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最後三位皇帝為何會絕後 他們沒有孩子的原因是什麼

作者:神秘人BAI

 前言

  近親繁殖是原罪,另外就是這三人各有各的苦衷。多子多福、子孫滿堂,曆來是中國人最看重的事情,特别是在古代,人們對于子嗣繁衍這件事,可謂是尤為重視。

  而在這其中,曆朝曆代的皇帝就更不用說了,但凡有機會,他們都會廣招天下美女,以充盈自己的後宮,其根本目的,說白了就是多生孩子,以便傳宗接代。

  按理說,坐擁着天下最豐富的生育資源,又有皇宮大内豐富的物質保障,同時還有最好的醫療團隊,不管是哪一個皇帝,都應該子嗣旺盛,兒女成群才對。

  但在清代,卻有三個皇帝居然絕了後,他們分别是同治、光緒和溥儀,終其一生,也沒能留下一兒半女。

  為什麼這三個皇帝會絕後呢?其實說起來,近親繁殖是一方面,更多的,是這三人各自面臨的特殊情境,讓他們沒有能力和機會留下子嗣。

  在說這三人的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對比一下清代曆代皇帝的整體生育情況。

  我們都了解,一個皇帝能生育幾個孩子,有三個決定性的因素,其一是皇帝本人的身體素質好與壞,其二是妃子數量多與少,最後就是時間上是否充沛。

  這三點,直接決定了一個皇帝子嗣的數量,尤其在清代,這幾點更是得到了具體的展現。

  像清代入關之前的兩個皇帝,也就是努爾哈赤與皇太極,他們的身體素質絕對沒得說,畢竟當時清代還處在起步和穩固階段,需要他們常年征戰,是以,這二人必須是身體倍兒棒。

  但他們的兒女數量,并不是清代皇帝裡最多的,努爾哈赤一生共有兒子16個,女兒8個,合計24個子女。

  而皇太極,比他父親稍微好一點,有兒子11個,女兒14個,合計25個.

  這個數量看起來似乎不少,但要了解,這兩人可是皇帝,不是一般的地主老财,其擁有的生育資源也是尋常人無法比拟的,但為何就生了這麼點兒女呢?

  莫非是他們的嫔妃數量不多?答案并非如此,據史料記載,努爾哈赤有嫔妃16個,皇太極則有15個。

  真正讓他們的兒女數量不太多的原因,是他們沒有時間。

  衆所周知,清代是在順治在位的時候才入的關,而在入關之前,也就是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在位時期,正值創業階段,是以,作為滿清這個公司的一把手,需要處理的事情和解決的問題就會非常多。

  精力大部分都放在了事業上,自然在生孩子這件事上,就會有所”懈怠“。

  并且,這二人均是死得十分突然,努爾哈赤是在被明軍炮火打傷不久後便去世,而皇太極則是在他心愛的宸妃死後,因思念成疾,身體很快垮了下來,僅僅兩年後去世,死的時候隻有52歲。

  是以,總體上清代的前兩位皇帝子嗣數量相對并不對,究其原因,還是他們沒有太多時間。

  而清代的第三位皇帝順治,情況也同樣如此,他共有20位嫔妃,數量上要比前兩位要多,但他隻有八個兒子。

  為什麼順治兒子這麼少呢?很簡單,就是他死得太早了。

  據史料記載,順治皇帝在順治十八年正月,就染上了天花,并且,病勢來得十分兇猛,僅僅數天之後就去世,死的時候,年僅24歲。

  要了解,24歲對于我們現代人來說,還隻是剛走出校門,踏入社會不久,而順治帝在這個年紀就已去世,是以,他的兒子相對較少也是正常的。

  接下來,就是清代曆史上生育子女最多的皇帝康熙,康熙八歲登基,前後在位61年,他共擁有皇後以及嫔妃共65人,而數量龐大的後宮,讓康熙一生共取得兒子35人,女兒20人的”豐碩戰果“。

  康熙能生這麼多孩子,其根本就在于他滿足了前文所說的三個基本條件,即身體素質好、妃子數量多和有充裕的時間。

  但到了雍正時代,其子女數量又驟然減少,他雖然擁有皇後兩位、嫔妃29位的後宮,但其一生,也就隻有6個兒子,4個女兒、

  為什麼同樣是在清代大勢已定的局勢下,康熙能有55個子女,雍正才隻有可憐的10個呢?

