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和我的家鄉|高密泥老虎:虎年更暢銷,泥疙瘩變“金疙瘩”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靜

你見過六米高的“老虎”嗎?

走進中國泥塑之鄉高密市姜莊鎮聶家莊,就會看到一座六米高的泥塑老虎,威風凜凜又憨态可掬。

我和我的家鄉|高密泥老虎:虎年更暢銷,泥疙瘩變“金疙瘩”

“小孩小孩你别哭,你爹去了登州府,花啦棒,泥老虎,咕嘎咕嘎二毛五。”關于聶家莊泥老虎的民謠,已經流傳多年。聶家莊泥老虎咧着嘴,嘴角留有兩個小孔,圓溜溜的眼睛,精氣神兒十足,肚子裡有個哨子,将頭部和尾部一推一拉,能發出“嗚、嗚”的叫聲,是以也稱“泥叫虎”。會叫的泥老虎,是聶家莊最與衆不同的泥塑,是高密最有特色的民間藝術品,也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山東高密是著名的“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三賢四寶·莫言家鄉”是其文化名牌。虎年将至,作為“高密四寶”之一的聶家莊“泥老虎”産品旺銷。小小泥疙瘩變成“金疙瘩”,帶動老百姓創業緻富,成為高密聶家莊發展的實力和底氣,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如虎添翼”。

我和我的家鄉|高密泥老虎:虎年更暢銷,泥疙瘩變“金疙瘩”

暢銷的泥老虎

泥疙瘩變成金疙瘩

虎年迎面而至,從天南海北來到聶家莊買泥老虎的人絡繹不絕。

聶鵬一邊包裝不同尺寸不同花樣的泥老虎,一邊張羅着給顧客介紹聶家莊泥老虎的手藝。“以前來購買者大多來自山東半島,近幾年随着泥老虎的名氣越來越大,全國各地甚至國外買的人越來越多。今年因為是虎年,相比去年同期,銷量差不多提高了40%左右。”聶鵬臉上喜氣洋洋。

聶鵬今年32歲,跟泥老虎正好打了12年交道,他将這一年稱為自己從事泥老虎事業的“本命年”。聶鵬是聶家莊泥塑第22代傳承人,也是目前最年輕的傳承人。

我和我的家鄉|高密泥老虎:虎年更暢銷,泥疙瘩變“金疙瘩”

在聶鵬的兒時印象中,聶家莊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泥塑,泥老虎自然而然成為陪伴他童年最久的玩具。聶鵬說:“泥老虎的形象中包含了保佑平安的寓意,是以每到春節,家裡長輩都會給小孩買一對泥老虎,既當擺設,又是玩具,年味兒就足了。”

聶鵬的爺爺和父親都會做泥老虎,主要是為了貼補家用。聶鵬的父親聶臣希今年57歲,從7歲開始學做泥老虎。在他眼裡,“泥玩意兒”早已玩不出新花樣。是以在2010年虎年,聶鵬一個猛勁地紮進泥老虎的行當時,無論父親,還是村裡人,都覺得“這個年輕人吃手藝飯沒前途”。但是,聶鵬還是擺出了決心,“有點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感覺”。

父親拗不過他,便親手教他。“他堅持要學,我就嚴厲地教,沒想到他是來真的。”聶臣希說。聶鵬沒有學過美術,做泥塑幾乎是從零基礎開始,他也實實在在嘗到了裡頭的不容易。聶鵬說:“一天至少坐八個小時,每一天反反複複都是跟泥巴打交道。冬天泥坯幹得慢,一個20厘米高的泥坯一周都幹不透。涼涼的泥巴捏在手裡,都會凍手。”而現在,聶鵬拿着畫筆在泥塑上揮灑自如。

最初,聶鵬年銷量僅一兩千隻,近年來泥老虎銷量能達到3萬隻。父親聶臣希成為省級非遺傳承人,而聶鵬也成為了市級非遺傳承人。他們感慨:“手藝人的春天來了”。

我和我的家鄉|高密泥老虎:虎年更暢銷,泥疙瘩變“金疙瘩”

會“叫”的泥老虎

手藝人代代傳承

聶家莊泥老虎備受青睐的背後,是老手藝的代代傳承。這塊小小的泥疙瘩捏成泥老虎,不是個簡單事兒。

聶鵬說:“做傳統手藝要耐心和手巧。”所謂“三分塑,七分彩”,從取土、和泥、制坯、修坯、做哨、粘接、塗粉、上色、晾幹等,經過十幾道工序,一個神采奕奕的泥老虎才能成型。“一個看上去很簡單的泥老虎,其實沾滿了無數次手藝人的手印。”

相比于其他地方的泥塑老虎,聶家莊的泥老虎除了可以觀賞和把玩,最大的特點是會“叫”。做哨子講究很多門道。聶鵬說:“一般就是用圓形的蘆葦杆,用刀在末端削出一個坡度,坡度越大聲音也更加清脆。泥老虎體型大小不同,需要的哨子長度、粗細也不同,大一些的泥老虎,哨子就更長、更粗。”

聶家莊泥老虎具有“聲、形、色、動”四大特點。聶鵬說:“聲,就是可以通過推拉,泥老虎發出叫聲;形,就是你老虎的造型非常逼真;色,就是運用桃紅色、淡黃色、朱紅色、深綠色、黑色泥老虎的五大原色,大紅大綠非常豔麗,成為一種地域文化特色;動,就是通過使用皮革粘連,虎頭虎尾可以來回拉動。”

