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父母若管不住自己,很多教育都是無用的

父母若管不住自己,很多教育都是無用的

經常聽到身邊不少家長抱怨:現在的孩子,怎麼就那麼難管呢?

上到十幾歲的青春期少年,下到隻有3歲的小人兒,家長管的越多,孩子越反抗;家長管得越緊,孩子越叛逆。

不禁讓人困惑,到底是哪出了問題呢?

樊登老師說:

“你在管教孩子過程中,如果你使勁特别大,感覺特别累,孩子也特别痛苦,那麼一定是方法錯了。”“要管好孩子,要先管好自己。”

看過這樣一張圖:地鐵上,媽媽看書,孩子在一旁也拿起一本書看,另一個媽媽在玩手機,孩子也湊過去盯着手機看。

父母若管不住自己,很多教育都是無用的

在教育的路上,父母若不能做好榜樣,孩子很難不走歪路。

有研究發現,孩子是個全然的“感覺器官”,孩子的眼睛像錄音機,耳朵就像收音機。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照單全收。

然後從他們的視角,将真相粗暴地展現在父母面前。

是以,一個家庭最該被教育的,是父母。

父母管不好自己,所有的教育都是無用功。

01.

孩子的問題

都是父母問題的折射

心理學家楊傑曾分享過一個案例。

有一個上國小的男孩,上課不認真聽講,經常和同學打架,不寫作業,性格孤僻......

老師三天兩頭就找家長,有一次老師更是反映:“孩子上課瞪着老師,眼神很可怕。”

媽媽崩潰了,她覺得孩子簡直無藥可救。

可楊傑在了解情況後發現:孩子的問題其實在媽媽身上。

媽媽對孩子的教育簡單粗暴,不是吼就是揍。

日複一日,孩子也變得暴躁。

媽媽抽他一下,他還媽媽兩下。

母子兩常常鬥争一晚上,孩子故意不寫作業,困了就躺地上睡,而媽媽也跟孩子怄氣,孩子一合眼就拿紮一下!

楊傑建議媽媽停止打孩子,媽媽感到很委屈:“我能用的方法都用了,是因為沒招數了才打孩子。”

多少父母,自己病了,卻逼着孩子吃藥,父母自己不反思,卻逼着孩子改變。

孩子的問題隻是果,因在父母身上。

就像李玫瑾教授說的:

“當你發現孩子很難教育時,其實問題很早就有了。孩子的問題往往是大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種心理或行為問題,一定和父母的行為有關,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

《别等孩子長大了,才後悔你現在做的太多》一書中也指出:孩子的表現與父母的問題密切關聯。

父母若管不住自己,很多教育都是無用的

可悲的是,父母的眼睛隻盯在了孩子身上,對自己的錯誤卻毫無察覺。

勁都往孩子身上使,隻顧大刀闊斧地砍掉孩子的毛病,隻管孩子,不管自己。

這樣“雙标”教育最容易導緻的結果就是:父母越管越頭痛,孩子越來越叛逆。

02.

好的教育

都是往自己身上使勁

楊瀾曾說:

“别把勁兒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實,快樂,有責任感,有情緒管理能力,孩子會模仿你的。”

教育的關鍵在于教育父母,父母做好了,孩子自然也不會差。

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在這4個方面管理好自己,父母内心充實而豐盈了,才能反過來給孩子帶去更好的人格影響。

1. 管好自己的言行,培養孩子的修養

曾看到這樣一幕,一個男孩随口說了一句粗話,身後的爸爸,上前就是一巴掌:“我靠,誰叫你講髒話的?”

如此不文明的方式,怎麼可能教會孩子講文明?

“忠孝禮儀,我怎麼要求郭麒麟的,我就怎麼對待我父親和他人。”郭德綱說。

他在跟父親打電話時,從來不敢坐着,對父親永遠恭恭敬敬;對長輩,也一直彬彬有禮。

因為他先嚴格要求自己,給孩子做出了典範,再反過來規範孩子的言行舉止時,一切就都水到渠成了。

父母若管不住自己,很多教育都是無用的

在娛樂圈,郭麒麟一直以禮貌待人著稱。

郭麒麟和父親坐在一起時,永遠挺直腰杆,畢恭畢敬。父親說話時,永遠站在身後,認真聆聽,回話時都是“您”開頭。

對外,也是謙卑有禮,見到長輩,趕緊彎腰打招呼,噓寒問暖身體如何?别人幫忙時,“謝謝,麻煩您了”常挂嘴邊。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标杆”。

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要先行。

2. 管好自己的情緒,培養孩子的好性格

看過這樣一個視訊,二胎家庭裡,姐姐無聊時會用手戳弟弟眼睛。

父母若管不住自己,很多教育都是無用的

生氣時會拿玩具狠狠地砸弟弟頭。

父母若管不住自己,很多教育都是無用的

姐弟起争執時,會對弟弟直接拳打腳踢。

父母若管不住自己,很多教育都是無用的

姐姐還會沒緣由的上手就打、推、抓,扇弟弟。

每每這時,媽媽都會很生氣的拿出針來紮姐姐,用衣架打嘴巴。

父母若管不住自己,很多教育都是無用的

從早到晚,家裡到處充斥着媽媽的吼叫,姐姐的大哭大叫,弟弟的哭喊。

後來,育兒師問媽媽:“你小時候,媽媽也這樣對你嗎?”