  這背後的原因也并不複雜,說白了就是雍正實在太忙了,用一句歌詞來形容他,那就是”愛江山不愛美人“。

  由于康熙活得太久,導緻雍正在登基時,已經四十多歲,而根據清宮檔案記載,雍正的第九個兒子,是在雍正元年,也就是他登基那一年出生的,而雍正的第十個兒子,則是在雍正十一年出生的。

  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在将近十一年的時間裡,雍正皇帝的後宮中,沒有一個子女出生。

  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就是雍正的勤政,衆所周知,雍正所接手的清代,是一個吏治腐朽、國庫空虛的清代,而雍正一心想革除弊政,是以就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治理國家之上。

  是以,他也就沒時間,也沒有精力去和嫔妃們進行”造人事業“了。

  至于乾隆,他一輩子沒少耕耘,皇後妃子也一共有43位,但他耕耘的結果,比他父親雍正強,但比他的祖父康熙卻少,一共有36個子女。

  從乾隆身上,就可以明顯看到,子女數量的多少與嫔妃的數量呈直接關系。

  需要注意的是,在乾隆之後,也就是嘉慶登基開始,清代皇帝的子女數量,開始有所下降,其中,嘉慶有21個,道光則有19個。

  如果這兩位的子女數量還算正常的話,那麼道光之後的鹹豐,子女少的”不忍直視“。

  鹹豐一生,先後納的嫔妃共有18人,這個數量雖說不多,但也還算正常,而他卻隻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而到了同治、光緒和溥儀這三代,則幹脆來了個絕後,一個子女都沒有。

  那麼說,為什麼從鹹豐皇帝開始,子女會突然變得這麼少呢?甚至清代末代三個皇帝都絕後呢?這就要提起清代皇室婚姻中一個最大的惡習了。

  這個惡習,就是近親結婚。

  清代皇室的婚姻,有一個典型的特點,就是在婚姻對象在小範圍内選擇,準确地說,是在滿洲貴族之間世代通婚。

  并且,在清初,出于局勢需要,滿洲貴族還經常會和蒙古博爾濟吉特氏家族進行聯姻。

  這種小範圍的通婚,在最早的時候倒沒什麼,但随着時間的發展和後代人數的增多,那就勢必會出現血親與血親之間的結婚了。

  比如,康熙的孝昭皇後和溫僖貴妃,這兩人的祖母,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女兒,而康熙則是努爾哈赤的曾孫子,也就是說,康熙與他這兩位妃子論起來,屬于沒有出”五服“的姨表血親。

  另外,康熙的孝懿皇後佟佳氏,是清世祖順治(康熙他爹)的孝康章皇後的親侄女,是一等公佟國維的親生女兒。

  而佟國維,則是康熙的舅舅,換句話說,康熙是娶了舅舅家的女兒,也就是自己的表妹。

  這不僅沒有出”五服“,甚至還在三代之内,絕對是屬于近親結婚,而近親結婚的危害,就是生下來的孩子或是畸形,或是癡呆,要麼就是有遺傳病。

  這也就是康熙生的孩子雖多,但不少都在出生不久後夭折的根本原因。

  同樣的道理,在不斷持續的近親婚姻中,清代皇帝的結婚對象,所選擇的範圍也就越來越狹窄,這樣一來,近親繁殖的惡果,就在清代最後幾代皇帝的身上得到展現,由于他們本身就是近親繁殖的結果,是以,其本身的生育能力也就越來越弱。

  生育能力弱,自然也就生不出子嗣,絕後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并且,在這三位皇位在位時期,正值慈禧太後掌權之時,而慈禧太後為了抓牢手中的大權,更是安排自己的親人嫁給皇帝,這在無形中,就加重了近親繁殖的危害。

  比如,慈禧把自己的親侄女隆裕,安排給光緒當皇後,而我們都了解,光緒的生母就是慈禧的親妹妹,是以隆裕皇後和光緒,實則是姑舅表親。

  是以,清代末代三個皇帝之是以絕後,其原罪就在于近親繁殖,這種危害,早在清代初期就已經存在,隻不過當時并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是以才會被忽視。