我和我的家鄉|高密泥老虎:虎年更暢銷,泥疙瘩變“金疙瘩”

聶鵬的工作台上有十幾種尺寸的泥老虎作品,最小的泥老虎6厘米高。除此之外,還有10厘米高、20厘米高、30厘米高等十幾個尺寸的泥老虎。泥老虎身上有不同的顔色和圖案,如剪紙、年畫、成語、定制文案等等。

2016年,聶鵬決定嘗試挑戰做更高的泥老虎。從春天到了夏天,聶鵬父子用了五個多月的時間做2.3米高的泥老虎。這樣高的泥老虎,此前沒有模闆,隻能靠手工一小塊一小塊捏制。再加上,這樣的工程量不能一天完成,是以保持住水分也成為一種挑戰。“做哨子也需要研究,将虎頭虎尾粘連的時候用了不少人力。”當2.3米的泥老虎呈現在人們面前時,大家都感到驚歎。

有曆史的泥老虎

非遺項目注入創新活力

聶家莊泥塑起源于明朝萬曆年間,距今已有400多年曆史。得益于百脈湖淤積的自然優勢,當地土質較好,黏性大,幹透後不會破裂。有“聶家莊,朝南們,家家戶戶捏泥人”的美譽。直到今天,聶家莊村民在制作泥老虎、泥塑工藝品時,依然采用田地中的黏土。

最初,聶家莊泥塑本來是做煙花的泥巴外衣。清朝時期,聶家莊開始做泥娃娃,泥獅子,搖猴,泥塑花樣多了起來,做泥塑的人也多了起來。

泥塑,逐漸成為高密聶家莊的一個代表。進入2000年,聶家莊泥老虎又發生了質的飛躍。聶鵬說:“那時候泥老虎中間的連接配接部分從牛皮紙改成皮革,模具也從燒制變成使用石膏模具。聶家莊泥老虎的名号叫得越來越響。”

我和我的家鄉|高密泥老虎:虎年更暢銷,泥疙瘩變“金疙瘩”

2008年,聶家莊泥塑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擴充項目名錄。“我們對于非遺逐漸有了新的認識,高密聶家莊泥老虎成為非遺那是一件值得我們驕傲的事情。”聶鵬講到。

“如果隻是一直抱着這塊泥巴,未來很難走得長遠。作為非遺的高密聶家莊泥老虎,應該如何突破?”聶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讓泥老虎有自己的包裝。“原先大家買泥老虎,就是用一個塑膠袋,我覺得泥老虎應該從内到外都進行創新。”于是,聶鵬開始設計包裝,将泥老虎這一非遺産品變出新顔。

除了包裝,聶鵬對于泥老虎形象也做了一些誇張的設計,加入卡通、高密剪紙、撲灰年畫等元素。“雖然創新,但是不變的是泥老虎這張最傳統的臉,大家一看就是聶家莊泥老虎。”如今,泥老虎也有了祥虎的名号,帶着“祥虎叫,福來到”的寓意。

我和我的家鄉|高密泥老虎:虎年更暢銷,泥疙瘩變“金疙瘩”

為了讓泥老虎走進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聶鵬也在不斷産出接地氣的泥老虎衍生品。并且,他還到2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文化交流。

“我剛開始隻是想跟父親學習傳統手藝,學會了技藝,就想學習怎麼去銷售,再後來想怎麼創新,怎麼讓更多人知道,怎麼吸引年輕人加入我們。”泥老虎不再僅僅是聶鵬的童年玩具,更是一種文化符号,還有他肩膀上的責任。

我和我的家鄉|高密泥老虎:虎年更暢銷,泥疙瘩變“金疙瘩”

會“飛”的泥老虎

鄉村振興“如虎添翼”

現在,聶家莊隻有20戶左右仍然在做泥塑産品。“從前,爺爺和父親都是做好泥塑到附近的集市上去售賣,尤其春節前後銷售最火爆。但是,一個泥老虎,在虎年之前,銷量和效益有限。再加上,做非遺項目有很大的挑戰,年輕人幹的少,手藝難以傳承。”聶鵬說。

為了更好地保護和發展泥塑,聶家莊西村和周邊村莊吸收120多名泥塑手藝人組建聯合社,統一标準、共享銷售管道。目前,聯合社每月可加工泥老虎近萬隻,産品銷往全國各地。2021年,姜莊鎮非遺工藝品銷售額達5000萬元。

現在,除了有上門批發和定制的顧客,聶鵬還通過文化交流博覽會進行推介。“我們現在也開拓電商、短視訊等的銷售途徑。泥老虎不僅增加了銷量,還‘飛’到了國外。”

“銷路逐漸拓寬,我真希望村裡人能夠拾起這門老手藝,共同發展。讓小小的泥老虎,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發揮作用。”聶鵬說。

泥老虎成了高密聶家莊的“面子”和“裡子”,有了響當當的名号。聶鵬說:“借助這一個虎年,希望傳統手藝有新的轉變。下一個虎年,希望把小小的泥巴,做成一個長久的項目。”

“咕嘎咕嘎。”聶鵬玩起泥老虎。“虎年來臨,也祝福大家虎年吉祥,如虎添翼。”

我和我的家鄉|高密泥老虎:虎年更暢銷,泥疙瘩變“金疙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