媽媽幾度哽咽,不願再回憶,雖然不記得犯了什麼錯,但父母憤怒的表情和那一句句“你怎麼不去死”,一直刻在了她腦海裡。

父母若管不住自己,很多教育都是無用的

很多時候,她也知道發脾氣不好,可就是忍不住對孩子發怒。

暴力情緒就這樣在親子間代代相傳。

父母管不好自己的情緒,孩子遇事也控制不住自己,隻會複制父母發怒的樣子。

胡适曾說: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父母遇事時隻有先控制好自己的脾氣,才能看見孩子情緒背後的需求,引導孩子感覺,管理自己的情緒。

如此,孩子才能在父母的了解和接納中學會共情。

3. 管好自己的欲望,培養孩子的自律

前兩天在朋友家,剛好碰見她母女倆互怼:

“看了多久的電視了,還不去寫作業?”

“爸爸玩了一上午遊戲了,你怎麼不說他?”

說完,女兒一臉不情願地拿出了作業本,眼睛卻一直盯着電視。

“像什麼話?哪有邊寫作業,邊看電視的?”

“呵,就剛剛,是誰一邊做飯,一邊手機不離手的?”

朋友生氣了,吼道:“我是你媽,小孩能和大人比嗎?”

“你自己都管不好,憑什麼管我?”

女兒把筆一丢,站起來就進了房間,把門狠狠一甩。

白岩松說:

“天天在家打麻将的父母,是很難教會孩子讀書的,我認為在中國的教育裡面,最值得吐槽的是家長。”

一個放縱自己的父母,怎麼可能管好孩子?

浙江甯波,一位爸爸為了培養孩子對文言文的興趣,每天連電視都不看了,下班就坐在書桌前,将父女倆最愛看的卡通片《千與千尋》改寫成文言文。

父母若管不住自己,很多教育都是無用的

從小到大,隻要孩子在學習,爸爸就會放下手頭上的事,安靜的坐在邊上看書。

如今,女兒每天放學後就自覺完成作業,學習上的事從不需要父母督促。

而且在爸爸的感染下,女兒也愛上了文言文,六年級的她,甚至也學着父親用文言文寫日記。

父母“管好自己”,比管孩子100次都有效。

父母隻有先管好自己想玩遊戲的沖動,管好自己想玩手機的欲望,孩子才能在父母嚴于律己的熏陶下習得自律。

4. 管好自己的習慣,培養孩子的堅持

知乎有個問題:父母有哪些習慣影響了你一生?一位網友回答:

“十幾年來,我的爸爸堅持每天6點半起床,看書充電。

而我的媽媽,隻要有空閑,也會拿起書本認真閱讀。

每天晚飯後,父母總是相約在樓下空地打打球,或是跑跑步,回家後總是樂此不疲地交流運動的好處。

多年以後,我才驚覺這些是父母“刻意為之”的教育。

曾經的我,早上起不來,一看書就發困,一運動就犯懶,可當我看到父母都還在堅持,就突然覺得早起也沒有那麼痛苦了,讀書好像也沒有那麼難,運動也成了每天的習慣。”

教育家福澤谕吉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生的模仿者,培養孩子堅持力很難,但父母自身不放棄,孩子便會在跟随父母的腳步中成長。

教誨是條漫長的路,唯有榜樣是條捷徑。

03.

父母不放棄自我成長

孩子不斷努力成長

上海光華劍橋校長雷冬冬就說:

“與其每天都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試圖掌控孩子成長的每一秒鐘,做父母的不如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她是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她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有自己的工作和責任,她是一位媽媽,更是一位教育者。

她一直緻力于自我成長,女兒也學着母親不斷努力成長。

女兒初三畢業後,就獨自前往英國求學,最後考上了牛津大學。

女兒感謝道:“我成長過程中,媽媽給我的時間不多,卻做足了榜樣。”

很多父母在有了孩子之後,都一門心思的撲在孩子身上,付出了很多,孩子卻不買賬。

這是因為放棄自我成長的父母,很難給孩子積極正面的影響,孩子也是以缺乏向上的動力。

托爾斯泰說

“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孩子最有可能的成長方式,就是複制現在的父母。

教育,就是先自教,而後教人。

先自管,而後管子。隻有我們先成為更好的自己,才能引導孩子成為更優秀的人。

*本文系女兒派原創。我家有女兒,有女萬事足。百萬父母關注的育兒平台。本文圖檔來自于圖蟲創意。

· 今日互動 ·

關于言傳身教,你有什麼見解和經驗,歡迎留言讨論!

- END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