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呆萌可愛?權利象征?出土文物中的多面老虎了解一下

虎年将至,老虎成了熱門話題。說起老虎,在考古出土文物中,這些大有來頭的老虎不可不知。它們有的年代比夏代還早因而充滿神秘,有的威猛,有的柔情,有的呆萌可愛,有的直接就是權力的象征。

1、中華第一虎:距今6000多年的神秘蚌塑虎

1987年,河南濮陽為解決工業和居民用水,在濮陽縣城西南處修建了一座引黃供水調節池,施工中發現一處早期仰韶文化遺址,被稱為西水坡仰韶文化址。遺址南邊,就是五代後梁修築的濮陽古城牆。

呆萌可愛?權利象征?出土文物中的多面老虎了解一下

△西水坡遺址M45墓發現的“中華第一龍”和“中華第一虎”

當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發掘西水坡遺址M45墓時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墓室正中是男性墓主的骨架。在墓主的左右兩側,居然放置着用蚌殼擺着的一套龍虎圖案。在人骨的右側是龍圖案,龍的頭朝北,背朝西,身長1.78米、高0.67米,做昂首、曲頸、弓身、騰飛狀。在人骨的左側是虎圖案,虎的頭朝北,背朝東,身長1.39米、高0.63米,做瞪目、張口、垂尾、行走狀。在虎圖案的西邊和北邊,還擺着兩處蚌殼。西邊的蚌殼比較雜亂,北邊的蚌殼則呈一個三角形,蚌殼東邊還發現兩根人的胫骨。在發現第一組蚌塑之後,考古工作者又發現了另外兩組蚌塑。第二組蚌塑位于M45墓室南面20米的一個淺地穴中,圖案有龍、虎、鹿和蜘蛛等。第三組蚌塑則位于第二組蚌塑南面20米的一條灰溝中,有人騎龍和虎的圖案。

考古工作者認為,西水坡遺址包括新石器時期仰韶、龍山和東周、漢代遺址,這三組蚌塑所在的墓葬屬于早期仰韶文化遺址,距今有6000餘年之久,比夏朝的建立還要早2000年。這裡的蚌塑龍,不但是考古遺址中獨一無二的發現,而且也是發現年代最早的龍形文物。是以,學者們将它稱為“中華第一龍”。實際上,蚌塑虎也是發現年代最早的虎形文物,自然也可以稱之為“中華第一虎”。可見在當時人的心中,虎與龍應該是分庭抗禮、難分軒轾的神獸。

2、石峁虎形石雕:距今4300-3800年

呆萌可愛?權利象征?出土文物中的多面老虎了解一下

△石峁遺址中發現的虎形石雕

老虎的形象在陝西的古遺址中也發現得比較早。比如在石峁遺址中發現的石雕中,除了人面與神面像之外,特别引人注目的就是虎形石雕。

石峁遺址位于陝北神木高家堡鎮石峁村,是一座文獻中沒有記載,卻擁有金字塔般建築、包含三重城垣的超大型史前城址,距今4300-3800年,比夏代還早,城址核心區域已具備早期宮城性質。

3、猛虎撲食的商代羊首勺

呆萌可愛?權利象征?出土文物中的多面老虎了解一下
呆萌可愛?權利象征?出土文物中的多面老虎了解一下

△商代羊首勺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有一件商代羊首勺。勺是古代挹酒器,一般和盛酒器配套使用。勺柄上一前一後雕塑着一隻小羊和一隻小老虎,老虎作撲食狀,而羊卻渾然不知。這個充滿緊張感的瞬間,被雕塑定格成為青銅器上的永恒,具有濃厚的藝術魅力,生動地展現了自然界弱肉強食的情景。

這件羊首勺在陝西省清澗縣出土。裝飾上大量采用圓雕動物形象是北方銅器的突出特點,這種風格的形成與其狩獵為主的生活密切相關。

4、虎媽護崽的西周青銅母子虎

呆萌可愛?權利象征?出土文物中的多面老虎了解一下

△西周青銅母子虎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藏

虎是百獸之王,威猛兇悍。但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的西周青銅母子虎,則讓人們看到了虎的另一面。周代工匠以高超的技藝和敏銳的觀察力,把母虎叼起小老虎的動态畫面用青銅記錄下來,成為了今天人們看到的這件珍貴的青銅母子虎。 這件文物1988年出土于寶雞橋梁廠,整體造型憨态可掬,将母子情深淋漓盡緻地展現出來,把虎的威猛與柔情融為一體,将自然界的瞬間畫面凝聚成永恒的青銅器,是一件難得的藝術珍品。

