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醫影基礎丨顱内MRA常見的正常變異

顱内血管正常變異類型較多,在日常工作中常會見到一些如數量變異(血管的增多或減少)、形态變異(開窗,分叉較早,發育不良)、路徑變異(永存頸内-頸外動脈吻合,永存頸總動脈-椎基底動脈吻合)、起源變異(兩個不同血管共享相同的起源)等類型變異。由于顱内動脈變異較多,部分變異較罕見,無法逐一進行詳細介紹,下面分享一些較常見的MRA變異病例。

一、重複畸形

醫影基礎丨顱内MRA常見的正常變異

重複型大腦中動脈,可雙側或單側,需與大腦中動脈分叉較早(通常分叉處小于1.5CM)鑒别。

大腦動脈重複(如重複大腦中動脈,三倍大腦前動脈等)及奇大腦動脈(如奇大腦前動脈)較少見。

二、開窗畸形

開窗畸形:血管局限性重複。常見于基底動脈起始部及大腦中動脈M1段。

醫影基礎丨顱内MRA常見的正常變異

根據形态及大小分型:

1.裂隙型,開窗血管短小(3-5mm),呈裂隙樣改變。

2.凸透鏡型,開窗血管略大(5-10mm),呈凸透鏡樣改變。

3.重複型,開窗血管範圍較大(>10mm),呈側枝樣改變。

醫影基礎丨顱内MRA常見的正常變異

大腦前動脈A2段開窗畸形,需與雙前交通動脈,前交通動脈開窗畸形變異鑒别

三、纖細,缺如、未發育

醫影基礎丨顱内MRA常見的正常變異

大腦前動脈A1段發育纖細

醫影基礎丨顱内MRA常見的正常變異

大腦前動脈A1段缺失未發育

醫影基礎丨顱内MRA常見的正常變異

大腦中動脈側裂段血管纖細狹窄

醫影基礎丨顱内MRA常見的正常變異

左側大腦中動脈起始部狹窄閉塞伴側枝循環開放

醫影基礎丨顱内MRA常見的正常變異

大腦後動脈近端纖細,可表現為雙側或單側

醫影基礎丨顱内MRA常見的正常變異

大腦後動脈中段局限性狹窄

醫影基礎丨顱内MRA常見的正常變異

胚胎型大腦後動脈可雙側或單側,分為完全型(血供全部來自頸内動脈)和部分型(血供部分來自頸内動脈)。

四、永存動脈

人類胚胎發育過程中有 4 條連接配接頸内動脈和基底動脈的暫時性通路,分别是原始三叉動脈、原始舌下動脈,原始寰前節間動脈以及原始内聽動脈,如果 這些通路到成人還未退化則稱為永存頸内-基底動脈吻合,屬于較罕見的顱内血管先天性變異。

醫影基礎丨顱内MRA常見的正常變異

永存原始三叉動脈是一種永存于頸内動脈與椎-基底動脈之間的胚胎遺留血管,是一種罕見的腦血管變異,發生率為 0. 1% ~ 0. 6% 。

五、willis變異畸形

典型 Willis 環由雙側頸内動脈(ICA)分叉部、前交通動脈(ACoA)、雙側大腦前動脈(ACA)的 A1 段、雙側後交通動脈(ACoA)、雙側大腦後動脈(PCA)的 P1 段和基底動脈(BA)等 10 支血管組成,呈七邊形形态。Willis 環分為前循環和後循環兩部分。前循環包括雙側 ICA、ACOA、雙側 ACA 的 A1 段;後循環包括雙側 PCOA、雙側 PCA 的 P1 段和BA。能顯示完整willis環的人群僅為42%-52%,willis環變異包括其組成血管的缺如和直徑變化,血管直徑<l mm定義為發育不良。

醫影基礎丨顱内MRA常見的正常變異

willi環變異的分型方法縱多,是以在此不一一讨論其變異類型,感興趣的可查閱相關文獻。

參考文獻:

付文君, 脫淼, 朱慧, et al. Willis環變異與腦白質病變[J]. 國際腦血管病雜志, 2017(12).

柏天軍,周宏莅, 龐善軍, et al. 3DTOFMRA在永存原始三叉動脈診斷中的應用[J]. 醫學影像學雜志, 2018(3).

梁奕, 陶靜雄, 李貞, et al. 永存頸内-基底動脈吻合的血管病變特點[J]. 臨床神經病學雜志, 2017(1).

毛一樸, 馬隆佰, 黃濤. 永存頸内-基底動脈吻合血管的CTA、MRA 表現及臨床意義[J]. 實用放射學雜志, 2015(6).

王莉;;3D-TOF MRA技術診斷腦Willis環變異的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20).

部分圖檔整理自網絡課件,如不願被轉載傳播,請在下方留言聯系删除。

來源:磁共振之家

【版權聲明】本平台屬公益學習平台,轉載系出于傳遞更多學習資訊之目的,且已标明作者和出處,如不希望被傳播的老師可與我們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