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咱們村裡的年輕人丨返鄉海歸女孩:我是鄉村大舞台上的“角兒”

作者:光明網

新華社太原8月28日電(記者王金玉、柴偉)從荷蘭傳回山西省西陽縣北四賢村,劉雙玉路梨成富産業;振興的鄉村和新穎的海之思回歸《秦浙歌》,回歸家鄉海女郎在廣闊的鄉村舞台上演奏發展新音樂。

在北四賢村的果園裡,劉爽熟練地觀察梨樹下果樹的生長。這個衣着考究、在Facebook上生氣的女孩看起來不像一個農民,但村裡的果農們信任她。自從劉爽回到北四賢村後,村裡就有了玉露梨的新市場。

咱們村裡的年輕人丨返鄉海歸女孩:我是鄉村大舞台上的“角兒”

7月20日,劉爽在山西省西陽縣北四賢村的一個果園裡看着玉露梨的生長。新華社記者 柴偉

劉爽在荷蘭學習多年,之後在上海交通大學攻讀生物學博士學位。在家人的建議下,劉爽畢業後回到家鄉創業。她利用自己的專長,開發出更加科學有效的種植方法,提高玉露梨的産量,同時也為玉麓梨的故鄉建立了電子商務推廣平台。

"雖然我在荷蘭完成了我的學士和碩士學位,但我認為這總是關于回到我的家鄉,為我的家鄉服務,最後四處走動,真正回來,是以我可以用我所學到的東西盡可能多地幫助家鄉的人們。"劉爽說。

回到北四賢村,對于劉爽來說,是共同成功,廣闊的農村舞台與知識豐富、思想開明的返鄉同學互相交流,成就了他們更好的發展。"對我來說,這可能比在國外更好,我所學到的東西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劉爽說。

在劉爽的指導下,北賢村玉麓梨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梨的品質不斷提高,更重要的是,梨從過去的"本土産品"變成了今天的熱銷商品,人們說梨比過去的"洋氣"多了很多。

在山西省西南部的陽城縣,29歲的Jolene從美國留學歸來,繼承了長輩的制作技藝。她創新了琺琅的釉面,使琺琅呈現出更多的美感。改進和創新琺琅因為強烈的設計感,釉面特别,受到許多各個年齡段的年輕消費者的青睐。

2015年,Jolene從學業回到家,開始慢慢接管家族企業。"我是看着裕華制作長大的,她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出國留學後,我看到老外對華華的熱愛與日俱增,也加深了他們對華華的熱愛,對育花藝術的觀念會不斷成長,我想我可以讓她重新煥發活力。喬琳說。

咱們村裡的年輕人丨返鄉海歸女孩:我是鄉村大舞台上的“角兒”

7月15日,在山西省陽城縣沙坡村,喬琳正在畫花花。新華社記者 柴偉

入廠後,喬琳堅持傳承與創新的結合,提出了日用陶瓷藝術的新理念,創新傳承了"喬花"工藝品,将當地文化景觀和自然景觀融入到裝飾中,發展出極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遊産品。

"很多工廠都有傳統的記憶,我想讓他們在過去和現在之間順利切換。Jolene告訴記者,之前陶瓷産品更新緩慢,現在從造型到裝飾技術,加入到當下的流行元素,推出了一些新産品。

Jolene身穿一件輕薄的長袍,大部分時間都在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度過。專注的舉止,專業的态度,是現在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繼承者Jolene讓逐漸淡出大衆視線的再華重新強調。

資料顯示,中國留學人數從2007年的14.4萬人上升到2019年的70.35萬人。與此同時,傳回家園的學生人數激增。2007年,回國留學生4.4萬人次,到2019年,中國各類留學歸國學生總數将達5.803億人,其中82%的國際學生選擇回國就業。

出國留學一直是一條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徑,随着在中國廣闊的就業和創業機會,越來越多的國際學生在國内舞台上綻放。"農村是一片浩瀚的藍海,有無限的機會,人們說我已經成為一個完整的農村,其實農村是與我一起完成的,正在振興農村,充滿了越來越多像我這樣的學生。"劉爽說。

打開網播室,成玉嬌農戶種植水稻屏風呈現給手機端的網友,網絡上的人們與程玉嬌一起學習水稻知識。24歲的程玉嬌于2019年出國留學回國,選擇回國創業,發展水稻、魚、蔬菜一體化養殖農業。金源區三村産米遠近聞名,程玉嬌在社交平台上開通了雙語直播,在普及水稻知識的同時拓展銷售管道,不僅商家做風火,他們已經成為一個小小的著名"網紅"。

咱們村裡的年輕人丨返鄉海歸女孩:我是鄉村大舞台上的“角兒”

7月9日,程玉嬌在稻田裡直播。新華社記者曹洋

"我希望我的家鄉在我的直播鏡頭下得到更多的關注,把家鄉的美麗帶到更多的地方。"程玉嬌說。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