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選上方"潮商"關注我們
春運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這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人口遷徙活動。外來務勞工員紛紛乘坐汽車,火車等交通工具回家。
但在一個多世紀以前,潮汕地區也經曆了一波重大的人口遷徙潮下南洋。潮汕人也是以遍布東南亞及世界各地。而他們乘坐的交通工具,便是大名鼎鼎的“紅頭船”。說起紅頭船,很多潮汕小夥伴并不陌生,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其細節及其背後的故事。今天我們就借此機會來聊一聊紅頭船,還有“紅頭船精神”。

人們曆來把紅頭船當作清代潮州從事遠洋貿易的商船,大多數潮籍華僑就是乘坐紅頭船到海外謀生,尋求發展。
紅頭船曾經是中國同世界各地經濟和文化交流的紐帶,也是各地華僑同祖國聯系的紐帶。
什麼是紅頭船?
清朝雍正時代,南方海盜橫行,廣東潮州、惠州尤為嚴重。當時的政府沒有足夠的水師對付海盜,隻好采用堅壁清野的做法, 通過對民船編甲互保的控制,切斷民船漁船與海盜的聯系,以達到防範海盜的目的。規定各省商船漁船在船體兩端頭尾部位和大桅上半截用漆油塗上不同顔色,并刊刻某省某州縣,某字某号等字,以便于進行審批,登記,發牌,稽查等船政管理。按規定,廣東的船的船頭油以紅色,桅杆亦油紅一半,面寫黑大字。故此稱為“紅頭船”。
紅頭船長什麼樣?
紅頭船有幾個主要特征:第一特征就在于它明顯的顔色,不僅用殊砂油頭,而且用白粉油腹,頭部兩側還畫上兩顆圓圓的黑圈,再在船舷刻上黑字。在當時”咨會福建.浙江.江南(指江蘇)督.撫.提諸臣,各遵谕旨油飾标記”。因廣東在南,南方屬火,用色為赤,赤即紅色。應用”紅油漆飾,青色鈎字”。(青,青絲之青,也就是指黑色);而江蘇在其它三省之北,北方屬水,用色為黑,”青油漆飾,白色鈎字”;浙江即為西方的白色,”白油漆飾,綠色鈎字”;福建則為東方的綠色,”綠油漆飾,紅色鈎字”(俗稱為”綠頭船”)。四省的船以四色作為差別。而紅頭船還特意在船頭畫上像雞眼的黑圈,認為船頭畫上眼睛,才不會迷失航道。
設定風帆,是紅頭船的第二特征。一般是雙桅和單桅,遠航船還有三桅。中桅高挂巨帆,上再疊帆,船頭船尾每桅各有一帆。進而大大加強了風對船的推動力,船舶乖風前進的速度也是以大大加快了。遇上好風,四帆齊張,船行如飛,遠行于南洋諸島在動力上是絕對無問題的。另外紅頭船的風帆本身也有它的特點,它是介于尖刀形和寬刀形之間的折衷形。
紅頭船的第三特點是船體結構大,”體長二十餘丈”,外加密封的橢圓形船尾和堅固的船尾甲闆室,是以載重量大。在當時,每艘紅頭船可容數百人,載物重自數十噸至二百餘噸不等。另外紅頭船設定了大鐵錨,這就比早先的石錨.木錨更先進,也保證了船在停泊時的穩定性。
紅頭船所載何物?
樟林港流傳一曲民謠:“紅船到,豬母生,鳥仔豆,帶上棚;紅船沉,豬母眩,鳥仔豆,生枯蠅!” 這生動地唱出紅頭船與潮汕民生的重要關系,其所運載貨物價值不菲!
康熙六十年(1721)始由海外輸入洋米,清廷允許與暹羅進行大米貿易,紅頭船最初是以申請運入大米而營運,于是商民紛紛造船。樟林商人在近航的基礎上開始向遠洋試航,紅頭船事業也随之迅速興起。
潮汕近海,鹽是特産,小江、招收、隆井是古潮汕三個著名鹽場,而小江鹽場正是在樟林港附近,滿載潮州鹽出航北上應該是紅頭船的正常生意。
到秋天東北風起,即販運棉花、色布、幹果、藥材等回港;南下的船,多至雷州、瓊州,或遠至越南、暹羅、印尼、馬來西亞、婆羅洲等地載貨做生意。
暹羅盛産大米且價格便宜,來自地狹人稠、即使豐年也“不足三月糧”的缺米之鄉潮汕的紅頭船,就這樣與大米之國暹羅有了特殊的關系。它在把暹羅的大米采購回來的同時,出于制造紅頭船的需要,也購買了暹羅盛産的、譽滿全球的最佳造船材料——楠木和柚木。
紅頭船從哪裡起航?
位于汕頭東裡鎮的樟林古港舊址,是紅頭船的啟航聖地,潮汕先民都從這裡飄洋過海到東南亞各國僑居、經商,是清代潮汕通往海内外的“海上門戶”。清代康熙年間,朝廷初弛海禁,商民集資造船出海,第一艘紅頭船出海就從樟林港駛出。後來潮籍先民一批又一批乘坐紅頭船漂洋過海,在世界各地打拼謀生。
潮汕自宋元以來,已開辟與南洋西洋之間商旅往來的海上通衢,成為“海上絲綢之路”一系。清康熙年間開放“海禁”之後,汕頭樟林港更加繁忙起來,到雍正時已是千樯雲集,有“海上鬧圩”、“通洋總彙”之稱。
紅頭船是潮汕華僑文化的獨特組成部分,不僅是潮汕華僑文化精神的縮影,更是反映中國華僑文化精神曆史的“博物館”,它充分展現了華僑勇于探索、開放、包容的精神,及華僑心系家鄉的深厚情感。他希望昔日海内外交流的橋梁、今日承載着滿滿思鄉情的“紅頭船”華僑文化,能得到更好的展現和傳播。紅頭船'既是苦澀的回味,又是美好的向往;既是萬千赤子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的橋梁,又是海内外潮人團結的紐帶。'紅頭船'所展示的'團結、拼搏、拓展、創新'的時代内涵,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是催人奮進的一種精神!
圖文轉自“汕頭山水社”(stswazui)
聲明:本文不代表我們的觀點,僅供讀者參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删除。
往期精彩文章,可點選檢視
“廣東人吃福建人”隻是個梗,“潮州人,福建祖”卻是真的!
大型時髦現場!說的就是當年汕頭埠穿旗袍的摩登女郎
原來,騰訊一開始并不叫騰訊!首任董事長也不是馬化騰!
那些年為潮汕人遮陽擋雨的“五腳砌”,才是記憶中最好的共享雨傘!
小小一碟“雜鹹”,竟承載着源遠流長的潮人精神!
這位潮商因糖而興,發家後建起超級豪宅,還發掘了一位“檢察官”!
潮 商
文化的境界 · 财富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