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能衛生間還沒找到使用者痛點?

作者:藍色海岸燈
智能衛生間還沒找到使用者痛點?

【藍科技綜述】智能衛生間的需求或比智能全屋的需求更大。在不改變整體房屋格局下,智能衛生間以局部改造、費用低、更加适用而前景可期。

随着中國套戶比接近國際均衡水準,人們的居住需求也漸漸從“居者有其屋”向“居者優其屋”轉變。在滿足基本住宿需求的前提下,舒适健康類居住需求的消費比重逐漸提升,智能家居也進入了藍海,快速普及到更多人的家裡。

據奧維雲網推總資料顯示,2019年至2020年,智能坐便器零售量分别為340萬台、430萬台,零售額分别為124億元、146億元,預測2021年全年零售量和零售額将達到491萬台和160億元,與前兩年相比再創新高。從智能馬桶大規模入戶可以看出,衛生間在實作基本生活功能之外,很多人開始願意為衛生間花更多的錢,這也讓智能衛生間的市場充滿想象空間。

其實,智能衛生間市場的布局絕不僅是一個馬桶那麼單一。智能電器、智能燈光、暖通裝置、智能魔鏡、智能毛巾架、智能牙刷盒、智能香皂盒等一系列産品都很符合年輕人追求的高品質生活,讓衛生間使用起來更加的友善舒适,輕輕松松擁有家居幸福感。為什麼隻有智能馬桶殺出重圍,進入尋常百姓家了?

首先,對智能産品的需求挖掘不足。

智能家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貼近原來的生活方式,不需要刻意去适應,但卻能實實在在給消費者帶來舒适。不過,目前很多衛生間的智能産品卻有一種為了智能而智能的感覺,沒有真正從需求層面來解決。

比如有一些人将毛巾挂在馬桶附近,很容易滋生細菌,而安裝帶有烘幹功能的智能毛巾架既可以殺菌除螨,還可以保持毛巾幹爽。目前市面上的智能毛巾架不是需要手動插電,就是自動反複烘幹造成毛巾變成“硬紙闆”,一點不智能也一點不友善。

這也就是客單價超千元的智能馬桶賣得好,而客單價幾百元的智能毛巾架、牙刷架銷量不大的原因。使用者想要的更安全、高效、舒适的智能生活,智能馬桶是真切提供了改變,而其他産品就是智能衛生間的短闆的展現,即沒有真正的從需求出發。

其次,對高頻次産品的使用率不夠。

衛生間,是我們日常起居生活離不開的重要區域,可以說是大多數人一天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地方,從早晨的洗漱開始,到晚上淋浴、上廁所結束一整天,都要在這裡進行。是以,智能衛生間的産品其實對使用率也應該十分重視。

目前除了智能馬桶,智能衛生間使用頻率最高的應該就是智能除霧鏡。它是通過電輔加熱來處理水漬和霧氣,鏡面快速恢複明亮的同時又避免留下水印。還有如海爾魔鏡等更新版産品,可以說精準切中了高頻次和實用性這兩個衛生間産品的必須屬性。

但如風暖浴霸這種産品,本身價格就不低,而且使用頻次也不如馬桶和鏡子,智能化除了讓成本更高,實用性不算很強。畢竟在北方很多供暖的城市,浴霸讓衛生間的溫度更加均勻。是以在北方風暖浴霸這個功能也很雞肋。智能衛生間,還是要從使用頻率的角度為使用者考量。

第三,衛生間的智能化要接地氣。

衛生間的布置從前是實用為主,現在是在經濟條件允許的範圍内,智能化衛生間盡量做到實用和舒适便捷要兼顧。開辟産品的創新邊界,以更人性化、細節化的産品功能,落實到使用者的使用體驗上,讓科技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據中國家電網消費者調研資料顯示,在866份有效調研資料中,有86%的消費者知道智能坐便器這一産品,體驗過智能坐便器的使用者達到60.4%。可見接地氣又好用的智能衛生間産品正在逐漸被大衆接受,市場滲透率還有着巨大的成長空間。

萬物互聯的時代背景造就了人們對于智能生活的熱烈追逐,智能家居已成為未來的風向标。智能馬桶是人們對智能衛生間最初級的認識,從更高層面看,智能衛生間是有很大空間的。可以說,由智能馬桶延伸,帶來 整個衛生間的場景化智能生活才是未來的關鍵。

(圖檔來源:大作)

本文原創于藍科技 未經授權任何網站及平台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