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茂兒,咱為啥要受這份罪?

作者:無兄弟不籃球1957

01.

1984年除夕,春晚開播進入倒計時,突然,陳佩斯火冒三丈地對朱時茂說:老茂,咱為啥要受這份罪?

老茂兒,咱為啥要受這份罪?

02.

1984年,對于獨幕喜劇這個行業來說,是值得銘記的一年,而1984年的除夕夜,是決定這個行業從此誕生,還是繼續沉默的夜晚!

在1984年之前,春晚的舞台上隻有相聲、歌曲、雜技,沒有獨幕喜劇,也沒有獨幕喜劇的概念!

老茂兒,咱為啥要受這份罪?

03.

1983年春晚,第一次出現了類似于獨幕喜劇的作品,是王景愚的啞劇作品《吃雞》,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這個作品,大獲成功,也讓當時的導演黃一鶴意識到了觀衆對語言類節目的需求。

老茂兒,咱為啥要受這份罪?

于是,在1984年的春晚來臨前,黃一鶴找到了陳佩斯和朱時茂,一開始,這哥倆還不願意去,還是黃一鶴一再堅持,三顧茅廬,才答應去。要知道,當時沒有人會覺得獨幕喜劇可以成功,面對十幾億的觀衆,如果失敗了,今後自己無法在這個圈裡立足!

老茂兒,咱為啥要受這份罪?

04.

陳佩斯和朱時茂花了半年時間,琢磨了一個《吃面條》的節目,節目成型後,所有人心裡都沒底,包括導演黃一鶴!

眼看就要到《吃面條》上的時間了,陳佩斯和朱時茂身上的壓力巨大,不上春晚,他們可以自在地弄自己的事業,上了春晚,有了一夜成名的機會,卻沒想到過程是如此坎坷,于是就有了文章開篇提到的那一幕!

老茂兒,咱為啥要受這份罪?

黃一鶴經過強烈的思想鬥争,含着淚跟他倆說:佩斯、老茂,這個節目沒有人說可以上,但是也沒有任何人說不能上。我是晚會導演,我就可以做決定了,上!出了問題我負責,但你們記住一條:表演時一定要按照審查的本子來,不要添枝加葉捅婁子。

老茂兒,咱為啥要受這份罪?

就這樣,第一個春晚獨幕喜劇《吃面條》就此産生。

05.

看過《吃面條》的人都知道,這部戲的台詞并不算很多,朱時茂演的這個導演算是一個輔助角色,整個作品的重點都是在陳佩斯和他的“無實物表演”上!

老茂兒,咱為啥要受這份罪?

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吃面條火了,獨幕喜劇出現了,從那以後,每年的春晚上都會有獨幕喜劇,風頭逐漸超越相聲!

在《吃面條》之後,陳佩斯和朱時茂陸續推出了不少作品,比如《主角與配角》、《王爺與郵差》等,後來由于版權問題,他們和央視鬧掰了,從此“隐退”!

老茂兒,咱為啥要受這份罪?

雖說陳佩斯和朱時茂沒有在春晚上留下太多作品,隻有短短的幾年時間,但他們對獨幕喜劇的定義至今都不過時,那就是:搞笑,當然了,是不三俗的搞笑!

06.

反觀現在的春晚,以及某些綜藝節目呢,已經給了獨幕喜劇重新的“定義”,簡單概括一下就是:喜頭悲尾!

老茂兒,咱為啥要受這份罪?

喜劇開頭,悲情收尾,一度被認為是進階的演法,從開心麻花到大碗娛樂,再到白眉工作室,到白凱南,幾乎所有喜劇團隊都覺得“讓觀衆哭”才是好的作品!

當然了,任何一個領域發展到了某個階段後,都會出現瓶頸期,對于當下的藝人來說,他們達不到陳佩斯或者趙本山老師那樣的搞笑高度,就隻能從其他角度來“拔高”自己的作品,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教育人”,我相信,這樣的過程不會持續太久,會有好的喜劇人“脫穎而出”,以超高的個人演技來改變行業現狀,至于是誰,我們還需要觀察!

老茂兒,咱為啥要受這份罪?

最後,希望即将到來的央視春晚上,能夠出現幾個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獨幕喜劇,真的不是“喜頭悲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