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兒媳婦初次在婆家過年,婆婆卻拎不清,兒媳連夜開車回娘家

兒媳婦初次在婆家過年,婆婆卻拎不清,兒媳連夜開車回娘家

春節前後,是多少婆媳之間的“沖突期”。

親密關系相處,有一個重要原則:有分寸感。

什麼是親密關系裡的分寸感?

簡單來說就是:不強求,不勉強,不将自己的想法加在對方身上,不以己度人,不中傷對方。

有個女讀者向我傾訴她在婆家的經曆。

讀者黃女士跟丈夫剛完婚半年,結婚之後兩個人就一起回到外地工作。

新婚之後,兒媳婦就要在婆家過年,于是兩個人在小年時就回到了家裡。

本想着,能在家裡多住幾天,陪陪老人;等過完年初二,黃女士再跟丈夫一起回自己的娘家。

可沒想到,連除夕夜都沒熬過,她就被婆婆氣得開車回了娘家。

兒媳婦初次在婆家過年,婆婆卻拎不清,兒媳連夜開車回娘家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讓黃女士如此氣憤呢?

原來,她的婆婆是個“沒有分寸感”的人。

新婚夫妻,作為婆家而言,家裡多了一個人口。

别人家的女兒嫁到自己家裡,應該給人家足夠的尊重和愛意,讓她感受到:“嫁到我們家,不會讓你受委屈”。

可這個婆婆,不僅意識不到這一點,還讓兒媳婦去廚房做飯。

期間,黃女士的丈夫想要進廚房幫忙做飯,卻被她婆婆留在客廳聊天。

公公婆婆,丈夫,大姑姐,大姑姐家的孩子,他們幾個人坐在客廳有說有笑包水餃。

黃女士自己在廚房裡做飯。

兒媳婦初次在婆家過年,婆婆卻拎不清,兒媳連夜開車回娘家

越是想,越是心酸。

這還不是重點,重點是:當她做好一半菜端出來的時候,卻發現他們一家人已經坐在餐桌上正吃飯了。

新婚第一年,兒媳婦在廚房做飯,婆婆一家人卻坐在那裡吃飯。

這口氣,她實在是咽不下去。

越想越委屈,丈夫不僅沒有安慰她,反而說:“家人都餓了,先吃一點沒關系的。”

然後,黃女士氣得飯也吃不下去,連夜開車回了娘家。

她心裡想:大年之前,如果婆家親自來接她回家,她會給台階;如果沒有人來接她,她也不會輕易回去。

兒媳婦初次在婆家過年,婆婆卻拎不清,兒媳連夜開車回娘家

這讓我想到了之前網上看到的一個熱搜。

女生第一次跟男友回家見家長,卻被要求女生下廚做飯。

不僅如此,做飯之後,還被要求打掃衛生,收拾碗筷。

這個熱搜出來後,網友們的觀點有兩個。

第一個:男方家不尊重女生,初次見面給人家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第二個:女生想要獲得好感,就得在男生家裡多表現一番。

可事實上,哪一個女生在自己家裡,不是掌上明珠?

哪一個男生,不是家裡被寵愛于一身的人?

最關鍵的不是有沒有表現自己,而是有沒有獲得足夠的尊重。

兒媳婦初次在婆家過年,婆婆卻拎不清,兒媳連夜開車回娘家

關系再親密,也應該有分寸感。

人和人之間的感情再好,也應該保持一些距離感和分寸感,不然肯定會産生各種各樣的隔閡。

心理學上認為,我們每個人的内心都有兩個世界。

一個是自我的小世界,隻能容納自己的秘密和情緒;另外一個則是跟外界的距離,社交距離,戀愛距離,親密關系距離。

當外界過分侵入我們的個人距離,就會引起我們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

隻有保持足夠的距離,才能讓我們心态平和放松。

比如回家過年這件事。

小兩口新婚第一年,兒媳婦在婆家過的第一個年,應該受到足夠的尊重。

她主動要求做家務,做飯,說明她是一個有禮貌有教養的人。

但是,如果婆家人什麼都不做,将所有的任務都留給兒媳婦做,這就是不尊重人家。

兒媳婦初次在婆家過年,婆婆卻拎不清,兒媳連夜開車回娘家

婆媳沖突之是以産生,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缺少分寸感

婆婆過分幹涉兒子兒媳婦的生活,感情問題,并且擺出一副頤指氣使的姿态。

或者,有一個人無法做到“一碗水端平”,導緻了兩個人之間産生了更多的沖突。

第二個:男人在中間沒有做好自己的責任

當婆媳産生沖突時,男人在中間的角色很重要。

一個是自己的母親,一個是自己的妻子,如何權衡彼此的關系,是一門很重要的學問。

如果男人偏袒母親,那你讓妻子今後的幾十年時間,如何相信你是一個合格的丈夫?

如果男人總是偏袒自己的妻子,也會讓母親感到心寒。

是以,保持距離感和分寸感,對于親密關系相處,真的很重要。

就像三毛說:“關系再親密,分寸不可缺失。”

兒媳婦初次在婆家過年,婆婆卻拎不清,兒媳連夜開車回娘家

今日話題:

春節回家過年,婆媳該如何相處?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