于“走出去”項目,外币境外貸款政策僅有原則規定,難以滿足目前及未來業務發展和監管需要。為更好發揮跨境金融業務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推動建構新發展格局,按照本外币一體化管理思路,人民銀行會同外彙局起草了《通知》,旨在支援和統一規範境内銀行開展境外貸款業務,促進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同時以風險防範為導向将銀行境外貸款業務跨境資金流動納入宏觀審慎管理政策架構。
《通知》拓展了銀行境外人民币貸款業務範圍,将銀行境外人民币貸款業務範圍由原來的“走出去”項目拓展至所有境外非金融企業,同時便利銀行以人民币開展境外貸款業務。
設定“宏觀審慎調節參數”
《通知》将銀行境外貸款相關的跨境資金流動納入宏觀審慎管理政策架構。結合各行一級資本淨額及境外貸款業務開展情況,将貸款餘額上限設定為“一級資本淨額*境外貸款杠杆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人民銀行、外彙局可根據宏觀經濟形勢适時調整相關參數,以實作對跨境資金流動的逆周期管理。目前境外貸款餘額上限設定充分考慮到了各行存量業務規模,并為銀行開展業務預留了充足空間。
《通知》規定,境内銀行應按照審慎經營原則,綜合考慮資産負債情況和币種結構等各方面因素,統籌境内、境外業務發展,在境外貸款餘額上限内按規定自主開展境外貸款業務,鼓勵對有實際需求的境外企業優先采用人民币貸款。
境内銀行境外貸款餘額(指已提用未償餘額,下同)不得超過上限,即:境外貸款餘額≤境外貸款餘額上限。
境外貸款餘額上限=境内銀行一級資本淨額(外國銀行境内分行按營運資金計)×境外貸款杠杆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
境外貸款餘額=本外币境外貸款餘額+外币境外貸款餘額×匯率風險折算因子。
境外貸款餘額及上限的計算均以人民币為機關,外币境外貸款餘額以提款日的匯率水準折算。境内銀行基于真實跨境貿易結算辦理的貿易融資不納入境外貸款餘額管理。一級資本淨額或營運資金以最近一期經審計的财務報告為準(采用銀行法人口徑)。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彙管理局根據宏觀經濟形勢和跨境資金流動情況對境外貸款杠杆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匯率風險折算因子進行動态調整。
境内銀行應做好境外貸款業務規劃和管理,確定任一時點貸款餘額不超過上限。若因銀行一級資本淨額(營運資金)、境外貸款杠杆率或宏觀審慎調節參數調整導緻境外貸款餘額超過上限,銀行應暫停辦理新的境外貸款業務,直至境外貸款餘額調整至上限之内。
防止境内資金以境外貸款名義繞道回到境内
境内銀行發放的境外貸款,原則上應用于境外企業經營範圍内的相關支出,不得用于證券投資和償還内保外貸項下境外債務,不得用于虛構貿易背景交易或其他形式的投機套利性交易,不得通過向境内融出資金、股權投資等方式将資金調回境内使用。
境外貸款用于境外投資,應符合國内相關主管部門有關境外投資的規定。境内銀行應加強對境外貸款業務債務人主體資格、資金用途、預計的還款資金來源及相關交易背景的真實合規性稽核,對是否符合境内外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盡職調查,嚴格審查境外企業資信,并監督境外企業按照其申明的用途使用貸款資金。境内銀行通過向境外銀行融出資金等方式間接向境外企業發放一年期以上本外币貸款的,原則上應要求境外銀行等直接債權人參照本條規定辦理。
央行表示,該項規定主要考慮境外貸款應用于支援境外企業真實合理的經營需求,防止境内資金以境外貸款名義繞道回到境内,規避其他監管要求。
境外貸款業務涉及跨境擔保的,應根據有關規定,區分境内、境外債權人(受益人)分别報送跨境擔保相關資訊,境内銀行因擔保履約産生的對外債權應納入其境外貸款餘額管理。
對27家銀行境外貸款業務實行統一管理
《通知》建立了本外币一體化的銀行境外貸款政策架構,統一了銀行境外人民币和外彙貸款業務辦理規定,進一步便利了銀行有序開展境外貸款業務。
境内銀行境外貸款還款币種原則上應與貸款币種保持一緻。如境外企業确無人民币收入償還境内銀行境外人民币貸款,境内代理行或境外人民币清算行與參加行可為境外企業償還境内銀行境外人民币貸款所産生的跨境人民币結算需求辦理人民币購售業務。境内銀行可為境外企業償還本銀行境外人民币貸款所産生的跨境人民币結算需求提供外彙風險對沖和外彙結彙服務。
境内銀行在辦理境外貸款業務時,應當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相關主管部門的規定,遵循依法合規、審慎經營、風險可控的原則,切實做好境外貸款業務的風險管理工作;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和其他有關規定,切實履行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反逃稅義務。
開發性政策性銀行境外貸款以及自由貿易試驗區銀行境外貸款等統一按本通知模式管理,境内銀行已發放境外貸款餘額納入本通知規定的境外貸款餘額管理。境内銀行向境外主權類機構發放貸款業務參照本通知規定執行,納入境外貸款餘額管理。境内銀行通過自由貿易賬戶分賬核算單元向境外企業發放的貸款,按自由貿易賬戶相關規定辦理(使用境内銀行總行下撥人民币資金發放的境外企業貸款須納入境外貸款餘額管理)。境内銀行通過離岸賬戶發放的境外貸款,按離岸銀行業務相關規定辦理,不納入境外貸款餘額管理。
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彙管理局對27家銀行境外貸款業務實行統一管理,中國人民銀行副省級城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機構、國家外彙管理局各分支局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對27家銀行以外的銀行境外貸款業務進行管理。
27家銀行名單:
1.國家開發銀行
2.進出口銀行
3.農業發展銀行
9.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16.廣發銀行
19.恒豐銀行
21.渤海銀行
25.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6.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7.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下一步,人民銀行、外彙局将按照《通知》規定,引導境内銀行穩妥有序開展境外貸款業務,提升跨境業務風險防範水準,更好服務建構新發展格局。《通知》正式實施之日起有3個月過渡期,境内銀行應在過渡期内完成備案工作,按《通知》要求開展境外貸款業務。
責編:戰術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