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安抗疫,14歲少年千字長文隻寫了送菜這件小事

本文轉載自中國新聞周刊

臨近春節,仔仔的爸媽還在給鄰居送菜,但和前幾天不同的是,他們終于脫下了密不透風的防護服,車筐裡還多了幾樣年貨。

仔仔今年14歲,和父母在西安過着幸福的小日子。去年年底,西安疫情突發,仔仔的爸爸任翔成為了一名淘菜菜團長,在抗疫物資短缺的日子裡,在得到物業支援後,他和妻子準備好防護服、口罩、手套、消毒劑等,堅持為小區裡五六十戶鄰居送菜上門,懂事的仔仔也在學習之餘主動給父母打下手。

西安抗疫,14歲少年千字長文隻寫了送菜這件小事

仔仔寫的作文(部分)

前不久,随着西安生産生活秩序有序回歸,仔仔用一篇作文記錄下了30天裡和父母送菜的經曆、感想。作文被父母發到朋友圈後,鄰居們紛紛點贊。

最近,我們也和這一家人聊了聊。

30天裡,他們堅持送菜上門

仔仔說,以前覺得疫情很遙遠,從電視裡看,從父母老師那裡聽,隻覺得是件很沉重的事。居家隔離時,看着空蕩蕩的馬路、寂靜的小區,他第一次意識到疫情離自己這麼近。

他們所在的小區,有段時間居民們隔離在家,随着存糧慢慢消耗,他第一次感受到了食物短缺的煩惱。上網課的第二天,他就聽到父母說家裡存糧不夠了,第三天就發現家裡的飯菜不一樣了。

“除了我照常吃一塊牛排,爸媽隻吃一個素菜了,以前會有三個菜。爸媽說我在長身體,得多吃。”但懂事的仔仔硬把肉喂進了媽媽嘴裡。

父母告訴他,還有很多鄰居面臨和他們一樣的煩惱,每天大家都在交流怎麼買到更多的菜。那一刻,小小少年内心觸動。當政府送來的菜配置設定下來時,他看到了家人的笑臉,也想象到鄰居們的笑臉。

過了幾天,情況發生了變化。他發現,父親突然接到一個電話就飛奔下樓,回來後還沒進門就喊着“送菜了送菜了”。原來,是淘菜菜的司機送來了菜。那天他們一家人都非常激動,因為那段時間其他管道的菜幾乎都送不進來。

那天在飯後,夫妻二人坐下來慎重讨論了是否繼續送菜上門,仔仔發現父母也很擔憂但沒有退縮。“當時爸媽就說,既然淘菜菜能把菜送來,我們也能把菜送到大家手裡,一個人出去總比一群人出去安全些。”仔仔被父母的決定所觸動,也非常支援他們送菜。

西安抗疫,14歲少年千字長文隻寫了送菜這件小事

鄰居們在淘菜菜上買的菜,任翔和妻子會提前進行分揀

仔仔一家将配送站設定在家中40多平方米的客廳裡。每天,任翔夫妻二人等司機到達小區門口,就将貨物拉回家,再按照鄰居們下的單進行分揀、打包。

以前,小區裡隻有二三十戶人家用淘菜菜,當任翔在群裡通知大家能上淘菜菜買菜時,團購社群裡一下子從40多人增加到了190多人,貨單量翻倍。很多老人不會使用淘菜菜,夫妻二人就教他們或直接幫着“搶菜”。

“淘菜菜能及時送到貨物,菜品品質好,價格也公道,群裡都說淘菜菜解決了大問題,但唯一缺陷就是比較難搶。”任翔說。每天晚上10點,他們就會在群裡和大家互動“搶菜”,慢慢地鄰居們還摸索出了一套“換菜法”——誰家沒搶到,就和另一家換,誰家缺了啥,其他鄰居甚至主動送出存糧。

每天晚上夫妻二人都會花一個小時時間整理單據,在貨物到了去配送前,還要把誰家和誰家交換貨物備注清楚。看着父母忙碌的身影,尤其是媽媽總是累得腰疼,仔仔非常心疼,他就主動在課餘時間幫忙分揀。

