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夜談網球之澳網

1月30号的澳網男單決賽即将上演,老牌三巨頭的納達爾和超新星梅德韋傑夫将展開較量,到底是梅總理再下一城拿下澳網,還是納達爾取得21冠,完成曆史第一人的壯舉和自己的雙圈大滿貫。

澳網作為網壇四大滿貫之一,也是是每年網壇的開年大賽,是選手們休息了幾個月後的第一個大賽。自進入公開賽年代以來,澳網先後經曆了草地到硬地的變化,1988年,澳洲政府在墨爾本建立了新的網球中心。也正是在啟用新場地後,澳網才由草地改為硬地球場。

撇開草地時代不說,澳網作為快速硬地,對那些老蔣來說,還是比較友好的。在快速硬地上,那些發球大炮基本可以立于不敗之地,作為老将的費德勒,在2018屆澳網中,拿下自己的第20個大滿貫冠軍,此時的費德勒已經是36歲高齡之多。在網球這一賽事中,選手們年過三十意味着開始走下坡路,體力和精力下滑,身體的傷病,都開始慢慢爆發,作為那個時代的高産奶牛,費德勒一共拿下6次澳網大滿貫冠軍,最早一次是在04年首次奪冠,最後一次則相差14年之久的18年,成功衛冕,堪稱澳網為自家後花園。

而真正将澳網視為自家後花園的還得看德約科維奇,前後8次拿下澳網冠軍,而今年因為疫苗被海關拒之門外,也隻能笑看天下英雄誰能摘取桂冠。作為澳網之王的德約科維奇,并不以發球著稱,費德勒作為發球上網的代言人,那德約就是接發的天花闆了,即使在快速硬地之上,也沒有哪個發球大炮敢吃死德約,細膩的回球路線,準确的将球送到難以回球的路線,當然了,也避不開那德式高壓,誠然即使如此,對德約來說,也不過添一笑談而已。

有人将澳網視為後花園,自然也有陪跑者,作為澳網最出名的陪跑者,居然是三巨頭之一的納達爾,納達爾隻在澳網奪冠過一次,自從09年,納達爾接過費德勒的王座,隻在當年奪冠成功,然後4次打進決賽,12年更是5盤大戰,耗時5小時之多,跟德約鬥的天翻地覆,兩個人賽後筋疲力盡,幾乎站立不穩,那真是拼光最後一顆子彈,也留下了那盤堪稱澳網決賽曆史上最經典的比賽。

快速硬地是對防守反擊類型的球員極不友好的場地。不要拿德約說,德約的技術不隻是防守反擊,最強接發,以及穩妥的擊球方式,犀利的擊球路線,作為三巨頭裡面天賦最低的球員,德約沒有納豆的爆炸體能和犀利正手,也沒有奶牛的暴力發球和發球上網,隻能打磨自己的技術,德約的回球路線是三巨頭裡面最刁鑽的,也是讓你最難受的。而奶牛的暴力發球,是保證他在36歲高齡拿下澳網的底牌,網球沒有難度分,越簡單越直接的得分方式對老将來說越好,跟年輕的超新星相比,體力是他們唯一的劣勢,而發球和經驗則是老将們的優勢。澳網苦主納達爾,在墨爾本的這片土地上灑過無數的種子,卻隻開過一次花,作為防守反擊和正手上旋的宗師人物,每次看納豆比賽,總看到他能将一些球以不可思議的路線和速度回球過網,上旋球帶來的強力旋轉,使得球以非正常路線回過去,且在界内。

經曆了去年的低谷,納達爾重新回到澳網決賽,與超新星梅德韋傑夫一較高下,希望老将納豆取得21冠,創造屬于自己的曆史,也希望梅總理徹底進化,接過三巨頭的王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