5、呆萌呆萌的春秋、戰國金虎

老虎不僅有兇猛和柔情的性格側面,也有虎頭虎腦、呆萌可愛的一面。

呆萌可愛?權利象征?出土文物中的多面老虎了解一下

△寶雞千河魏家崖村出土金虎

出土于陝西寶雞千河魏家崖村的一隻春秋中晚期的金虎,虎頭造型就很可愛,可謂“虎頭虎腦”。它形似後來的虎符,為秦人鑄造,但周人影響明顯。虎身“人”字形的紋樣為商周傳統的修飾手法。

呆萌可愛?權利象征?出土文物中的多面老虎了解一下

△戰國镂空回首金卧虎

另外,1979年在寶雞市鳳翔縣周原出土的一件戰國镂空回首金卧虎也呆萌可愛,一改威猛霸氣的形象。它長5.2厘米,寬3.3厘米,高3.3厘米,重155克。呈卧虎形,猛虎回首,闊口微抿,巨目寬鼻。目為二孔,大耳上卷,曲身下卧,長尾上卷,通體施珍珠紋與卷雲紋,中空,屬某件器物上的裝飾件。

6、虎出兵動的秦杜虎符

呆萌可愛?權利象征?出土文物中的多面老虎了解一下
呆萌可愛?權利象征?出土文物中的多面老虎了解一下

△秦杜虎符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的秦杜虎符近年來可謂大名鼎鼎。杜虎符于1975年出土于西安南郊,“杜”是秦的杜縣,在今天西安的長安區。符是古代朝廷用于傳達指令、調動軍隊的憑證,通常作虎形,分為左右兩半,兩半相合之後才可調兵遣将。這件虎符僅發現左半邊。虎作行走狀,昂首蜷尾,頸上有小孔,可穿繩懸挂。虎符身上鑄有錯金銘文9行共40個字,字型為秀麗的懸針小篆。大意是說虎符分為左右兩半,右半掌握在國君手裡,左半由大将掌管,凡調配50人以上的兵力,必須有國君的指令,将兵符對合後,才能夠調兵遣将。但如果遇到緊急的軍事情況,不必再會符,點烽火即可。現代漢語中的“符合”一詞即來源于此。虎符的應用充分說明了秦國軍權的高度集中。

呆萌可愛?權利象征?出土文物中的多面老虎了解一下

△漢魯王虎符 鹹陽博物院

除了陝西曆史博物館館藏的秦杜虎符,在鹹陽博物院也藏有一件虎符。鹹陽博物院收藏的這件鎏金魯王虎符,形似一隻伏卧狀的小老虎,憨态可掬又虎虎生威,背部鑄造的小篆文字“漢與魯王為虎符”七字,皆為半字,該虎符為一合完整虎符的左半部。依據《史記》記載,這件虎符應是漢景帝時期魯共王劉餘所擁之物,是一件諸侯王的虎符。

7、蹲踞在皇後之玺上的玉螭虎

呆萌可愛?權利象征?出土文物中的多面老虎了解一下

△皇後之玺

說起博物館裡的玉制品,皇後之玺當屬明星産品。這枚玺印隻有一方手心大小,晶瑩潤澤的器表雕刻着一隻兇猛的螭虎。這件古物采用新疆和田羊脂玉制成,印章的背面圓雕成螭虎的形狀。螭虎怒目圓睜,張口露齒,形象兇猛,體态矯健。四側刻有雲紋,印面刻有陰文篆書“皇後之玺”四個字。

螭是古代傳說中沒有角的龍。螭虎是吸收了螭與虎的特點演繹出來的一種神獸。用螭虎作鈕表示君臨天下的王者風範和威懾百官的絕對權威。根據該文物的發現地近長陵,考古人員推斷應為呂後之物。

華商報記者 馬虎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