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節的這4個禮儀,一定提前教給孩子,避免“熊孩子”惹人反感

春節的這4個禮儀,一定提前教給孩子,避免“熊孩子”惹人反感

馬上就是春節了,走親訪友、朋友聚會什麼最讓人頭疼?

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是“熊孩子”,尤其當熊孩子犯下錯誤後,家長又拿出“唉,他還是個孩子,你和他計較什麼”的理由時,更是讓人無言以對。

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其實熊孩子之是以“熊”,很大程度上在于父母的教育出了問題,先有“熊家長”,後有“熊孩子”。

我們作為孩子的家長,一定要抓住機會提前教會孩子春節社交禮儀,千萬别讓娃做“熊孩子”,本是熱熱鬧鬧的春節,卻令人徒增反感,一不小心就破壞了親友之間的感情。

春節的這4個禮儀,一定提前教給孩子,避免“熊孩子”惹人反感

春節社交禮儀一:問候禮儀

有些孩子本身性格就比較内向,當春節遇到一些平時不太常見到的親戚時,會變得愈發沉默寡言,甚至有的孩子連稱呼都說不出口,而過年問候作為一種基本的社交禮儀,無論孩子年齡大小,都是應該掌握的。

是以如果孩子确實比較内向的話,我們可以帶孩子進行一些“提前演練”,提前告訴孩子,對那些平時見面較少的親戚該如何稱呼,教孩子一些基本的拜年禮儀知識,比如傳統的拜年手勢要男女有别,男孩作揖時右手成拳,左手包住,手腕挨緊,前後搖動,女孩則為左手成拳,右手包住,并且手腕不必挨緊,隻需前後搖動即可。

當然,有時候孩子可能對一些親戚确實記不太清,我們要及時為孩子解圍,告知孩子該如何稱呼,否則一旦孩子遭遇窘境,原本就内向的性格會變得更内向。

春節的這4個禮儀,一定提前教給孩子,避免“熊孩子”惹人反感

春節社交禮儀二:行為禮儀

每年春節時,我們都可以在網上看到一些熊孩子破壞親戚家手辦、摔碎珍貴擺件的新聞,原因就在于熊孩子沒有基本的行為禮儀,即便是到了親戚家,也像在自己家一樣肆無忌憚,跑跑跳跳不說,還喜歡亂碰、破壞别人家的物品。

雖然孩子的天性好奇,但類似的行為無疑是不可取的,我們應該提前告知孩子,去他人家做客時,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随意亂動他人物品是不禮貌的,而且不能表現得過于跳脫,跑跑跳跳、大聲吵鬧都是不應該的。

而對于那些一直在家裡無法無天,本就管教比較少的孩子來說,家長尤其要多注意,如果家長沒教會孩子基本的行為禮儀,不僅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而且孩子長大後,也容易在社會上吃大虧。

春節的這4個禮儀,一定提前教給孩子,避免“熊孩子”惹人反感

春節社交禮儀三:紅包禮儀

壓歲錢作為孩子們最期待的過年環節,也要保持最基本的“紅包禮儀”。

記得前天看到有網友分享,一個不經常走動的遠房親戚來家裡拜年,給孩子發了一個紅包,結果孩子想都沒想當面就把紅包拆開了,看到裡面隻有200元後,馬上露出了嫌棄的表情,大聲說道:“怎麼才200塊錢呀?我姑姑包的紅包有500呢!”

一時間場面尴尬至極,最後親戚話也沒說幾句,呆了幾分鐘就離開了。

春節的這4個禮儀,一定提前教給孩子,避免“熊孩子”惹人反感

與西方要當面拆開禮物的習慣不同,我們認為這種行為是不禮貌的,而孩子往往好奇心比較強,又童言無忌,一旦發生上面這樣的情況,再好的親戚也難免心有芥蒂。

是以我們應該提前教會孩子基本的“紅包禮儀”,當收到長輩給的紅包時,首先要雙手接過,并且面帶微笑,禮貌地說聲“謝謝”。

其次紅包拿到手以後,不能随手一扔,也不能當面打開,更不能大聲地說出紅包金額,随意地與收到的其他紅包比較,最好先放在自己的口袋中,或者是放到家長口袋裡。

春節的這4個禮儀,一定提前教給孩子,避免“熊孩子”惹人反感

春節社交禮儀四:用餐禮儀

小小的餐桌上,最能展現一個孩子家教的好壞。

春節聚餐時,我們還應該教會孩子基本的用餐禮儀,至少做到以下4點:

1.等大家全部入席,且長輩舉起筷子之後,才可以開動;

2.吃飯時不能大呼小叫;

3.拿筷子動作要盡量标準,不能用筷子敲打盤碗;

4.不能因為愛吃某一道菜而端到自己面前,要懂得分享。

春節時大家聚到一起,熱熱鬧鬧地吃飯本來是很開心的事情,如果因為熊孩子鬧得大家興緻全無,很容易在親朋好友心中留下壞印象,以上這些基本的用餐禮儀,我們一定要提前讓孩子有所了解。

春節的這4個禮儀,一定提前教給孩子,避免“熊孩子”惹人反感

老苗結語:

春節将至,不僅是成年人社交活動最頻繁的時刻,也是孩子基礎禮儀的“年終大考”,為了讓孩子給大家留下好的印象,我們作為家長一定要多注意,千萬别讓娃成為人見人厭的“熊孩子”。

今日話題:你覺得孩子還應該學會哪些春節禮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