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6個月之後,可以慢慢睡整覺了。
當寶寶的睡眠時間變短,雖然可以預示着寶寶開始成長,不再像新生兒那樣嗜睡。也有更多的時間可供親子産生更多的機會互動。

但是,也會伴随一個不好的情況發生,那就是寶寶要在晚上不斷地起夜。或是有生理需求,或是突然驚醒。
寶寶“睡整覺”和“睡整夜”不是一回事
小蘭的寶寶出生之後,吃夜奶的頻率非常高,有時一晚上小蘭根本沒有什麼睡覺的時間,寶寶2~3個小時就要吃一次奶,真是把小蘭折磨瘋了。
但是,小蘭除了接受沒有任何的辦法,畢竟孩子是親生的,因為有生長需求才會吃夜奶,是以小蘭隻能白天補覺。
但随着寶寶的成長,有一天晚上,寶寶突然減少了自己起夜的次數,一晚上隻吃了一次奶,這對小蘭來說,簡直就是最大的恩賜。
第二天,小蘭和自己的閨蜜分享這件事的時候,閨蜜反問了小蘭一句:你知道對于寶寶來說,睡整覺和睡整夜不是一回事嗎?
一聽到閨蜜的這個問題,小蘭一臉懵,睡整覺不就是睡整夜嗎?成人都是如此,孩子又有什麼差別呢?難不成是自己的開心得太早了?
寶寶和成人的睡眠周期相差很大
對于人類來說,想要真正得到一段優質的睡眠,是需要四個階段互相支撐的,并且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從第一階段到第四個階段大約需要100分鐘左右。
并且,每個成人在晚上睡覺時,都會經曆很多個睡眠周期。不用的睡眠周期之前會無縫銜接,就算是大腦接受到外界的波動,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即便是睡眠品質普遍不好的人,一整夜也是會有幾個周期自然銜接的。隻不過經過幾個周期之後,大腦就自動發送信号,削弱了進入睡眠周期的能力。
而對于寶寶來說,睡眠周期的四個階段是不會發生改變,不同的是每個睡眠周期的時間,遠少于100分鐘,大約是在45分鐘左右。
另外,當一個睡眠周期結束了之後,進入下一個睡眠周期的阻礙很大,外界一點點幹擾都會造成影響的。
比如外界突然發生響聲、突然感到寒冷、感到饑餓、有尿意……這些會自動被成人排除的因素,在寶寶身上都是“緻命因素”。
但随着寶寶大腦的不斷成熟,這種睡眠障礙就會減輕很多。但在他們真正成熟之前,媽媽就要受點苦了。隻要寶寶一醒,媽媽就根本睡不着了。
頻繁夜醒的寶寶,可以通過媽媽的訓練進行改善
增加白天的喂奶頻率和喂奶量
其實對于寶寶來說,沒有太明确的白天、黑天概念,在他們印象中,困了就睡,餓了就吃,不考慮是夜晚還是白晝。
這樣一來,在白天吃奶的時候,如果孩子沒有得到充足的奶水的話,他感到饑餓的頻率就會大大增加,隻不過恰到趕到了晚上,吃奶的欲望就會更大一些。
是以,寶媽在白天裡有意識地增加喂奶的頻率和喂奶量的話,或許就可以減輕一些寶寶夜醒的狀況了。他們吃飽了,自然就不願意醒了。
要排除病理性夜醒
如果寶寶身體内缺乏鈣元素的時候,也會出現高頻率的夜醒的。并且相關人員會給這個症狀取一個新的名字:夜驚。
這個病症在新生兒群體中也是非常常見的,寶媽們也不用感到太害怕。隻要适當給寶寶補充鈣元素即可。夜驚的情況會慢慢減輕。
但如何能夠準确地判斷是病理性還是生理性呢?那隻能先排除生理性夜醒的可能。如果不是因為餓,也不是因為排尿的話,多半就是病理性症狀了。
營造适合的睡眠環境
适合寶寶的睡眠環境和成人的别無二班,溫度、濕度适宜,沒有強光、噪音。尤其是媽媽要減少突然開燈的頻率,減少對寶寶的刺激。
如果可以的話,在專屬他的睡眠環境中設定一些額外的合理化刺激,比如輕柔的催眠曲,或是助眠香薰等等。成人如何催眠,用在寶寶身上也是可以的。
今日話題:
你的寶寶經常夜醒嗎?每次起夜喂奶的時候,你的心情是什麼樣的?你有沒有什麼訓練寶寶的好辦法呢?歡迎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