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遇大風火焰不熄滅、燈體傾側不滲油,冬奧火種燈如何做到?

除了冬奧火炬研發生産,火炬傳遞過程中其他必用産品如何制成,也成為此次冬奧會關注焦點。

說起火炬接力火種燈和儀式火種台,很多人估計被它們滿是“中國人浪漫”設計創意所吸引,它們如何實作工匠技藝量産呢?近日,南都記者走近火種燈和火種台生産加工機關,探究背後的“廣東制造密碼”。

遇大風火焰不熄滅、燈體傾側不滲油,冬奧火種燈如何做到?

火種燈。

火種燈:多次強風、震動測試,雙層玻璃罩内保證長時間燃燒

據了解,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火炬量産由上海石化負責。他們委托部件企業的加工工廠中的房間在廣東中山,這裡除了承接此次冬奧火炬内飄帶生産,也是冬奧火種燈、火種台周邊配套裝置加工企業。

南都記者獲悉,具體肩負起産業鍊鍊長責任的是上海石化,經過與北京冬奧組委、中石化聯合組織的企業現場考察和樣品測試驗證,最終确定冬奧火炬各部件及相關産品加工企業。為了更好完成生産任務,確定産品高技術含量,承接儀式火種台和火種燈生産的企業們強強聯手,成立聯合生産團隊。

在生産團隊的展室裡,被防塵泡沫材料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幾個展品仍“猶抱琵琶”。它們是火種傳遞三大件:儀式火種台、火種燈及落地底台、火炬及落地底台。

“我們還不敢給其他客戶見到成品,畢竟離火炬傳遞不足一個月,保留點神秘感。當然也怕刮碰到它們(展品)。”生産團隊的總工程師易洪斌說。

易洪斌介紹,火種燈研發任務艱巨,它比手持火炬需維持燃燒的時間要長。與此同時,由設計圖紙變成産品,需在實驗室做很多應用實驗,研發時間自然就長一些。在保證還原設計樣式的基礎上,還要確定“安全第一,萬無一失”。同樣地,細節是“魔鬼”。

“30-40瓦,這是火種燈的功率,和家用照明燈功率差不多。但簡單的資料背後生産則不簡單。”易洪斌說,在燃燒室内,12-18mm高的火苗在雙層玻璃罩裡,既要保證空氣輔助燃燒,又要做到遇到18米/秒大風,火焰不晃動、不熄滅。如果遇到燈體意外水準傾側,還要保證不滲油、熄火。

“以上種種,都說明火種燈不是普通家用照明的工藝水準。”易洪斌說。

南都記者了解到,生産團隊通過廠内和廠外的實驗室,多次進行強風測試、震動測試等。最終能讓火種燈在原外觀設計造型和尺寸不變的情況下,完全達到保持火苗亮度、高度、多種意外情況不熄滅,并實作工業化量産。

火種燈的外觀細節精美,包括提手整高384mm。位于燈頂部,飄帶狀的螺旋圓柱體,醒目的北京冬奧LOGO正面居中。在燈中部,由雙層玻璃包裹的燃燒室壁上可見冬奧會白色雪花的細緻雷射印花圖案。

位于側面還有一個火種窗,蓋以一個紅色帶觸點,逆時針旋轉打開蓋掩。在燈體下部,是儲存燃料的燃料罐,以及可以套上落地底台的燈體底座。

遇大風火焰不熄滅、燈體傾側不滲油,冬奧火種燈如何做到?

火種燈和火種台。

火種台火焰比火種燈、火炬大,安全性要求更高

此次冬奧儀式火種台有“地載萬物”的象征。它呈現出中收腰的花瓶造型,配以飄帶往上纏繞的外觀,2022北京冬奧會徽居中。上方是開放式的燃燒室,雕花紋理是以中心點散開的六邊形雪花,将火種台“尊”的曲線造型和沉穩的基座展現得恰到好處。

據火種台生産團隊介紹,儀式火種台的燃料為固定喉管接入的丙烷。

對比起内飄帶和火種燈,儀式火種台是技術相對成熟的周邊裝置。但由于它體積最大,群眾可視效果上最搶眼,其加工工藝難度要求更精緻美觀。同時,由于火種台火焰比火種燈和火炬都要大得多,其安全性要求自然就更高。

火種台生産團隊告訴南都記者,他們把飄帶造型的火種台做成上下兩個主要分塊,下方支架與上部燃燒室完全隔開,可避免火苗下串形成台體内部爆燃的可能。上部燃燒室則以側面環繞镂空間隙,友善提供足夠的空氣交換空間,保證正上方火苗燃燒穩定。

視訊點選:

冬奧火炬的自述:我這樣從無到有産出,每處都有科技“彩蛋”

采寫:南都記者 任磊斌 潘珊菊 發自北京

視訊/圖檔:記者劉威(部分廣州石化供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