西安抗疫,14歲少年千字長文隻寫了送菜這件小事

仔仔幫着分揀物品

在這個過程中,仔仔體會到了父母的辛苦。他說:“雖然父母不是偉大的人,但卻一直在我們小區做着偉大的事,也非常感謝那些奮鬥在一線的‘大白’,以及那些幫助過家鄉的人。”

讓人揪心的“6号樓”

作為淘菜菜團長,6号樓曾一度讓任翔很揪心。他們所在的小區分南北區,被一道馬路隔開。其中,位于北區的6号樓有兩例确診。

任翔一家住在南區,去北區送菜就要面臨極大風險。“一說起6号樓,我心裡就咯噔一下。但和妻子商量後,我們達成一緻,做好防護,堅持去送。”

每次去北區,他們都會控制外出次數,來回一到兩次把貨物全運送過去,每次都裝滿一拉車,任翔在前面拉,妻子在後面推,每次回到家都是一身汗,像洗了個澡。

仔仔說,父母從不讓他去北區,并且考慮到媽媽抵抗力差,爸爸堅持一個人負責6号樓的配送。“他每次都穿着防護服,戴好幾層口罩,保安哥哥給按下電梯樓層,他就一個人上去,想想就挺害怕的,不過我爸回來就跟平常人一樣淡定,帥呆了!”

在6号樓,任翔一直牽挂着一位考研的小夥子,因為不會做飯他就囤了一些友善面,眼看着就剩兩包了。“想到他自己在家,我也難受,他父母在老家肯定也很擔心。”任翔說,後來把物資送到他的門口時,他特别激動,從門縫裡塞出一包煙,任翔又塞回去了,他又推出來,任翔又塞了回去。

6号樓還有一戶特殊的鄰居。這家原本住着夫妻二人,疫情來臨時正好趕上父母來探親、孩子放假,兩口人變成了五口人,五個菜卻隻能減少到兩個菜。他們到處“找菜”,當在淘菜菜上下單後,任翔把菜送到時,他們一家都愁容舒展了。

西安抗疫,14歲少年千字長文隻寫了送菜這件小事

群裡鄰居們交流購物或做飯經驗

後來,随着疫情一天天好轉,物資逐漸充足了,菜品也多了起來。“剛開始大家關心的是,菜夠不夠,能不能搶到,吃的都是洋芋白菜、白菜洋芋,後來大家慢慢地就開始吃火鍋、零食了。年輕人也慢慢學會做飯,在群裡交流做法。”看到這向好的态勢,任翔内心也抑制不住地激動。

如今,在醫護人員、志願者以及任翔一家在内的所有人的努力下,西安挺過了疫情,已經開始有序恢複正常的生産生活秩序。

“6号樓的小夥子已經回家了,他的父母也不用擔心了。”任翔欣慰地說。

守護鄰居們過個好年

這幾天,一場瑞雪悄然降落西安,為即将到來的春節增添了一分喜意。

西安人民也紛紛走向街頭,有的排長隊也要吃一口久違的肉丸胡辣湯,有的則開始忙着囤貨過年。

仔仔在作文裡寫道:“不用天天做核酸了,我們又過上一頓三菜的生活了,我媽說鄰居早就開始吃火鍋了,我也很快能在籃球場上奔跑跳躍了。”

任翔也真切地感受到氛圍不一樣了。“以前都是二三十單,現在最多能送六七十單,以前買的都是日常的蔬菜,現在大家已經準備過年包餃子的肉了。”

讓仔仔的媽媽感到欣慰的是兒子的成長。她說:“我娃真的長大了,懂得擔當了。”

經此一“疫”,任翔一家也深深地感受到了鄰居們的信任,而淘菜菜也成了街坊鄰居信任的平台。随着訂單量增加,任翔更忙了,有時候甚至到晚上十點才送完貨。

他們的付出鄰居們也看在眼裡,有的鄰居主動跑來幫忙,有的鄰居還要請他們吃飯。大家都說,他們為小區打造了一座“家庭式移動超市”。

穿越風雪,最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春節的腳步已經越來越近,任翔和妻子則準備繼續給大家送菜,守護大家過個好年。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董思韻 題圖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圖檔編輯:邵競

來源:作者:中國新聞周刊 Panny