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俗文化|90%人搞錯:大門福字不宜倒貼

年俗文化|90%人搞錯:大門福字不宜倒貼

每當春節的時候,總是能在有些地方看到把“福”字倒貼在門上,有人說這是“福到”的意思。

觀自

年俗文化|90%人搞錯:大門福字不宜倒貼

究竟是不是這樣的呢?

什麼樣的情況下,咱們才能把“福”字倒貼呢?

年俗文化|90%人搞錯:大門福字不宜倒貼
年俗文化|90%人搞錯:大門福字不宜倒貼

福字倒貼的第一種情況是水缸、垃圾箱。

在水缸和垃圾箱上倒貼福字;由于水缸和垃圾箱裡的東西要從裡邊倒出來。為了避諱把家裡的福氣倒掉,便倒貼福字。

這種作法是巧妙地利用“倒”字的同音字“到”;用“福至”來抵消“福去”。用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年俗文化|90%人搞錯:大門福字不宜倒貼

福字倒貼的第二種情況是在屋内的箱櫃子上。

箱子、櫃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貼福字表示福氣(也是财氣)。會一直來到家裡,屋裡和櫃子裡。寓意着對财富的向往和美好追求。

年俗文化|90%人搞錯:大門福字不宜倒貼

福字倒貼的第三種情況,

下面幾種原因下,需要将福字倒貼:

如果一年中家中有人不幸亡故、或者其他災難出現。如:失火、車禍等。希望轉運的朋友可以将福字倒貼。

年俗文化|90%人搞錯:大門福字不宜倒貼

福字倒貼的第三種情況是舊社會為了讨口彩故意将福字倒貼。

具體情形是這樣的:家中有才認識字的小兒,家人就故意将福字倒貼;喚過小兒問:咱們家福字帖得對不對?

小兒說出:“福倒(到)了”的話,可得糖果一枚;如小兒不幸說錯,大人拿出預先準備好的草紙,将小兒嘴巴擦上一擦。寓意:剛才那句話不算!而且事後立刻将“福”字正回來。

年俗文化|90%人搞錯:大門福字不宜倒貼

大門上的福字,必須正貼

不是所有福字都要倒着貼,尤其是大門上。大門上的福字.從來都必須是正貼。

提醒:大門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納福”之意。

而且大門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種莊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貼的福字,須鄭重不阿、端莊大方,故應正貼。

著名作家馮骥才如是說:像時下這樣.把大門上的福字翻倒過來,則必頭重腳輕,不恭不正,有失滑稽;有悖于中國“門文化”與“年文化”的精神。倘以随意倒貼為趣事.豈不過于輕率和粗糙地對待自己的民俗文化了?

年俗文化|90%人搞錯:大門福字不宜倒貼

“福”字倒貼的考證

“福”字倒貼的習俗來自清代恭親王府。據傳故事是這樣的:大管家為讨主子歡心.寫了許多個“福”字.讓人貼于庫房和王府大門上.有個家人因不識字.誤将大門上的“福”字貼倒了。

大管家跪在地上奴顔婢膝地說:恭親王壽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慶之兆.福晉聽罷心想:怪不得行人都說恭親王府福到(倒)了.吉語說千遍/金銀增萬貫;一高興便重賞了管家和那個貼倒福的家人。

事後倒貼“福”字之俗就由達官府第傳入百姓人家;并都願過往行人或頑童念叨幾句:福到了,福到了!

年俗文化|90%人搞錯:大門福字不宜倒貼

“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

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後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每家必須在都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馬皇後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于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

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檢視: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隻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禀報大怒。立即指令禦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

馬皇後對朱元璋說:那家人知道您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于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将“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後。

年俗文化|90%人搞錯:大門福字不宜倒貼

溫馨提示

大門是迎福納福的地方,福字應該正貼。寓意開門迎福福氣臨門的吉祥美譽;如大門的“福”字的倒着貼話,可就把福氣倒在門外了;跑到别人家裡去了喲!大“福”字也得順着貼,起到正福臨門;否則把“福”字打倒了,福氣溜着了。

不過在屋子的内貼的“福”字适合倒着貼,在家裡即使把“福”打倒了也是到在自己家裡;福氣也被關在自家屋裡,滿屋充滿了福氣!

還有就是貼在馬桶、垃圾箱、衣櫃……上的小“福”字也必須倒着貼的;有小“福”不到大“福”不來的寓意!

年俗文化|90%人搞錯:大門福字不宜倒貼

來源:書畫文化

商丘網絡電視台

商丘網絡電視台直播是商丘移動直播第一品牌,系商丘廣播電視台整合專業人員和技術傾力打造,為政府和各類社會機構以及個人提供會議、慶典、賽事、年會等訂制直播服務。

截至目前,商丘網絡電視台粉絲量達125萬餘人,總通路量超過5千萬人次,直播400餘場。

年俗文化|90%人搞錯:大門福字不宜倒貼
年俗文化|90%人搞錯:大門福字不宜倒貼
年俗文化|90%人搞錯:大門福字不宜倒貼
年俗文化|90%人搞錯:大門福字不宜倒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