  但在數代之後,這種危害被無限擴大,惡果就是子嗣凋零,以至于絕後了。

  當然,近親繁殖隻是同治、光緒和溥儀這三位皇帝絕後的原因之一,是在客觀上決定了他們沒有子嗣的基礎條件,除此之外,這三人各自所面臨的不同情況,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因素。

  三人的情況,要分開來說。

  像同治皇帝載淳,他是鹹豐皇帝唯一存活的兒子,而他在繼位時,隻有六歲,也就是屬于沖齡即位。

  六歲登基,這個年齡的同治,還不具備生孩子的能力,而等到他大婚時,已經是十七歲了。

  也就是說,在同治大婚之前,出于年齡的原因,是沒有機會生孩子的,即便是他十幾歲後有了這個能力,但因為沒有大婚,慈禧和慈安兩位太後也不可能讓他留下子嗣。

  而就在同治大婚兩年後,也就是他十九歲那年,他就病逝在養心殿,英年早逝,自然沒時間生孩子。

  并且,坊間還傳聞,同治皇帝在成年之後,還有”龍陽之好“的嫌疑,當時有個太監叫做王慶祺,經常給正值青春年少的同治偷偷提供一些帶顔色的畫冊,同治對此十分是愛不釋手,久而久之,就和這個王慶祺有了說不清道不明的非正常關系。

  死得早,還有特殊的癖好,自然也就絕後了。

  而光緒皇帝載兀那榭龈遙艿鄙匣實郏耆譴褥笪朔獎惆殉殖虼瞬虐亞酌妹玫畝庸庑魍屏松先ァ

  是以,光緒一生都生活在慈禧的陰影裡,包括他的婚姻大事也是如此。

  據史料記載,光緒一共有三個後妃,其中皇後隆裕是慈禧的侄女,而其他兩位,一個是瑾妃,另一個是珍妃。

  這三個後妃裡,由于隆裕是慈禧安插在光緒身邊的眼線,是以光緒對她相當抵觸,自然也就不可能和她有孩子,而瑾妃一向對慈禧是唯命是從,是以也不讨光緒喜歡。

  唯一讓光緒愛到不行的隻有珍妃,兩人的感情确實很好,但光緒喜歡卻不代表慈禧喜歡,甚至,因為自己的侄女受到光緒冷落,慈禧還遷怒于珍妃身上。

  而慈禧對珍妃的看不慣,就直接導緻了不會讓珍妃給光緒留下子嗣,史料中沒有記載珍妃在活着的時候有沒有懷上光緒的孩子,但有一點能肯定的是,即便是懷上,慈禧也會想辦法讓珍妃生不下來。

  更何況,珍妃在當年八國聯軍進犯時,被慈禧投入井中處死,她一死,光緒更沒有了能為他生孩子的對象。

  本身妃子就少,喜歡的還死了,剩餘兩個又為光緒所厭惡,是以就這麼絕後了。

  至于溥儀,他的問題世人皆知,在他被立為皇帝後,因為照顧他的太監為了省事兒,就在溥儀少不經事時,把一些年齡稍微大點的宮女推到了他的床上。

  而這些宮女,常年困守在皇宮之内,根本沒有機會品嘗男女之間的歡愉,如今有機會與小皇帝颠鸾倒鳳,自然就會一個個如餓狼一般。

  但溥儀當時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哪裡能經得起這般折騰,據他後來回憶,某次被宮女索要過度後,出門看太陽都是綠色的。

  正是因為如此,溥儀逐漸喪失了生育功能,在他大婚之際,看着貌美如花的皇後婉容,也隻能是望洋興歎,自己在養心殿做了一夜,留下婉容獨守空房。

  溥儀的這個毛病,他的另外一個妃子文繡,就曾經公開登報指了出來,在1931年,文繡為了和溥儀離婚,向法院提出訴狀,直截了當的說溥儀”生理有病“,更絲毫不顧溥儀臉面,說她和溥儀”同居九年,未得一幸“。

  雖說溥儀一直活到了六十多歲,期間先後也有五個妻子,但就是因為他身體上的原因,進而導緻他沒有能力生孩子,是以也就絕後了。

  是以,清末三代皇帝之是以絕後,其中同治是沒有時間不足沒機會生(死得早),光緒是因為妃子太少沒人生(隻有三個),而溥儀則是自己不行沒法生(生理問題),是以,絕後就是必然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