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春走基層|小剪刀下的春意人生

如果春聯是春天的歌謠,那窗花就是春節的印象。68歲的王世義家住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他眼裡的春節是“砰砰”的炮仗聲,是可口的飯菜,更是鮮紅的窗花。

王世義有一把小剪刀,小小的刀頭隻有3厘米左右的長度。這把“寶刀”陪王世義走過了40多個年頭。盡管時光流逝,但它鋒利依舊,在主人的手中剪出段段春意。

新春走基層|小剪刀下的春意人生

王世義在用小剪刀制作剪紙作品。(新華社記者崔翰超 攝)

兒時春節的窗花讓王世義迷上了剪紙藝術,從國小開始自學剪紙。從舞勺之年到蒼髯白發,這份童趣成了王世義追求一生的樂趣。

“看見啥我都想着做成剪紙會是什麼樣子。”在王世義眼中“萬物皆可剪紙”。為了練習剪紙技術,不知道多少張紙在他手下“灰飛煙滅”,而他也慢慢學會了折疊、陰陽刻、刺孔等技藝。

對于沒有上過一節專業美術課程的王世義,剪紙最難的是先在紙張上描繪出線條,這占去了作品創作大部分時間。最艱苦的日子裡,王世義也沒有放下手中的剪刀,“冬天裹着被子在煤油燈下剪紙,都覺得是種享受。”王世義家裡每個春節的窗花都實作了“自給自足”。歲月變遷,王世義剪紙所用的紙張也從最初的蠟紙變成了加厚半熟宣紙,作品的内容也不再是單一的傳統形象。

新春走基層|小剪刀下的春意人生

王世義在家中制作剪紙作品。(新華社記者崔翰超 攝)

“剪紙來自民間,一定要随着時代發展和老百姓的需求而變。”現在王世義的作品主題裡不僅有瑞獸與童子,還有紀念建黨一百周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在近3000幅大小不一的作品中,王世義最滿意的作品是以當地景色為主題的“靖遠古八景”。這一作品中,他用剪紙的神奇再現了“烏蘭聳翠”“雪嶺堆銀”“月河晚照”等當地特色景觀。

年近古稀的王世義會在照顧孫子的閑暇之餘繼續他的剪紙創作,同時為了這門手藝的傳承,他還在當地的國小和職業中專無償授課。而每逢春節臨近,王世義總會找個地方,“現剪現賣”,與他人分享他剪刀下的春意。

春是新的開始。“寶刀未老”的他有了新的新春願望——“現在日子這麼好,我就更希望能把這‘春天’的技藝傳下去。”王世義說。(記者崔翰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