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東昱 通訊員 劉婷/文圖
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她是戰在一線的守護人;脫貧攻堅戰中,她是確定如期制勝的第一責任人。她就是翟詠梅——驿城區農業農村局派駐朱古洞鄉五道廟村第一書記。
不同戰場,轉換身份,不變的是始終沖鋒最前。“第一”是組織給予的重任,是群衆寄予的厚望,是在貧困村任何急、難、險、重的工作面前,責無旁貸的第一人。

一千多個日夜,一本本工作日志,字字句句充滿溫情。她用使命和擔當,以青春的名義,寫就了第一書記與貧困群衆同心鑄夢的感人篇章。
調整産業結構,切實拓寬貧困戶收入來源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翟詠梅認為要發展産業,首先要拓寬群衆的經營理念,于是她多次聯系有關部門,舉辦新型職業農民教育訓練、農業實用技術教育訓練班、農村電商教育訓練,讓群衆學習現代化農業種植技術;組織人員到遂平參觀鴻壹香椿種植基地、傑美葡萄莊園、世外桃園和海龍薯業蕃薯種植基地,讓他們看到特色規模化種植帶來的成效;帶領老黨員高運來、陳國芳、種糧大戶劉豔琴到老河鄉參觀香菇種植基地,并給他們推薦了香菇種植專家進行交流溝通學習;聯系農廣校,讓趙莊的村小組長高留生、邵崗的陳晨到市裡參加為期半月的新型經營主體教育訓練班學習農業種植技術;鼓勵緻富帶頭人發展規模化種植,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充當領頭羊,帶動群衆增收緻富。
産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關鍵,産業發展是脫貧緻富的源泉。連續3年,翟詠梅聯系确山瓦崗蕃薯協會為群衆代購西瓜紅、闆栗香、商薯19等優質蕃薯種苗進行試種,群衆反映很好,蕃薯種植面積逐年增加。目前,五道廟村已初步形成以小麥、玉米為主導,花生、蕃薯、藍莓、中藥材特色種植,雞鴨鵝林下養殖、肉鴿、山羊特色養殖共同發展的多元化格局。目前五道廟村注冊成立農業企業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家,家庭農場2家,通過帶貧企業認定1家。
落實疫情防控,築牢生命安全堅固防線
2020年春節,武漢爆發新冠肺炎疫情,面對嚴峻形勢,翟詠梅放棄跟家人團圓,提前結束假期,帶着友善面、火腿腸、挂面、牛奶送到值班卡點,和村兩委幹部一起奮戰在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線,宣傳疫情防控政策常識、排查外地返鄉人員、在主要路段設定卡點、對過往人員進行監控,将疫情防控工作落實在“最後一公裡”,打赢疫情防控阻擊戰,為群衆構築生命安全堅固防線。另外,組織廣大黨員群衆成立志願者服務隊,配合村委在值班卡點日夜堅守;号召在外成功人士紛捐款捐物,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累計捐款18700元和口罩、消毒液、友善面、火腿腸、蘋果等價值4800元的生活物資。病毒無情,人間有愛,五道廟村黨員幹部用堅守和大愛在疫情防控一線诠釋着最美基層人,成為一道疫情防控的靓麗風景,形成一道疫情防控的"紅色屏障"。
堅持以人為本,傾心付出為群衆辦實事
實心為鄉親排憂解難,在五道廟村傳為佳話,她被群衆唏噓稱為“我們的貼心人”。2019年國慶節前,翟詠梅在入戶走訪中看到邵崗組貧困戶王昌的女兒王鳳英沒去上學,通過詢問得知,她因中招考試成績不好,父親王昌賭氣不讓她繼續上學,把她一人留在家中,自己去浙江打工了。王鳳英的母親因患有嚴重的精神病,生下王鳳英不久就被娘家人接走了,王鳳英小時候是被親戚帶大的,性格有些叛逆,父女兩人關系一直不太好。通過聊天,翟詠梅了解到王鳳英有想上師範學校的想法,就和包村幹部一起通過電話做王昌的工作,跟他說:師範學校對貧困戶子女有教育救助和雨露計劃補貼,不會給家裡帶來太多負擔,況且孩子正是學知識的年齡,你總得為孩子以後的前途考慮,女孩子到幼兒師範學校學習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通過多次勸說,王昌終于同意讓女兒去上學,翟詠梅立即聯系汝南幼兒師範學校,經過協調學校對王鳳英進行了補錄。和村民組長陳國紅一起開車把王鳳英送到學校學習。明年暑假,王鳳英就要畢業踏上工作崗位,真心希望她今後工作順利,人生充滿陽光。
2019年夏天,翟詠梅在雙樹組走訪,發現80多歲的村民李大娘,獨自一人在村外居住,飲食起居全在一個狹小的窩棚裡面,衛生條件極差,而她的2個兒子都在村内居住,一家幾口其樂融融,全然不管老母親的死活,她既憤怒又心酸,訓導他們說:“誰都有年老的一天,如果今後你們年紀大了,子女也這樣對待你們是啥滋味,老人現在已經有點癡呆了,人生的路還能有多遠,羊羔尚能跪乳,烏鴉還能反哺,何況人呢,你們怎麼就容不下自己的母親呢!”。後來,在包村責任組長楊光和村委幹部的共同勸說下,李大娘的兩個兒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通過協商由小兒子把李大娘接回家中共同居住。大概一個月後,翟詠梅和村幹部又去看李大娘,看到老太太修剪了頭發,衣着整潔在門口坐着乘涼,就問道:“兒子對你好不”,她高興的說:“好、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應該是老人唯一的心願。
胡相林組村民陶小妮,因患浸潤型乳腺癌做了手術,後期又進行放化療,家庭支出較大、生活困難,翟詠梅和包組幹部一起為她申報低保,并聯系婦聯,為她申請了1萬元救助資金。張莊張付林的兒子張江南,張小尿的孫子張森,國中畢業後不想上高中,翟詠梅給他們聯系市農校、和交通技校讓他們去學習。翟詠梅表示,希望通過和村兩委幹部、黨員群衆一起努力,早日讓五道廟村脫貧緻富過上好日子,父老鄉親能夠老有所養、幼有所教、貧有所依,安居樂業,生活幸福安康。
通過翟詠梅駐村三年多春風化雨、卓有成效的工作,在2018年底五道廟村成功退出貧困村序列,2020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04戶400人全部實作脫貧。翟詠梅的工作也得到上級部門和五道廟村黨員群衆的認可,被評為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和疫情防控優秀第一書記,連續三年在第一書記年度工作考核均獲得優秀等級。金杯銀杯,不如群衆的口碑。如今在五道廟村,一提到翟詠梅,村民們都會豎起大拇指說:“這個翟書記不簡單!”
歲月如梭,光陰荏苒。翟詠梅駐村歲月演繹出了生命中美麗的華章,她同五道廟村鄉親結下的濃濃的真情和不舍親情依然在延續,翟詠梅和五道廟村鄉親的情緣一直在路上……
(大象新聞、東方今報、猛犸新聞、猛犸頭條駐馬店新聞熱線:13733809807,18838226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