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梁永安:我們很多人是個豆,卻硬要長成一個瓜丨春節特輯

文/梁永安

世界充滿不确定性,唯有“相信”,方能笃定。中國新聞周刊及旗下有意思報告推出春節特輯“你永遠可以相信______”,邀請10位嘉賓坦露信念、真誠書寫,為這個挑戰更多又機遇不滅的時代,帶來一份堅定,一份明朗。

這是春節特輯的第一篇,聽複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梁永安講述,你永遠可以相信大地。

梁永安:我們很多人是個豆,卻硬要長成一個瓜丨春節特輯

我有一句自我鼓勵的話:熱愛大地,自由生活。其中“熱愛大地”最重要。

大地——一個多麼詩意的名字。在它無邊無際的延展中,承載着無窮的變化,雪山、沙漠、森林、河流、湖泊、平原……

我們永遠可以相信大地,因為大地總能告訴人類一些樸素的生命哲學。大地的邏輯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什麼土種什麼東西,一個人就是要活出自己的特質來,自己是個什麼特質,就過成什麼樣子。

但現在,我們很多人是個豆,卻硬是要長成一個瓜,一生奮鬥,不知道自己是誰。

在大地上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還是一個樸素的勞動原理。地質學家說,地球上大部分地表不适合人類居住,隻有十分之一的土地,是人類的栖息之地。然而,人類還是在大地上一代代繁衍,靠的就是勞動。

上個世紀70年代,我高中畢業後在雲南傣族村寨插隊。那兩年,我日日耕作,知道蔬菜如何在澆灌之下一點點長成果實,知道自己種出來的番茄的滋味,那簡直是人間至美。那段時光讓我深刻體會到,幸福就是從自己的勞動中獲得的滋味。一個人的人生是勞動所創作出來的。

勞動性,是一個人身上非常了不起的東西。現在,有些人追求一種和他的勞動性不對稱的生活,這時候就要依靠某種外力。有的人靠婚姻,有的人靠投機取巧,有的人靠攀權附勢……人一旦走上這一步,他就開始危險了,他就活得僥幸。

在大地上勞動,當然是艱辛的。在大地上行走,同樣也可能是艱辛而沉重。

古代社會,堅持人間大道的人,總是會在貶谪、發配中行走大地。56歲的林則徐被“從重發往新疆伊犁,效力贖罪”,從鎮海到伊犁,他走了将近一年半。公元819年,韓愈被貶南嶺,無奈寫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這遙遠的行走不僅僅有風餐露宿,還可能讓人體悟生命的真義。林則徐一路受到士人的熱情接待,他慷慨寫下“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驚世名句。韓愈的被貶,則是給當時的荒蠻之地吹來了文化之風。後來,潮州人把當地最美的山改名為“韓山”,最大的河改名為“韓江”,紀念韓愈的開化之功。

是以你看,大地仿佛藏着一把莊嚴的尺子,用距離來衡量一個人與曆史的價值關系。一個人承擔的曆史分量越厚重,他走過的路程就越遠。

曆史的波濤滾滾向前,從古代到現代,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大成果,是對大地的宏偉重組,讓大地上除了有江南的稻田、北方的麥浪,還有縱橫萬裡的高鐵、翻山越嶺的高速公路。

當年清朝的駐藏大臣履職,從北京到拉薩,有時竟要走一年。而現在有了青藏鐵路,從上海到拉薩不過50個小時。然而這偉大的基建曆程絕不是抽象的,沒有近代以來中國人不屈不撓的奮鬥,絕沒有如今壯美的國土建設。

是以我說熱愛大地,是說人要有一種大地情懷,大地上面有生命、有成長的過程;人作為一分子,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包含着國家民族的情懷,以及對生命的責任感。

四年前,我去雲南西部的高黎貢山,在怒江走過山影籠罩的惠通橋。1942年,它曾經被炸成兩段阻礙日軍的通過。站在如今修複一新的惠通橋上,江水伴着陣陣疾風旋轉而去,仿佛還聽得到七十多年前兩軍對壘的槍炮聲。上遊不遠處,是1974年通車的水泥大橋,更遠處的山峰後,是正在建設的鐵路大橋。一橋又一橋,記錄了大地明暗交錯,陰晴風雨,銘刻着中國的那一段鳳凰涅槃的驚險曆程。

那天離開惠通橋,下山的路夜色深深。中途暫停在滇緬公路的一個彎道上,下車呼吸清涼的山氣。四圍多麼靜谧,槍聲已遠去。然而曆史不會消失,每一次追憶,都曆久彌新。這條路曾經奔馳着成千上萬輛灰塵撲撲的軍車,一張張年輕的面容,每一次前去,都不知道能不能回來。

我默默站在路邊,仰看銀河靜靜橫過天際,消失在無垠的深空。那不是銀河,是一代人遙遠的天問,是那些熱血青年為中國尊嚴的生死一搏。那一刻深深地被大地感動,有如此壯麗的山河,讓千千萬萬年青的生命去誓死守護,是中華民族之幸。可愛的中國,你的道路,筚路藍縷,你的未來,大地會證明。

梁永安:我們很多人是個豆,卻硬要長成一個瓜丨春節特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