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武漢客戶9月23日下午5點30分.m,漢陽區楚彩國小門外,一陣校鐘聲響起,很多學生都沒有找家長在附近等候,而是直接去小賣部買零食。"餓了!"快速補充能量。一名四年級學生說,他幾乎每天放學後都會買零食。
校外的小賣部被失學的學生包圍的情況并不少見。本學期初,武漢義務制學校實行延學制,上課時間比過去晚了一個小時左右,孩子們大喊"餓了"已經成為基本共識。長江日報記者了解到,學校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并計劃開下午茶,讓孩子們不再餓肚子上課。
記者調查:
餓了,一出校門先到小吃攤便利店"打卡"
.m 22日下午5點30分,長江日報記者來到漢陽區楚才國小,放學後僅10分鐘,約10名學生來到小吃攤購買食品。"放學後我有點餓,我要回家,我應該晚點吃東西,吃熱狗,然後喝一杯。一名四年級學生說,自學期結束以來,他幾乎每天都來這裡買零食。

各種油炸串特别受學生歡迎。(記者 艾晨光)
22.m 5點40分,江江區鄱陽街國小的大門緩緩打開,在校門外等候了很久的家長們開始圍着圈子,不少家長準備了牛奶、水果、蛋糕等食物。"快到高峰時段了,回家需要半個小時,小家夥們又餓又餓,每天都要在墊子上吃點東西喝。劉奶奶的孫女今年上三年級,每天走出校門喊道:"奶奶,我好餓!為此,她現在有了一項新任務——為孫女準備食物,讓她"挨餓"。
22日下午6點10分.m,武漢市第二中光亞中學大門,第一波七年級"校潮"出來,街對面新裝修的中白超市也變得熱鬧起來。記者統計,從6:15到6:25,僅10分鐘,32名身着校服的學生走進店裡,飲料、小吃區最受歡迎,大約一半的學生更喜歡碳酸飲料,少數學生選擇快餐糕點。
放學後"打卡"便利店,"餓了"的中學生更喜歡自給自足。(記者 張傑)
"餓了!"六小時前,午餐還是一段回憶。一位男孩告訴記者,學校的午餐很好,每天都是素食比賽,通常三招,還提供一杯酸奶或水果。但是,如果午餐好吃,他就不會"回到碗裡去",因為吃得太飽很容易困倦,影響下午的學習。
如何處理:
學校正在考慮解決學生的課後服務"饑餓"
"當務之急是解決兒童在課後照料期間挨餓的問題,這樣我們才能真正解除我們的後顧之憂。記者采訪,解決孩子"餓"的問題引起了家長們極大的共鳴。
七年級學生在青山的父母黃女士說,自從學校開始課後服務以來,學校從6:30開始分批開學.m,孩子們看到她時已經餓了。雖然學校提供美味的午餐,孩子們往往要吃兩碗,但真的不能站立六七個小時。考慮到食品安全問題,學校目前禁止學生自帶食物進入校園,有時,她會讓孩子偷偷帶一點袋裝零食,但孩子不敢拿出來吃,因為害怕違反學校規定影響班級榮譽。
擔心孩子肚子餓了,父母是第一個扔食物的人。(記者 張傑)
學校如何在提供課後服務的同時進一步減輕家長的後顧之憂?記者從武昌實驗國小了解到,學校正在為學生醞釀,下午延遲舉辦提供茶水,解決學生餓肚子的實際問題。
學校校長張啟光觀察到,普通學校中午12點左右為學生提供午餐,如果耽誤學習6點左右.m.,那麼學生下午在學校近6個小時就需要足夠的精力和清醒的頭腦來支援,如果不吃好午餐,好好午覺, 那麼下午的學習效率非常低,延遲的托管服務效率低下甚至無效。"有很多四五歲的孩子餓了。學校目前正在與背景進行談判,以便與家長溝通,并在下午提供小點心和緩沖他們的胃。張說。
據介紹,為了讓孩子們吃一頓好吃的午餐,學校為不同數量的孩子"定制"了大、中、小碗米飯,不夠多的學生可以"再來一碗"。每天中午,學校確定孩子小睡40分鐘,建議家長為孩子準備午睡枕頭,以創造一個學生盡可能睡個好覺的環境。
"我認為'雙減'的目标是推動教育回歸其本質,讓每個孩子都能進步,成為更好的自己。張說。
(長江日報記者 項傑晨光 楊峰 郭立霞)
編輯:舒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