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月27日報道,美國發現奧密克戎毒株的一種隐形版本。但到目前為止,它在美國病例總數中所占的比例很低。
世界衛生組織稱,這個變異毒株稱作BA.2,攜帶奧密克戎譜系中未曾見過的基因突變,其中一些突變在刺突蛋白中。一些初步資料顯示,BA.2傳染性可能稍強,但并不更嚴重。然而要對資料作出确定的解讀還為時過早。
據趣味科學網站此前的報道,去年12月,科學家稱最初版本的奧密克戎已經分出多個亞譜系,其中一個就是BA.2。BA.2在遺傳上有一個怪異之處,核酸檢測較難發現,是以稱為“隐形奧密克戎”。
報道稱,原始版奧密克戎毒株在給刺突蛋白(病毒用來感染細胞的物質)編碼的基因段有一處“缺失”。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篩查幾種基因,包括刺突蛋白基因。當一種變體攜帶這種“缺失”,核酸檢測就會顯示錯誤:“S基因目标失敗”。這個錯誤使人們很容易标記可能的奧密克戎病例,然後通過完整的基因組分析加以确認。
報道還稱,然而BA.2卻沒有這種稱為69-70del的缺失,是以在核酸檢測中就無法與沒有這種“缺失”的其他變種區分開來。BA.2攜帶者在新冠核酸檢測中仍将呈陽性,但他們的病例不會标記為BA.2,除非他們的原始樣本經過基因測序。
美國得克薩斯州休斯敦衛理公會醫院的病理學家韋斯利·朗博士對美聯社記者說:“不要以為‘隐形奧密克戎’就意味着我們檢測不出來。”
擴散至40個國家
據美聯社報道,到目前為止,在美國等40個國家已經發現了這種隐形奧密克戎。大體上說,BA.2目前在亞洲和歐洲似乎比在其他大陸更常見。
報道稱,鑒于英國的BA.2病例越來越多,英國衛生安全局已指定BA.2為“調查中的變體”。美聯社報道說,在丹麥,1月中旬45%的新冠肺炎病例是奧密克戎,而1月初的比例僅為20%。丹麥國家血清研究所病毒學家安德斯·福姆斯高對《華盛頓郵報》記者說,截至1月24日,BA.2占丹麥新增病例的65%。總體而言,丹麥的新冠肺炎病例仍在增加。
休斯敦衛理公會醫院分子和轉化人類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詹姆斯·馬瑟對《華盛頓郵報》記者說,在美國,BA.2在新冠中的占比不像英國和丹麥那麼高。朗對美聯社記者說,休斯敦衛理公會醫院最近确定3個BA.2病例,但截至目前這個亞譜系在美國的影響還不大。新聞報道稱,康涅狄格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等地也發現了這種變體。
美聯社稱,美國一共向全球共享冠狀病毒資料平台“流感資料共享全球倡議”送出了96個BA.2基因序列。全球一共送出了大約1.5萬個BA.2基因序列。
傳染性尚不明确
随着BA.2病例在全球範圍越來越多,世衛組織現在建議衛生機構在這個亞譜系與初始版本的奧密克戎之間開展比較研究,尤其要比較研究它傳播擴散和引發嚴重疾病的能力。
世衛組織網站上寫道:“對于BA.2特性的研究,包括其免疫逃逸性和緻病性,應該獨立于BA.1得到重視。”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發言人克麗絲滕·努德隆德對《華盛頓郵報》記者說:“目前沒有足夠的資料确定BA.2的傳染性或适應性是否強于BA.1。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繼續監測目前在國内和國際傳播的變體。”
據美聯社報道,丹麥的早期報告表明,BA.2的住院率與原始版奧密克戎沒有差別。福姆斯高對《華盛頓郵報》說:“到目前為止,我們在年齡分布、疫苗狀況、突破性感染和住院風險等方面都沒有看到明顯差異。另外,盡管BA.2的感染率很高,重症監護病房的住院人數卻在減少。”
朗對美聯社記者說,有些迹象表明,與原始版奧密克戎相比,這種亞譜系的傳染性相同或略高,“但我們不一定知道是什麼原因”。
美聯社報道,科學家們正在實驗室研究測試針對原始奧密克戎的抗體是否也能消滅BA.2。
美國布裡格姆和婦科醫院的傳染病專家丹尼爾·庫裡茨克斯博士對美聯社記者說,兩個版本的奧密克戎非常相似,是以感染奧密克戎很有可能“給你提供針對BA.2的交叉保護”。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